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nu 回首頁 計畫簡報 幕後製作 網站地圖
研究結論

SWOT分析 結論 建議

研究結論

結論

嘉義市嘉邑行善團團部嘉義市嘉邑行善團團部
(圖片來源:本小組自行拍攝)

在社會上,越來越多非營利團體出現,其而慈善團體就屬於其中的一種。這些團體的已經成為世界上影響社會的主要力量,他們有著獨立性、公共性、民間化的特點,而且並不是為了特定的利益收取才成立。營運的經費主要是靠政府補助或是向社會大眾募款,慈善團體通常會舉辦募捐或是義工招募的活動,來維持他們團體的運作,而慈善團體也間接利用這些經費來幫助社會上的民眾,來補足社會需求及政府協助間的差別性。近年來,在世界各地所成的慈善團體或機構越來越多,主要因為社會上許多人的需求無法滿足,所以必須援助他們,而參與這些團體的民眾也相對增加,使得生活的落差逐漸減少。

參與造橋活動的年輕夫婦參與造橋活動的年輕夫婦
(圖片來源:本小組自行拍攝)

在台灣,嘉義市嘉邑行善團,就屬於這種團體,他們團內的最重要的行善項目就是造橋活動,從民國六十幾年成立到現在,已經在台灣各地建造三百多座的橋樑,也使該團的知名度也在台灣廣為傳播,而他們的募款活動,限定每人只能捐贈一百元的制度,印證「積沙成塔,積少成多」的道理。另外,每週日實際到工地擔任義工的活動,也是該團成立以來的傳統,至今參與他們這些活動的善心人士已經超過二十萬人,藉由這些志工的協助,是該團能永續發展的主因。

研究中我們發現,制度會影響參與人員的職業與年齡的結構,嘉邑行善團或許就是因為每人僅限捐款一百元,所以參與人員偏重於中產階級,與國際獅子會和扶輪社有著明顯的區隔,再加上幹部大部分都出身於教育界,比較不喜歡跟所謂上流社會的人士混在一起,而造成自己的人情壓力,總歸一句話嘉義市嘉邑行善團屬於比較務實的團體,而比較不重視虛無飄渺看的到卻摸不到的外表。「吃苦耐勞」這是給予該團最佳的註解,團員們都有一定的資歷且看過世間百態,進而培養出這樣的精神。該團的工地造橋活動一直是他們的特色,而在工地中,有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義工。他們到工地挑沙、擔土、準備伙食,即使汗水滴滴落下,他們臉上的表情卻一點也不疲憊,始終帶著笑容,每週日到工地造橋似乎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在這些人的身上,我們發現了「為善最樂」的態度,但無形中這些義工也得到了回報,癌症和骨刺奇蹟復原的故事,都是最具體的例子。

羅福童軍造橋情形羅福童軍造橋情形
(圖片來源:嘉義市嘉邑行善團網站)

該團成立以來,營運一切處於正常狀態,但是令人擔憂的是他們是否能夠繼續傳承下去。我們歸納以下幾點,是該團發展的危機:

1缺乏青年參與

我們在這次研究中發現,參與該團活動的年齡層大多為中年以上,青年參與的比例偏低,造成團內結構老化。該團為了永續發展,乃需要更多自願性的青年朋友加入。

1專業技術不足

享用伙食的情形享用伙食的情形
(圖片來源:本小組自行拍攝)

該團的造橋技術,現今乃仰賴老經驗的義工協助,缺乏更有專業性、技術性、創新性的人士參與。缺乏專業級義工,成為該團永續傳承的重大危機。

1營造成本問題

國際經濟結構改變的影響,使得營造材料價格產生波動,雖然現今該團捐款金額達飽 和狀態,但如果捐款人數及金額沒有增加,未來就會造成資金短缺的現象。

該團95歲老奶奶參與該團通車典禮該團95歲老奶奶參與該團通車典禮
(圖片來源:嘉義市嘉邑行善團網站)

隨著社會變遷及時代脈動,世界上資源分配不足的問題日趨嚴重,唯有靠這些非營利團體的幫忙,才能使社會大眾的生活品質達到平衡狀態。然而,最重要的是,這些眾多的慈善團體,仍需要更多有能力的群眾,共同投入參與這些充滿愛的活動。嘉義市嘉義行善團,也秉持著相同的理念,生生不息地在社會上為這些人付出。希望他們能夠藉由「媒體傳播」及「社會行銷」,讓更多人真正了解非營利團體,進而加入行善的行列,期望在未來,我們能創造一個善良和樂的溫情社會。

(參考資料來源:本小組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