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咖啡歷史

拓墾期:

台灣咖啡的歷史,通常是從1884年(清光緒10年)開始講起,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當時由英商德記洋行於菲律賓引進百株咖啡苗,可惜因航程關係而無法存活。到了隔年,再輸入一次並於台灣北部試種,這是台灣最早的試種紀錄。 1901-1918年,當時的台灣總督府進行品種收集和栽種研究。但這段歲月中,可不輕鬆,曾碰過咖啡苗氣候適應不良及於收成時染病等情形,幾經波折後,1928年時,圖南會社所產的咖啡終於成功試銷日本。至1942年時,全台的咖啡種植量預估已達1000公頃。

奮起期: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連帶的影響台灣咖啡事業。直至光復後,才恢復屏東與台東種植,逐步於南投、雲林、嘉義、花蓮、台南進行栽培。而當時各地區皆有其專職,如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致力雜交育種;高雄旗山金雞納試驗場與鳳林鳳梨場專職於咖啡加工;南投縣仁愛鄉藥用林地(戰後中興大學接管更名惠蓀林場)於1950 年後也加入咖啡試驗研究與推廣,開始大量種植,並免費提供樹苗,故南投曾是台灣最大栽培區。可惜榮景抵不過當時的動盪的世界經濟,而導致台灣的咖啡事業再度停滯。

現況期:

沉寂已久的咖啡產業,在九二一大地震後,又再度復甦。當時災區遭受嚴重的土石流破壞,水土保持是要緊之事,在考量兼顧農民生計和砍伐被認為是禍首之一的檳榔樹之餘,需要有替代的經濟作物,因此鼓勵種植咖啡樹,有許多非災區的農民也嚐試種植咖啡,作為檳榔樹轉作的替代作物,以改善農地水土保持的功能。

到頂端

關於本站 | 同安好咖製作 | 聯絡我們 | © 2020 彰化縣芬園鄉同安國民小學

2020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 1024x768以上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