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移民村生活概況:
日本移民的生活簡樸勤奮,移民初期的開墾工作十分繁重且艱辛,以中部秋津村為例,移民每天早上5點升完旗後,上午工作到中午12點,中午在搭棚的牛車上睡午覺,下午2點又繼續工作到傍晚6點,每天的勞動時間約10至11小時,農作時間占了大部分的時間(注5)。有些移民為了急著增加收入,中午也不休息繼續工作,台灣氣候酷熱,導致積勞成疾,而發生移民5、6年後死亡的狀況(注2)。
二、移民村的日常生活:
移民村因為人手不足,大人從早到晚忙於農耕工作,小孩也要幫忙農作,或看顧嬰孩。移民村因為沒有電燈,晚上只能用煤油燈照明,大人會把椅凳搬出屋外納涼,各自輪流述說著自己家鄉的事情,除了聯絡彼此感情,更可以讓自己的下一代也能了解日本不同的風土人情;有時候,大人晚上就喝點廉價酒來度過單調的夜晚;小孩因為沒有電燈,只能用煤油燈微弱的燈光來溫習課業、寫功課(注5)。
移民村因為人手不足,大人從早到晚忙於農耕工作,小孩也要幫忙農作,或看顧嬰孩。移民村因為沒有電燈,晚上只能用煤油燈照明,大人會把椅凳搬出屋外納涼,各自輪流述說著自己家鄉的事情,除了聯絡彼此感情,更可以讓自己的下一代也能了解日本不同的風土人情;有時候,大人晚上就喝點廉價酒來度過單調的夜晚;小孩因為沒有電燈,只能用煤油燈微弱的燈光來溫習課業、寫功課(注5)。
移民家屋的設計圖,每戶外面都有昔日的打水器取水;房子內,6張榻榻米大小的房間有2間,還有「押入(壁櫥)」、「佛壇」、「床間(和式房的裝飾小空間)」;廁所是在家屋的外面(注7)。
|
移民村的生活十分平淡,能讓日本移民者嚮往與期待的活動,有每年一次由移民指導員主辦,在學校的露天操場舉辦「遊藝會」和學校的「秋季運動會」。「遊藝會」時,移民者會自備食物參加,並且表演家鄉的民俗戲劇,大家吃吃喝喝,度過一天歡樂的時光;「秋季運動會」常常吸引不少移民,大家駕著牛車前來,並且以牛車為座,一邊喝酒,一邊看運動會,放鬆一下(注5)
宗教活動方面,中部移民村沒有像東部移民村的「一村一神社」設計,也沒有佛教的佈教所,以北斗鎮的移民村來說,因為位置比較接近北斗市街,移民可以到北斗神社參拜。除了神社的祭典,移民村的宗教活動並不多,移民家中供奉日本神祇「天照大神」,不拜神像(注5)。
三、移民村的族群關係:
總督府建設移民村的宗旨,就是成立一個「示範農村」,並達到同化台灣人的目的,因此,移民村代表著典型的日本文化和民族精神,不與台灣人混居,移民村自成一個封閉的區域,村內有各項公共設施,可以自給自足,移民的活動就在各個移民村連成的範圍內活動,和鄰近的台灣人村落往來十分有限(注5)。
總督府建設移民村的宗旨,就是成立一個「示範農村」,並達到同化台灣人的目的,因此,移民村代表著典型的日本文化和民族精神,不與台灣人混居,移民村自成一個封閉的區域,村內有各項公共設施,可以自給自足,移民的活動就在各個移民村連成的範圍內活動,和鄰近的台灣人村落往來十分有限(注5)。
移民村剛成立的初期,日本移民對於自己的生活空間領域感很強烈,對於無意間踏入移民村範圍的台灣人都會嚴厲驅離,台灣人如果進入村內,除非是事先通報,或是進行開溝修路工程,否則一律視為「小偷」。台灣人也不會刻意到移民村走動,但因為移民村的田地廣闊,又與台灣人的田地相鄰,往往因為牛誤食移民稻苗而發生糾紛最常見(注5)。
移民分配到的土地約4、5甲,但平均勞動力卻不超過5人,勞動力嚴重不足,移民大多會雇傭台灣人幫忙農事,加上台灣雇農對本土作物的栽種知識遠優於移民,在台灣雇農的指點下,移民逐漸在收成上得到成果,生活上逐漸穩定,加上移民逐漸學會台語,拉近雙方距離,台灣人與日本移民的族群互動就建立在農事經營之上(注5)。
參考資料:
1、日治時期北斗地區移民村及神社的設置,彰化縣北斗地政事務所出版,p.14-28,網址http://www.bd-land.gov.tw/userfiles/files/down2_267_3372.pdf。
2、張素玢,東螺溪畔移民村,《彰化縣口述歷史》,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印,p.125-131。
3、轉引自:張素玢,《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衛城出版,p.269。
4、張素玢,《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衛城出版,p.260-271。
5、張素玢,《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衛城出版,p.303-379。
6、照片取自:北斗鎮古文書老照片數位化建置計畫,網址http://studentclub.tku.edu.tw/~taiwan/chang/pei-tou/cate_0c_017.html。
7、原圖取自:大橋部落02(川並部落)配置圖,文書提供者張素玢,1930年代,國家文化資料庫。
1、日治時期北斗地區移民村及神社的設置,彰化縣北斗地政事務所出版,p.14-28,網址http://www.bd-land.gov.tw/userfiles/files/down2_267_3372.pdf。
2、張素玢,東螺溪畔移民村,《彰化縣口述歷史》,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印,p.125-131。
3、轉引自:張素玢,《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衛城出版,p.269。
4、張素玢,《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衛城出版,p.260-271。
5、張素玢,《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衛城出版,p.303-379。
6、照片取自:北斗鎮古文書老照片數位化建置計畫,網址http://studentclub.tku.edu.tw/~taiwan/chang/pei-tou/cate_0c_017.html。
7、原圖取自:大橋部落02(川並部落)配置圖,文書提供者張素玢,1930年代,國家文化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