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移民:台東廳私營移民時期 1917年(大正6年)至1945年(昭和20年)
1917年(大正6年),總督府頒布《移住獎勵要領》,鼓勵私營企業辦理移民,特別是臺灣東部的移民事業。私營移民方面,總督府給予(1)移民交通、住宅建築、醫療、教育等經費補助;(2)設置醫療所,有醫生駐診,從事風土病防治;(3)救濟因為天災、疾病而陷入貧困的移民者;土地所有權方面,也針對第一期私營移民沒有土地所有權的狀況做出調整(注2)。
1915年(大正4年)起,移營移民工作主要由台東製糖株式會社經辦,招募短期移民,1915年在台灣東部建立鹿野村(今台東縣鹿野村、龍田村)、1916年(大正5年)建立旭村(今台東市豐年、豐原、豐里)、1917年(大正6年)建立鹿寮村(今台東縣鹿野鄉永安村)1918年(大正8年)建立池上村(今台東縣池上鄉),同時開始轉招永住移民,上述移民村人數最盛時期合計達千人以上(注2)。
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1914至1918年),國際糖價看好,台東製糖株式會社於是增資擴張事業,並且計畫以日本移民開發約2萬甲的官有未墾土地,結果1920年(大正9年)遇到世界性的經濟不景氣,會社一蹶不振,瀕臨破產。總督府及台灣銀行調查會社經營情形後,決定將台東製糖株式會社的移民拓殖事業由「台東開拓株式會社」來繼承,但是資金不足的「東拓會社」無法維持移民村,使得移民生活陷入困境,相繼離去,剩下的移民如果不是得到總督府的補助,情況也不樂觀。1932年(昭和7年)開始,總督府又再次進行官營移民,移民地區改以西部為主(注2)。
參考資料:
1、發現豐田:一個日本移民村的誕生與發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2003年。
2、張素玢,《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衛城出版社,p.140-160。
3、照片取自:台灣舊照片資料庫(臺灣に於ける母國人農業植民【第三輯】,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9年),網址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oldphoto.jsp。
4、照片取自:台灣舊照片資料庫(旭村,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年),網址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oldphoto.jsp。
1、發現豐田:一個日本移民村的誕生與發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2003年。
2、張素玢,《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衛城出版社,p.140-160。
3、照片取自:台灣舊照片資料庫(臺灣に於ける母國人農業植民【第三輯】,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9年),網址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oldphoto.jsp。
4、照片取自:台灣舊照片資料庫(旭村,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年),網址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oldphoto.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