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麥自然環境
大城小麥 【小麥自然環境】 麥田人文風情

大城鄉「風頭水尾」稻米難以耕種

東北季風反而成為小麥的利多

多樣的農作物讓土壤獲得喘息

百公頃黃金麥田美不勝收

大城鄉「風頭水尾」稻米難以耕種

       大城鄉「風頭水尾」稻米難以耕種 ,同樣位於海隅,相較於鹿港、芳苑王功,大城鄉的知名度小了很多,知道的人並不多。而大城鄉的地理位置在芳苑王功南方,為濁水溪的出海口北岸,與南岸的雲林麥寮相望,以西濱大橋相通。

       由於大城位於風頭水尾,秋冬時節東北季風十分強勁,因此,只有第一期的春耕適合種植稻米,第二期和第三期以前大多改種花生、地瓜等旱作,但在日治時代及戰後初期,先民也種植小麥和毛豆。地方人士鑑於小麥、黃豆等國際原物料,時常因天災欠收價格不斷翻漲,讓仰賴進口的烘焙、食品業者叫苦連天;另者,歐美先進國家為增產推動基改小麥和黃豆,對人體健康是否有不良影響,爭議不斷。基此,眾人經討論後決定把先民種植小麥的紀錄重新找回來,並且以過去種毛豆的經驗,種植非基改黃豆,希望能在有機農業市場找到自己的空間。

東北季風反而成為小麥的利多

東北季風反而成為小麥的利多

       大城藉深耕堡水圳引濁水溪灌溉農田,濁水溪水挾帶厚厚的淤泥,富含有機質,十分肥沃,這是上天賜予農民最好的禮物,而這正是濁水溪米品質冠全台的「秘密武器」的主要原因,它也為小麥提供最佳的天然有機肥;尤其半砂土的土壤排水性佳,十分適合耐旱的小麥種植。

       另外一方面,秋冬季節的強勁東北季風不利稻米生長,但對小麥卻反而是利多,小麥不怕風,強勁的風勢讓害蟲無法侵害,乃最自然的「驅蟲良方」。蔡宜家指出,只有芽蟲不怕強風,成為當地小麥最容易發生的蟲害,幸好四通八達的水圳成為救星,只要加強引水淹溉,芽蟲就去掉大半。不必噴灑農藥,也不必施化學肥料,讓大城的小麥成為百分之百的無毒農作。

 

 

 

多樣的農作物讓土壤獲得喘息

多樣的農作物讓土壤獲得喘息

       當地多樣的農作物也成為種植小麥的利多之一。一年四季約有三十幾種農作在這片土地上專業產出,較普遍的有稻米、花生、高麗菜及瓜果類。由於小麥無法在同一畝田年年種植,否則會造成地力超過負荷,不種小麥的那一年,農民可以選擇輪作非基改黃豆、蕎麥、花生、高麗菜及瓜果類,讓土壤獲得喘息的機會,而農民也可以有其他收入。

       農民以花生和小麥輪作,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採收花生時,為了避免傷及花生果實,通常都必須深挖,正好可以藉機一一挑除硬土,如此更有利於小麥生長。

百公頃黃金麥田美不勝收

       小麥在第二期稻作收割前後白露(約十月中旬)到冬至撒種,隔年元宵節前後是小麥成熟收割的季節,呈現黃金麥田美麗的景象;尤其是黃昏時刻,在夕照之下一片金黃,令人心曠神怡,浪漫至極。偏僻農村,田園綿亘,視野開闊,黃金麥田更顯壯觀!

資料來源:

大城小麥、小城大愛
 ■ 文/楊順發 圖/陳招宗

http://www.taichung-life.com.tw/index.php?CID=30024&REQUEST_ID=cGFnZT1jb2x1bW5fcmVwb3J0

 

 
東南喜願小麥探索隊版權所有.請勿拷貝及抄襲
Copyright © 2015 Explore Tea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