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世界-醬油名詞解釋
1. 何謂「白」豆油和「黑」豆油
豆油是台語對『醬油』的稱呼。
『白』豆油是醬油原料釀造時透過脫色技術讓醬油顏色變淡,使其呈現透明的琥珀原色,通常用於料理時保持食物原色,例如:日本料理。而白醬油也能說是『淡色醬油』。
『黑』豆油是醬油原料釀造時混入赤砂糖等調味料,使其呈現黑褐色,通常用於烹調紅燒肉、滷製品及其他深色菜肴。而黑醬油也能說是『濃色醬油』。
『白』豆油又稱『淡色醬油』 |
『黑』豆油又稱『濃色醬油』 |
2. 何謂「壺底油」
查看很多資料對「壺底油」說法卻有些分歧,但可分下面三種:
(1) 有些書上說頭抽的生油就是「壺底油」。
(2) 有些書本說同一個陶缸中,下層的汁液會比中上層汁液更來得濃稠,滋味更佳,因為位在缸(壺)底下層,所以特別稱為「壺底油」。
(3) 另有更詳細的說法是要用乾式法釀造,熟成後從黑豆粕中自然流出,沉澱於缸(壺)底的醬汁才算;更嚴格的說法則還要經過一年以上的長期發酵才行。
「壺底油」顏色更深,來得更濃稠 |
3. 醬油中的「蔭」油
剛接觸醬油研究專題時,我們常常搞不懂,為何明明是醬油工廠,卻是生產蔭油。後來看了資料,才慢慢了解原來蔭油也是醬油的一種,簡單的說就是指用黑豆來釀造的醬油,和最普遍的豆麥醬油(以黃豆、小麥釀造的醬油)作為區分。
知道蔭油和醬油的異同後,我們接下來又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要稱作「蔭」油?原來以黑豆釀造醬油算是台灣特有的醬油產品,這種醬油的最大的特色就是下缸日曬發酵過程,而台灣本地話稱下缸發酵為「蔭」,因此黑豆醬油就被稱為蔭油。同理, 豆豉以台灣話來發音就稱為蔭鼓,用醬油醃的醬瓜就稱為蔭瓜。
4. 何謂頭抽、二抽、三抽
早期手工醬油才有所謂『頭抽』、『二抽』、『三抽』這些名詞,醬油等級就是依照抽取次數來算。
『頭抽』醬油是最好的醬油,又稱為生油,壺底油就必須是頭抽。
『二抽』醬油是頭抽剩餘的汁液和 豆豉加入鹽水曝曬所得,是第二等,也是最普及的蔭油。
『三抽』醬油是二抽剩餘汁液和豆豉再加入鹽水曝曬,所得的是最下級品。
現代醬油產業基於成本及品質考量,大都只取頭抽醬汁,幾乎沒有廠商進行二抽、三抽,醬油或蔭油等級是以之後的稀釋比例來區分。
5. 醬油小辭典
市面上醬油名詞花樣繁多,對傳統釀造醬油廠來說,醬油很單純只要認識以下幾種名詞,就能分辨自己要買什麼醬油了。
(1) 蔭油:泛指黑豆純釀造醬油。
(2) 白曝:未經焦糖調色的純釀造醬油。
(3) 清油:未加入糯米的液態醬油。
(4) 油膏:加了糯米煮成的醬油膏。
(5) 壺底油:釀造完成後,從甕底取出的醬油,也有一說蔭油就是壺底油。
(6) 生油:未經煮過的醬油原汁,仍有微生物存在,在瓶中仍繼續發酵。
資料來源:嘉新國小專題網頁 、飲食男女網頁;照片來源:揪旅行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