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爺爺說:「粧佛就是神像雕刻,但是神像雕刻只是指木雕,沒有包括漆藝、彩繪,也沒有包含無形的宗教科儀。」粧佛工藝指的是製作佛(神)像的工藝,基本上包括製作過程中的造型雕塑(以木雕、泥塑為主),如果以工序區分這個部分是粧佛的前製作,至於後製作就是指佛(神)像的裝(粧)飾工作。因早期把木質胚體的神像製作稱為「木雕神像」,定義上並不十分貼切。民國七十五年教育部第二屆民族藝術薪傳獎工藝類獲獎人張鎮森,獲獎項目為「粧佛」,「粧」(臺語,指裝飾)字比「雕」字較能點出其製作重點。至於民間所稱「佛」字,則泛指「儒釋道」三教的神尊。

在台灣,粧佛工藝分為泉州式、福州式、彰州式三大派系,施至輝屬於泉州派,整個粧佛工序共分十六道,依序為1選材→2開斧→3打粗胚→4修細胚→5磨砂紙→6打土底→7塗黏油→8牽漆線→9粉面→10上安金漆→11安金箔→12著色→13畫面→14植鬚→15入神→16開光點眼。

  隸屬於「木雕製程」(1選材、3打粗胚、4修細胚)、「漆繪裝飾」(5磨砂紙、6打土底、7塗黏油、8牽漆線、9粉面、10上安金漆、11安金箔、12著色、13畫面、14植鬚)與「宗教科儀」(2開斧、15入神、16開光點眼)等三大領域。粧佛使用工具有:文公尺、矩、木帖、木槌、鋸子(分剪仔與卸仔兩種)、粗胚雕刻刀(一組)、細胚雕刻刀(一組)、木砧、工作檯、壓漆線機、毛刷、畫筆等。粧佛材料有:樟木、土硃(打土底時塗刷用)、水膠、漆線、生漆、噴漆、噴磁漆、金箔、尼龍線材等。以下乃就親自訪談施至輝爺爺所得並參考黃志農老師《鹿港地區泉州式粧佛工藝之紀錄保存計畫 ─ 結案報告書》終之記錄,針對施至輝爺爺粧佛十六道工序一一整理敘述,以明其功能目地與技巧特色所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