2015/02/06報告參觀大城小麥【陳炘茹】
悠閒的在麥田間晃來望去,漸黃的麥穗牽著陽光和風一起搖頭晃腦,鳥兒看起來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參與,嘰嘰喳喳個不停。瓢蟲則默默的依偎在麥梗上,為小麥增添色彩。而我則和瓢蟲一樣靜靜的望著這無限延伸的風景,沒想到在台灣 --我生長的家鄉彰化,就可以看到這麼好的景緻。
原以為小麥只有國外才有,因為麵粉都是國外進口的,原來台灣在先民渡海拓墾時期,日治大正八年齡(1919年)從台中至台南沿海一帶推廣種植小麥。但在外國廉價麵粉的傾銷下,小麥漸漸走入回憶。2011年,在眾多人的期盼下,國光石化離開大城,政府立即擬定「彰化大城鄉經濟正興方案」,打算推動近50公頃的有機農業,兩年過去了,有機專區卻仍在紙上談兵。大城鄉親等不下去,自行嘗試用友善環境的方式種了10公頃小麥,沒料到竟然成為大城脫胎換骨的動力。
小麥是旱作,大城靠海,砂質土壤排水良好,許多作物畏懼的東北季風,反而讓小麥更通風可減少病蟲害,很適合種植小麥,他們採用友善環境種植,不施化肥不用農藥,但無農藥也帶來了另一方面的損失,當地小麥產銷班的劉基生班長使用雨傘、風車嚐試趕鳥,卻沒辦法,「就給牠們吃吧!鳥吃一點,蟲吃一點,人吃一點。」 這種豁達的想法,正是我們現在所欠缺的,人的改變環境也會跟著改變。如今我們能望著這好幾公頃的麥田,聽鳥兒的叫聲,觀察昆蟲的生態,都是因為他們的友善管理。
隨著小麥的增產,大城家政班也拿出老人家壓箱寶,自製手工麥仔粿、爆麥香,鄉農會也推出多項小麥加工產品,希望將大城打造成小麥之家,要證明風頭水尾小鄉鎮,不靠工業也有黃金未來。
今年大城小麥種植面積已達180公頃,並計畫成立小麥專區,靠著大家一起努正營造台灣小麥新故鄉的品牌形象及地位,透過小麥讓更多人認識大城鄉。
【陳炘茹】
參考資料:20140217上下游記者林慧貞擺脫國光石化陰影,大城小麥全台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