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是個自給自足的社區
  • 台灣經濟出口值佔最大比例
  • 從一條被廢棄的鐵路出發
  • 藉由在地人的介紹
  • 我們一起了解台糖歷史

種植

原料方面

屏東平原在地理環境的優勢下,在清時期即有種植甘蔗、壓榨製糖的歷史背景。民國初期,當時的社會,甘蔗雖然重要,但政府卻不重視,甘蔗隨手可見丟棄在馬路旁,然而甘蔗的生命力強韌,隨地都可以生長。糖在那時是重要的經濟來源,卻不被重視,直到光復後,外匯收費達到百分之七十四,有一半都是靠台糖外銷砂糖,因此,種植甘蔗逐漸受到重視。日據時期的製糖業是台灣糖業的轉型期,工業化促使產量大幅上升,製糖原料需求加大,因此甘蔗生長較好的區位就成為糖廠必爭之地。目前甘蔗種植穩定,且多樣性,一類品種的甘蔗就種一區,也有穩定的水源來源,種植地變得更好,甚至連一些小細微都錙銖必較。如今,再也看不見早期各種甘蔗在路邊隨意生長,也不會再看到甘蔗亂丟的現象,甘蔗的種植,依然是重要且帶動經濟來源之一。

生長

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適宜栽種地多為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陽光充足的地方,而屏東剛好符合這種生長條件,有利栽種甘蔗。甘蔗的生長期一般為十八個月,每年一到三月是春植期,七到八月是秋植期,一到五月是補植期,甘蔗收成的尖峰時期是冬末春初,目前的收成只剩下二個月,預計為一月中到三月中,而糖廠只有在這段期間才會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