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聖地
一、大佛禪寺
大佛禪寺位於基隆市信義區中正公園壽山路17號,大佛禪寺前身是在基隆市仁愛區文安里陋巷內的一間佛教講堂,開山普觀法師自幼隨母出家,大發弘願,經多方覓尋,選擇在中正公園山頂建立大佛禪寺。在蘇德良市長主持下,建立觀音菩薩大佛像,由建築師陳棟財、陳清霖父子聯手設計,高達22.5公尺,1969年,由印順導師主持,為大佛開光揭幕。
|
|
大佛禪院山門前的白色大象。
2011年3月山門正在在整修。
小組拍攝 |
入大佛禪院山門後,著名的彌勒佛造像。
黃嫈俞學姐拍攝 |
大佛禪寺位於基隆市中正公園壽山之巔,以高聳的觀音佛像聞名於全台,成為基隆重要的地標之一,進入觀音像內部,全市風光一覽無遺。目前基隆市公車塗裝便有觀音像的圖案,可說是基隆人的重要回憶。曾被選為基隆八景之一─慈光普照。
|
|
仰望觀音菩薩大佛像,
這是基隆著名地標。
小組拍攝 |
進入觀音菩薩大佛像內部,
一樓供奉觀音。
黃嫈俞學姐拍攝 |
大佛禪寺建築採唐代佛教寺院建造形式,樓高四層,內有大雄寶殿、圓通寶殿、講堂、彌勒殿、觀音殿、琉璃殿、功德堂及禪房等,雄偉壯觀,莊嚴肅穆,前面還有四大天王的雕像,由寺內至寺外,還環繞著諸多羅漢石像,法像莊嚴。來到此地,經常可以看到虔誠膜拜的香客,路經此地的遊客也不妨停下來添上一炷香,好好地參拜一番!
|
|
觀音菩薩大佛像內部,供奉有西方三聖。
小組拍攝 |
大佛禪院大殿門匾
黃嫈俞學姐拍攝 |
一走入中正公園大佛禪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佇立在山門外的兩隻白象。每當問起大家對中正公園的印象,不管是在地土生土長的基隆人,或是其他縣市的民眾,首先想到的除了觀音菩薩的大佛像外,對於兩隻白象也有著深刻的印象。
|
|
大雄寶殿,殿內結構簡單,
匾額為名將何應欽所題。
小組拍攝 |
大佛禪院前四大天王塑像,
圖為多聞天王。
小組拍攝 |
繼續往上走,可以看到一尊笑咪咪的彌勒大佛,總是笑臉迎接每一位來到此地旅遊的遊客,就連在大佛上的小童子們也同樣笑得開懷,令人看了心情大好!而位於彌勒佛身後的「碰碰車」不時的傳出兒童玩樂的開朗笑聲,則是另一項每個來中正公園的孩子所共有的兒時回憶。
|
|
大佛禪院廟庭與周邊,安置有十八羅漢像
黃嫈俞學姐拍攝 |
大佛禪院建有長壽樓,懸掛千禧鐘,每逢信眾敲鐘祈福時,四周皆能聽聞悠揚的鐘聲。
小組拍攝 |
再往上走,一旁建有長壽鐘樓,鐘聲的餘音繚繞,彷彿洗淨了城市的喧囂,可供遊客們試驗。而在鐘樓旁則設有詩亭,走在亭中看著大家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唐詩,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書卷氣息,也是另一番視覺饗宴!座落在公園中央的是巨大的觀音像,在觀音腳下有個門,上頭寫著︰「慈航普渡」,不妨上去走走,感受一下居高臨下的滋味。
|
|
大佛禪院的碰碰車,連高中生都無法忘情同時的記憶。
黃嫈俞學姐拍攝 |
大佛禪院山門前的碑林,有連戰、王金平、張通榮、許水利、林水木、謝修平、李伯元等政界人士題字。
小組拍攝 |
二、興隆寺─佛教圖書館
興隆寺坐落基隆市中正公園半山腰,由廖維和居士所創辦。在50~60年代成立時是基隆佛教圖書館,許多五年級生的基隆人喜歡在這裡讀書。後來由月眉山靈泉禪寺修彰法師主持,不僅內部全面翻修,經過內部全面翻修,更名為「興隆寺」,納為月眉山靈泉禪寺的一支。
|
|
壽山路入口,
以大佛禪院山門為主題的馬賽克作品。
小組拍攝 |
壽山路入口,
以大佛禪院觀音像為主題的馬賽克作品。
小組拍攝 |
對於基隆人而言,它應該是不可少的文化資產,但是據《人間福報》報導,寺內悟智法師表示,基隆佛教圖書館翻修後,當時寺內很多的佛像被請走,「古佛不在,信徒也少了很多。」
|
|
興隆寺全景,建築簡潔大方。
小組拍攝 |
隆寺門口,牆上有馬賽克佛陀降生圖。
小組拍攝 |
早年佛教圖書館內藏書多偏重日本佛教書籍,整建之後中文書籍成大宗,還有大藏經、佛光系列書籍上架,悟智法師說,雖然數量不及其他佛教團體,但寺內寬敞典雅、窗明几淨,還有與法嚴寺同模鑄成的地藏菩薩聖像,來過的人都覺得有一種自在安定力。很期待圖書館能再湧進人潮,尤其是在地的年輕人也來認識這個寶貴的歷史資產。
|
|
興隆寺懸掛燈籠,點綴年節氣氛
小組拍攝 |
未改建前的極樂寺,前身為光尊寺。
引自極樂寺網站 |
三、佛光山極樂寺
極樂寺位於基隆市中心的信義區,座落於信二路270號,依著山勢而建,建築格局樓高八層,聳立在熱鬧的市街上。山門正中有一尊彌勒佛,笑臉迎人。寺內設有禪堂、講堂與圖書館,三樓還設有社教館,開辦各種才藝課程。另外五樓附設滴水坊,可供品茗、用餐。
極樂寺的前身為光尊寺,創建於1905年(明治38年),原屬日本真宗本願寺派。最初建築乃是為日式的木造平房,由於當時周圍為日本人聚居之處,所以多以日本人為宣教對象。除了一般日本佛教儀式之外,還設有免費住宿的地方,稱為「光園寮」,並成立保護釋放人犯的基隆愛護會。
台灣光復後不久,1946年由月眉山靈泉寺法系出家的修慧法師,受命德融法師,接管光尊寺。修慧法師曾受日式教育,兼通漢學,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叢林清規。她僱工開山整地,逐步興建起大雄寶殿、功德堂、般若講堂、寮房、放生池等建築,還有今為人熟知的彌勒佛造像。 |
|
修慧法師
引自極樂寺網站 |
後來修慧法師擔任基隆佛教會的理事長,曾在台灣光復初期閱讀到宜蘭雷音寺「覺世旬刊」,深受感動。後來又對佛光山所投入的「人間佛教」事業,甚為投契,準備將極樂寺捐獻給佛光山,邀請星雲法師前來宏法。由於極樂寺深受佛教界及基隆地方人士的重視,獻寺的舉措曾受到許多阻撓,修慧法師仍力排眾議之下,使極樂寺成為佛光山的分院。星雲法師便派遣徒眾前來住持道場,並在寺內設立佛學院。
1984年4月,極樂寺正式成為佛光山派下分院後,由依恆法師擔任首任住持。1991年6月,依恆、依寬法師奉調佛光山教育院院長、工程監院等職。永平法師繼任住持,而後又有滿益法師、永樂法師、永餘法師、妙志法師主持,現任住持為永範法師。
|
|
佛光山極樂寺山門
小組拍攝 |
俯瞰極樂寺全景
引自極樂寺網站 |
回頂端 | 回首頁 |
Keelung Municipal Anle Senior High Schoo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