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目前位置 一粥一飯 稻米產業挑戰
 
「人是鐵,飯是鋼」,道盡了米飯營養與強身的價值,而稻米亦是台灣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農作物,其歷年來產值與使用的農業資源更為所有農作物之首,可見稻米對台灣農業的重要性。政府對農業政策的制定也都以稻米為重心,然而在面臨當前全球化、自由化及地球生態環境變遷之趨勢,台灣稻米生產和全球許多小農國家一樣需面臨許多挑戰。而本專題經資料蒐集整理,歸納現階段台灣稻米產銷所遭遇問題分述如下:
一、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稻米造成衝擊
  依入會協議規定,台灣因開放國外稻米進口,如此國內稻米產量降低,價格調降,這對長期受政府保護政策的稻米產業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而稻農生計深受影響,故引發喧騰一時之「白米炸彈客」社會事件。
二、 休耕給付制度,不利於提升農業競爭力
  外界認為農地休耕種植綠肥植物,容易管理不善,並且無法提升農業競爭力。加入WTO後,稻田耕種面積在近幾年銳減、休耕面積直線上升便可看出,尤其是2004年休耕面積首度超過耕種面積,表示至少有一半的稻田並沒有發揮最大效用。另外休耕給付不當分配,經調查近六成非農民據領補助,造成真正農民未受惠,有失公平正義之原則。
三、 氣候變遷與天候異常,稻米供應生產不穩定
  目前國際糧食供應短絀以及國內天災頻繁,對於每年兩期約有22萬公頃的休耕農地,需要積極規劃增加糧食的供應量,而齊格勒所工作的國際稻米研究所也已經研發出一種能夠在受到洪災衝擊的稻田裡生存的新稻米品種,這項研發會是一項解決受洪災影響的方法,也可以不再受到洪災的影響導致稻米不足。
四、 生產成本高,不利貿易自由化之競爭
  台灣稻米產業多是小農經營型態,耕地與規模較小,生產成本較高,品質差異也較大,市場競爭力相對薄弱,故在面對貿易自由化趨勢,其經營生存空間隨之縮小。
五、 糧食來源多樣化,稻米消費量降低
  隨著經濟環改善、交通運輸的便利,世界各國的飲食交流頻繁與不斷引進,使台灣飲食呈現多樣化,在多元選擇下,亦導致民眾對稻米的消費量逐日下降,而間接也影響了稻米供需規畫及產業規模。
註:本頁資料來源,見「文獻參考」中文:10、11條
建議解析度: 1024x768以上 | 2013網界博覽會 高雄高商 | 未成年請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