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至輝爺爺說:「我爸爸常以負面的批評來代替正面的稱讚,是要刺激我不斷的進步。」他也說:「我爸有一個缺點。例如說我在雕刻的時候,有朋友或客人來家裡坐,他就利用和客人在聊天時給我漏氣,說我哪裡做得不好、不夠認真等等。他就是當著客人的面給我吐槽,看看我會不會進步。」
在整個粧佛的十六道工序〈1.選材→2.開斧→3.打粗胚→4.修細胚→5.磨砂紙→6.打土底→7.塗黏油→8.牽漆線→9.粉面→10.上安金漆→11.安金箔→12.著色→13.畫面→14.植鬚→15.入神→16.開光點眼〉中,其中打粗胚最重要也最關鍵。施至輝爺爺說:「打粗胚就是一塊四四角角的柴,要把它雕出一個大致的型態,在刻的過程中,自己就要想說這個形態要怎樣,若是粗胚刻的不好,我父親就會罵我:『啊你粗胚這樣刻的不行。』…我們這種粧佛的功夫就是打粗胚頭手啦,修平算是二手工夫,最重要的就是打粗胚,這尊粗胚打出來若漂亮,修起來就真漂亮,粗胚打起來若失敗,剩下得都失敗。」
打粗胚是要將一塊四四方方的木柴雕製成神像的芻形,施禮師傅不曾事先繪製圖稿在木柴上教導施至輝爺爺雕刻,縱使圖繪線條,因神像雕刻屬於圓雕,四面都要雕刻,木材表面就算畫了圖稿,經刀斧劈削,圖稿也會不見,因此所有神明的樣子須全部都放在腦海中,再藉由手中的雕刻刀琢刻出具體影像,所以他是所有粧佛工序中,被認為最困難的一道。施禮雖不曾藉助圖稿傳授打粗胚的技巧,但曾留下「站七行六坐五」的基本口訣,意思是神像的頭部與身體比例,若站姿是一比七、行姿是一比六、做姿是一比五。
施至輝爺爺說:「這個站七行六坐五是我父親跟我說的,不知道的人會覺得怎麼刻這樣,是我們自己下去體會,覺得這樣刻起來,比較剛剛好。」粧佛學徒要出師就得要會打粗胚才行,但打粗胚布只要掌握秘訣,還得有機會操作時間與磨練。施至輝爺爺常說他十六歲學粧佛到二十六歲出師,比別人學三年四個月還要慢長,原因是打粗胚遲遲未得到父親的肯定,直到二十六歲當完兵替其他佛具店代工打粗胚,遂練成打粗胚的好手藝。
施至輝爺爺說:「我的二兒子也有學啦!學了八年,生意不好,我就叫他不要學,去吃頭路,後來就去做生意了。想學這門功夫不是三年、兩年就可以做起來,這沒有那麼快,這個學,學得半死;賺,賺不了多少,學幾十年也不怎麼樣。」
1968年施禮雕造奉天宮鎮殿大王爺(4尺2)。 (施至輝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