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是個自給自足的社區
  • 台灣經濟出口值佔最大比例
  • 從一條被廢棄的鐵路出發
  • 藉由在地人的介紹
  • 我們一起了解台糖歷史

鐵路發展

發展史

臺灣糖業鐵路,是台灣糖業在發展上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如果 沒有了糖業鐵路,在運送甘蔗等原料到工廠是非常費時費力的,因 為如果只使用牛隻去拉動牛車或人力來運送,速度和乘載量都沒有 鐵路來得快速。 甲午戰爭後,中國將澎湖、台灣等地割讓給日本,日本接管 台灣初期,因日本國內經濟蕭條,和總督府的資金缺乏,所以沒有 吸引資金來投資,相對的,基礎建設-鐵路就比較缺乏。

到了西元1905年後,日本糖業大規模進入臺灣,帶動 了民間的鐵道公司投資台灣,並興建糖業鐵路軌道。一開始鐵 路上是沒有火車頭在上面奔馳,當時僅是用水牛牽引或人力推 行的臺車,到了1907橋頭糖廠開始建設大幅建設原料線,那 年11月蒸氣火車就在鐵軌上奔馳負責著運輸原料的責任。讓人 想投資鐵路的動機,因為火車比人力或獸力要來的快和工作時 間可以較長。當時主要目的只有運送甘蔗到工廠加工,所以早 期的路線都是環繞在製糖所周圍,而且每一個製糖所的鐵路都 不會相連,是彼此分開即使相鄰,也不會銜接。

興盛與沒落

1909年5月20日最早經營長期糖鐵客運的是鹽水港製糖的「新營至岸內」路線開始營運,這條線後來也變成了後來的布袋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糖業公司接收臺灣各地的糖業鐵路,並將各區糖鐵連接起來,也興築新路線,現在鐵路路線逐漸成形,當時營業線也非常繁盛,1958年全盛期時每天的運量達到6萬多人次,路線有41條,全長約675多公里,每天約有600個班次,但是鄉鎮道路開始發展公路客運嚴重衝擊糖業鐵路營業線,1981年宣布糖業鐵路正式走入歷史,同時受到公路影響不只有營業線,原料線最初的貨運功能也受到了衝擊,現在僅存虎尾糖廠馬公厝線仍在運作。

主要工具

機車

機車即火車頭,負責拉動整部列車的車輛。臺灣日治時期與民國時期初期主要使用的是蒸汽機車,因為速度緩慢,蒸汽機車逐漸被內燃機車給淘汰。日治時期因車輛為糖廠所有,所以編號並不統一,二戰結束後由台糖接管,因還有要採購比利時製蒸汽機車和順風牌內燃機車,所以就將所有的車輛編號統一。 後來台灣戰後自製的FWD機車和GMC機車也加入了台糖鐵路,自1977年因蒸汽機車的牽引力不足,所以就改用德馬牌內燃機車來替補,之後糖鐵又採購了許多內燃機車,有美國的溪州牌、美國的金馬牌、日本的日立牌、德國的德馬牌的車種。

客車

客車又分做兩種,有需要機車去拉動的,也有自己本身具有動力的內燃機車,不過到了後期,糖鐵部分發展為觀光後,也出現了用甘蔗車改造的客車,四周圍起欄杆,中間則放著長椅。

貨車

廠鐵路主要使用來載運甘蔗的貨車有兩種,分別是蔗箱車與甘蔗車,這些都是用來用來搬運甘蔗的,其差異在於甘蔗車左右沒有柵欄,而蔗箱車有用鐵絲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