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簡報首頁 專題歡迎頁

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青蛙專題1
壹 . 研究動機
貳 . 研究目的
參 . 研究設備
肆 . 研究過程
伍 . 研究結果
. 討  論
柒 . 結  論
捌 . 參考資料
 

小小「蛙兒」要長大

環境對黑蒙西氏小雨蛙成長與行為能力的影響

陸、討論

一、幼蛙與蝌蚪的飼養問題。

文獻上建議以莧菜或菠菜煮熟後打成泥狀餵食蝌蚪,並建議以螞蟻餵食小雨蛙。經過我們的實驗發現蝌蚪營養不良、又瘦又小,改採小顆粒的魚飼料餵食後,效果比莧菜好很多,蝌蚪又肥又大,相差明顯。當蝌蚪長成幼蛙後,幾乎不吃螞蟻,只有長大的成蛙才會捕食螞蟻。比較起來幼蛙較喜歡捕食我們放置水果所招來的果蠅。

二、模擬汙染環境所造成的廢汙水處理問題

在模擬汙染環境的實驗中,我們將寶特瓶、塑膠袋、廢電池與廢棄電線等垃圾加入水中,但是發現廢電池的電池液三天內即外漏,造成的汙染太大,廢汙水無法處理,因此我們立刻將廢電池取出並換水,廢汙水暫存在寶特瓶中。實驗進行二十幾天後,飼養箱中的水質變得渾濁黏稠,換水時我們擔心廢汙水造成環保問題,因此未將廢汙水倒入水溝或馬桶,而是以容器盛裝。實驗結束後,依照老師的建議委託民間的環保公司代為處理。

三、廢汙水的成分問題

模擬汙染環境的實驗中,我們發現有部分透明塑膠袋在水中居然破洞甚至不見了,整個飼養箱的水變成渾濁黏稠。我們懷疑塑膠袋被溶解在水中了,是因為選用的塑膠袋材質和一般塑膠袋不同?還是因為水中的廢棄電線等垃圾有部分成分溶解在水中所產生的化學變化,導致塑膠袋溶解?水中是否含有塑化劑呢?這些問題令人感到好奇!目前我們無法解答,因為超過我們的能力範圍,希望將來能研究這些問題。

四、陽光與紫外線燈照射的時間與強度是否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在紫外線曝曬的實驗中,蝌蚪每日照射陽光與紫外線燈至少4小時以上,如果照射的時間縮短或延長,是否會對成蛙率與幼蛙的彈跳能力造成影響?紫外線燈的強度,又會對實驗結果造成什麼影響?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的實驗探討。

五、激流環境的製造

我們以馬達、電池與塑膠葉片製造的激流環境,因為考慮到黑蒙西氏小雨蛙的蝌蚪喜歡較平靜的水域,所以不敢製造較強的激流,怕蝌蚪不適應而死亡。雖然我們製造的激流較弱,但是蝌蚪一直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最後幼蛙的彈跳能力確實較佳。如果以更強的激流環境飼養蝌蚪,幼蛙的彈跳能力會變得更好嗎?還是蝌蚪會大量死亡呢?值得我們更深入的研究。

六、壓力太大影響成長

從天敵存在周圍環境的實驗中,我們發現不論蝌蚪是經由視覺、嗅覺或雙重刺激發現天敵,都會處於驚慌的情緒中,在情緒壓力的影響下蝌蚪的體型較小、成長變緩甚至停滯、變態期延長、成蛙率降低。幼蛙的體型也較小、彈跳能力較差。那麼在人類的成長過程中,是否也有類似的結果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小朋友是不是應該向大人要求:作業少一點、考試少一點、自然實驗多一點、遊戲多一點呢?否則壓力太大,可不利於我們小朋友成長耶!

七、環境保護真的很重要

我們發現汙染的環境會導致蝌蚪大量死亡,存活下來的蝌蚪有些會產生畸形病變。汙染環境下生長的蝌蚪與幼蛙體型較小、成蛙率低、幼蛙的彈跳能力較差。如果環境更加汙染,蝌蚪與幼蛙可能無法生存,甚至造成黑蒙西氏小雨蛙的滅絕。在更加污染的環境下,其他生物能有多少種頑強的存活下來呢?會產生畸形病變嗎?人類能夠生存嗎?如果大部份的生物都滅絕了,人類單獨存活有意義嗎?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保護環境,重視環保問題。

八、實驗結束後黑蒙西氏小雨蛙的處理

由於黑蒙西氏小雨蛙在臺北市並沒有觀察紀錄,因此屬於外來種,在實驗結束後,我們將黑蒙西氏小雨蛙送回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生態區。

◎以上照片及文章皆為生態小尖兵團隊拍攝.撰寫完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