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點我開啟快速網頁導覽
基隆舊夢.綠都心-中正公園 首頁
源遠流長 基隆故事 生活休閒 專題簡報
 -都市、現代與公園  -主普壇  -兒童樂園、籃球場  -專題計畫總覽
 -歷史沿革  -基隆史蹟館  -役政公園  -專題計畫要素
 -基隆地標  -二二八紀念碑  -旅客服務中心、活水會館  -貢獻表
歷史風華 宗教名勝 發現未來 文學步道
 -海門天險  -佛門聖地  -問卷分析 文獻資源
 -忠烈祠  -紫氣東來  -人物訪談 心路歷程
 -顏氏宗祠  -民間信仰

 -觀光路線

 

 

役政公園

  基隆中正公園東側設有「役政公園」,展示國軍退役武器,見證我國武備發展的歷程,猶如一部近代軍事史。此地舊名為「梅園」,對有些老一輩的基隆人而言,此地已不屬於傳統中正公園的範圍。

  役政公園的長型園區中擺放著展示F-104G星式戰鬥機、勝利女神力士型防空飛彈、海軍貴陽艦的桅桿、船錨、螺旋槳、M48A3巴頓戰車、阿姆斯特加農砲、海軍陸戰隊LVT兩棲戰車、海軍5吋艦砲等武器裝備,乃是全台灣首座展示3軍除役武器的主題公園,讓遊客可以近距離的觀賞到曾經背負著保衛國家安全的軍事裝備。

  而其中最具歷史價值,就是一尊由清朝巡撫劉銘傳時代保存至今的「阿姆斯托朗後膛鋼砲」,它是目前台灣極少數由清代遺留至今的大型真砲。

F-104G星式戰鬥機

沿革:
  F-104G星式戰鬥機係美國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於公元1951年研製成功,為超音速戰鬥機進入2馬赫 飛行領域的重要里程碑,公元1958年更創下2.2馬赫飛行速度10萬呎以上飛行之紀錄,被譽為「人類最 後載人戰鬥機」。
  我國於公元1963年1月7日正式接收此型戰機,1967年1月13日執行台海掩護偵照任務時,胡世霖及石貝波上尉駕F-104G,以A–9飛彈擊落中共米格19戰機兩架,創下首次擊落米格戰機的世界紀錄,1991年3月陸續除役,再其服役近30年當中,捍衛著臺灣領空,為台灣的空防立下了汗馬功勞。

F-104G星式戰鬥機
小組拍攝
諸元:
出廠年代:公元1951年。
產製國家:美國。
翼展:22呎。
長度:58呎2吋。
高度:13呎5吋。
空重:14,450磅。
發電機:J79–GE–11A軸流士發動機乙具,推力15,800磅。
最大速度:2馬赫(2383.2公里/小時)。
最大升限:9萬呎
武裝:M6一型20公釐火神機砲乙門,可載掛響尾蛇飛彈2枚(或4枚)或2.75吋火箭38枚,可同時外載5,000磅重。

勝利女神力士型防空飛彈(公元1959年–1997年)

沿革:
  勝利女神防空飛彈系統是美國發展成功的高空截擊飛彈,採兩節式固體燃劑火箭馬達推進,加力器部分由縱列4具火箭組成,燃燒完畢自動拋離,彈頭可選擇高爆或核子彈頭。
  此系統除美國陸軍使用外,並軍援銷售多國,我國即是其中之一,1959年由美國引進配置於陸軍飛彈部隊。該型飛彈的引進,確保了臺海上空的平靜,縱使中其空軍武力上佔優勢,亦不敢輕傲戰端,1997年我國自製天弓飛彈及引進美製愛國者飛彈開始服役,遂汰除現有之力士型飛彈。

勝利女神力士型防空飛彈
小組拍攝
諸元:
 導引方式:指揮導引。
 長度:1210公分。
 直徑:80公分。
 重量:4858公斤。
 射程:140公里。

海軍貴陽艦(桅桿、船錨、螺旋槳)

沿革:
本艦於1971年12月2日自美接艦返國編入海軍驅逐艦第十一戰隊,1972年3月於海2廠啟封整備及加強武器裝備,1972年12月正式成軍。1976年1月本艦建號956改隸106艦隊,1979年9月艦號改編908。
本艦成軍後擔任巡防、護漁、護航外島運補等任務,並先後參加聯興、漢光、自強等演習、對台海之屏障有莫大之貢獻,於1999年7月16日奉令除役。

海軍貴陽艦(桅桿、船錨)
小組拍攝
諸元:
船長:390.5呎。
船高:水線以上高103呎10吋5分、主舺板以上剛96呎。
排水量:3544噸。
航速:全速32.5節。
配備武器:單管5吋砲兩門、40砲兩門、76砲一門、50機槍6挺、天使飛彈5枚、馬克式魚雷6枚、馬克46式魚雷2枚。
海軍貴陽艦(螺旋槳)
小組拍攝

M48A3(巴頓)戰車(1973年–1999年)

沿革:
M48戰車係美國底特律兵工廠於1950年發展成功,至1967年改良為M4 8A3戰車,為紀念2次大戰指揮裝甲部隊屢見其功之巴頓將軍,乃命名為巴頓戰車。
我國於1973年自美陸續接收此型裝備,配發裝甲部隊使用,至80年代止均為我陸軍裝甲部隊主力,以擔負台澎金馬防衛作戰之任務。

M48A3(巴頓)戰車
小組拍攝
諸元:
乘員:4人。
重量:47.2噸。
長度:8.69公尺。
寬度:3.63公尺。
高度:3.12公尺。
最高速度:48公里/小時。
巡行里程:32公里。
武器:90公厘加砲(一)
50機槍(一)
30機槍(一)

阿姆斯特加農砲

沿革:
本砲是於光緒14年,由巡撫劉銘傳聘請德國工程師,設計安裝於基隆要塞白米砲台,至光緒21年,因中日甲午之戰,隨台灣之割讓而使日本侵占,改屬日本台澎要塞始。1945年,我國對日抗戰勝利,台灣光復,本砲復由我接管,隸屬基隆要塞至1957年,該要塞徹清,本砲同時報廢,於1969年春,承基隆市政府贈與本校留為紀念。

阿姆斯特加農砲
小組拍攝
諸元:
製造者:德國、克魯伯兵工廠。
口徑:8吋。
砲身長:21倍。
砲種:加農砲。
最大射程:8325公尺。
有效射程:約5千公尺。
砲彈威力圈:直徑150公尺。
藥包:係袋裝有煙方塊火藥,故發射後陣地充滿黑煙,射擊一發需擦砲膛一次。
砲閂:閉鎖式。
描準具:係簡單桿式(其上僅有準星、缺口及分割)。
發射速度:最大每分鐘兩發。

海軍陸戰隊LVT(兩棲戰車)

沿革:
LTV之萌芽,始於公元1921年美軍陸戰隊,至1924年試製第一輛燈路車輛,由於不理想而告失敗。
1938年後改良而成的登錄車正式問世,並於1940年正式定名為LVT。我國海軍陸戰對現行使用之LVT–P5系列車輛為1950年改製而成,直至1974年正式在我國參加戰鬥行列(之潛服役我國陸戰隊中之型式為LVT–C4型)。 
1953年東山戰役(國軍突擊東山島,使用LVT C4)將突襲部隊由艦至岸,安全運送登錄海灘,證明了LVT用於兩棲登陸之價值。
1958年823金門砲戰,使用LVT運補,運送了大批槍彈藥、民生必須品,更運送民心士氣,終於獲得台海戰爭勝利。

海軍陸戰隊LVT(兩棲戰車)
小組拍攝
諸元:
車長:29呎8吋。
車寬:11呎8吋。
車高:10呎1/2吋。
車重:81780磅。
乘員:3員。
30機槍:1挺。
油箱容量:456公升。
耗油量:每小時45公升。
速度:路上每小時30英哩。
水上每小時6.8海哩。
爬坡(度):70%。
攀登:3呎。
越壕:12呎。

海軍5吋艦砲

沿革:
5吋28倍雙管砲係美國海軍於2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之高屏兩用半自動武器;1954年移贈我國,此為我海軍擁有此種封閉式砲之開始。
該套自服勤後,及隨各安裝艦參加過臺海各戰役,如1956年四姆嶼戰役,德安艦以5吋砲擊潰共軍砲艇4艘;1958年在海壇島擊沉中共快艇3艘、重創PC一艘;1960年丹陽艦在七星礁海面重創中共軍艦1艘等,均能顯現出該砲的強大威力。

海軍5吋艦砲
小組拍攝
諸元:
口徑:5吋。
砲重:44噸。
砲管長度:190吋(口徑之38倍)。
平射射程:最大18000碼。
有效12000碼。
高射射程:最大37300呎。
有效27000呎。
射速:15至22發/分鐘。
仰角:最大85度。
砲彈重:54磅。
砲隊組成:最少17人。

兒童樂園、籃球場

役政公園

旅客服務中心
活水會館


回頂端 | 回首頁
Keelung Municipal Anle Se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