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方案三:寫信到日本
我們在閱讀『彰化縣口述歷史』時(注1),我們發現書中有張教授當時訪問曾居住在豐里村大橋組的日本移民,在這些口述歷史資料中也留有他們的日本聯絡資訊。因此,經過小組討論之後,我們決定要嘗試一項看似不可能的挑戰任務,那就是~寫信到日本給他們!
沒想到,這個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獲得了指導老師的認可。老師說,從書中找尋專題相關資料,是二手資料;如果能夠直接與當時居住在日本移民村的住民取得聯繫,那將會是最寶貴的一手資料!因此,我們便開始著手進行這個任務:寫信到日本!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之下,我們將想要表達的內容轉譯成日文寫在信件中。此外,為了讓對方更了解我們的來意,我們附上了在北斗移民村採訪時候所拍的照片,以及張教授書中所記載他們當時在北斗移民村所居住的配置圖!把信件寄出去之後,大家都很期待收到對方的回信!
心得感想:
隨著科技的發達與進步,現在的人已經很少在寫信或寄信了,但是這次寫信到日本去,卻是我們難得的寶貴經驗。在組員們天馬行空的想法之下,再加上指導老師在寫日文信件的協助之下,我們才能完成這次的任務-寫信到日本。
在「灣生回家」紀錄片當中,我看到曾生活在移民村的日本老爺爺對台灣土地、台灣友人的感情濃厚,深受感動。我們也寄望透過這次的任務,串起這段跨越時間與空間、跨越世代與民族的情感。
在「灣生回家」紀錄片當中,我看到曾生活在移民村的日本老爺爺對台灣土地、台灣友人的感情濃厚,深受感動。我們也寄望透過這次的任務,串起這段跨越時間與空間、跨越世代與民族的情感。
《收到來自日本的電子郵件回信》
就在我們寄出信件之後,大家又持續忙著進行網博的專題研究。有一天,指導老師忽然告訴我們,他收到了來自日本的一封電子郵件,來信的是草野先生的兒子,信上說到當初到台灣的父親草野豐一和叔父已經過世,他們對於台灣的日本移民村知道得並不多。不過,草野先生的兒子提到,當時父親有提供資料給台灣的張博士做研究參考(根據草野先生兒子所附的電子檔照片,張博士就是我們引用許多資料來源的張教授),草野先生兒子也提到,對我們願意花時間做這方面的專題研究感到佩服,讀到這裡也讓我們覺得十分開心。原來,歷史是可以跟生活結合在一起的!這封簡短的回信,串起了一段跨越世代、跨越國度的記憶。
草野先生兒子的電子信件截圖如下:
此外,草野先生的兒子在回信中也有提到他父親當時在台灣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張教授書中所記載的位置,亦即豐里村大橋部落。於是,我們再把張教授書中的配置圖再拿出來比對,並將草野先生的居住區域標示出來如下圖:
《收到從日本退回的信件》
在接到草野先生兒子所寄來的電子郵件之後,我們每天都很期待再收到來自日本的回信。結果,沒想到幾天過後,老師拿著一封從日本退回的信件給我們看。信封上的便條紙寫著這封信件經過日本的郵局多天保管之後,仍無法送達收件人,於是退回信件。雖然看到被退回來的信件,我們感到有點失望。但是,這也是整個網博專題研究過程的一個歷程、一次寶貴的經驗與收穫,不是嗎?
參考資料:
1、張素玢,東螺溪畔移民村,《彰化縣口述歷史》,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印。
1、張素玢,東螺溪畔移民村,《彰化縣口述歷史》,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