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70年代,台灣的經濟可以說是達到了巔峰,不過人民的生活與價值觀卻產生很大的改變,而民俗文化也遭受了波擊,粧佛藝術更為首當其衝,其中,有幾個重大因素:

  (1)原本注重精細的手工雕刻神像,改為機械化生產,只講求快速、便利與廉價。

  (2)大陸開放後,許多廉價神像大量進到台灣。

  (3)傳統的礦物原料被現代油性的顏料取代。

  這些因素,造成了品質低劣,更引響了粧佛工藝的存活空間,也使的粧佛工藝無法繼續傳承下去。

  面臨粧佛沒落、傳承存續之際,仍有人苦心尋求出路,其中包括:在技職學校授課,成立專業的木雕技藝學校,或鼓勵匠師另求出路進行創作。而相關人才培育為目前政府民間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自2009年開始至今創辦了許說大大小小文化傳承的活動,施至輝爺爺堅持傳統粧佛工藝七十年,榮獲民族藝術薪傳獎及重要傳統工藝美術.粧佛保存者。在國立台北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2012年施至輝大師漆線工作坊」進行傳承,並且願意正式授徒,傳授心法技法,也許將帶出粧佛藝術生機,為泉州派粧佛保留命脈。之外,針對粧佛工藝的質變與沒落,口述歷史、重點紀錄與數位錄影保存計畫,應同步進行,以保存粧佛工藝的珍貴人文資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