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簡報首頁 專題歡迎頁

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訪問青蛙ㄚ婆
研究動機
家庭篇
學習篇
工作篇
作品篇
媒體篇
親友篇
 

青蛙ㄚ婆是如何建置生態池?

三. 工作篇

3.1 園林打造 3.2 水對青蛙的重要性 3.3 水池的營造 3.4 蝴蝶復育

3.1 園林打造

民國九十三年起,即著手打造生態園區,造林例﹕針葉樹種﹕五葉松、梢楠、紅檜……等。闊葉樹種﹕桃實百日晴、櫻花、大葉桃花心木……等。誘鳥植物﹕春不老、鐵冬青…等。誘蝶植物,例﹕榆樹、香楠、台灣土肉桂、玉蘭花……等。不下數百種花草樹木。【↑TOP

3.2 水對青蛙的重要性

對青蛙而言,水是最重要的。沒有水,蛙類就無法進行傳宗接代的任務,因蛙類是兩棲類,也是最小的脊椎動物,是卵生的。在產卵後必須藉助水,用腮呼吸的蝌蚪才能生存,並順利成長,直到長出四肢,肺部發育完成,才能離水到陸地生活。然而在全省,33種蛙類,各個蛙種的生活習性,並不相同。每一種蛙類對水域的需求度各不相同,有的喜歡靜水域,有的喜歡流水域,有的甚至喜歡激流水域的刺激。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必須依園區內的水資源做適度的配置,當了解各個蛙種的需求後,再一一打造,量身訂做。比方說,同樣喜歡靜水域的青蛙,就有不同的需求:

1.貢德氏赤蛙 :水必須深一點,約在45cm ~ 60cm 間較為合適

2.金線蛙:水不需太深,但要些許的流動

3.莫氏樹蛙:莫氏樹蛙是隻可愛、溫和又羞澀,常常露 個笑臉讓你瞧,只要動作別太大,通常會靜靜站著讓大家瞧個夠。產卵時喜歡有遮蔽,也不直接產卵在水中,所以會選擇帶點隱密的地方辦事。

4.黑蒙西氏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對水的深度無太大要求,但蝌蚪習性較特別,水面若能淨空不要有太多的障礙物,就會看到水面有許多半透明帶著金屬光的小蝌蚪,張著漏斗狀的小嘴巴浮在水面上覓食。

5.澤蛙:澤蛙最不挑環境,只要下過雨,淺坑積水處也會來產卵,但神奇的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牠卻能以最快的速度成長並離開,有時候只須一週,就大到變成亞成蛙。

蛙種眾多無法一一描述,但青蛙是環境的指標,只要環境不被汙染,水質乾淨,眾多蛙子蛙孫即綿延不絕,自動來報到卡位。諸如此類,各依其之所需,而打造了各式各樣、大小、深淺不等的水空間,等待蛙族來入住。果然不負眾望,這樣努力下來,我的園區裡點到名的,拍到照的蛙種竟然近20種。對蛙類我是如數家珍,因為牠們都是我的寶貝。

在復育初期,建造好的水域,每天必定去巡視3~4次,幾乎按三餐外加宵夜,通常客人休息後,才是我拍照、作紀錄的時間,七、八年下來拍照等所累積下來的資料不勝枚舉。

在別人的眼中我像個傻瓜,盡做些花錢又傷神,也無法從中賺錢的傻事,還樂在其中,悠遊山林中與世無爭,彭老師常笑著對同學說「青蛙ㄚ婆中毒已深」,我也承認,但也要謝謝憨厚的老公背後默默的支持我,看著我做盡傻事。

但我值得欣慰的是,我擁有這樣的淨土,愛生護生的心,可和大家分享,讓來住宿的遊客,無論大人、小孩都可藉這樣的因緣來接觸大自然、回歸大自然、親近大地、親近生命,進而能敬天愛地,保護生態保護地球,這是我們身為人類的重要的課題,藉著這小小的力量及這股傻勁,如能對某些人有小小的影響力,這些功夫也就不會白費了。【↑TOP

3.3 生態水池的營造

依地形建造生態池共建置:一號生態池、二號生態池、三號生態池、四號生態池以及無數個生態水盆

1. 一號生態池: 一號生態池:面積大約六平方米,水深約45公分,屬於淺水生態池

2. 二號生態池:二號生態池結合茅埔坑流域,沿著茅埔坑溪建造,坡坎邊有一座生態河溝,將水引流至茅埔坑溪旁之生態水池,屬於流動水域。

3.三號生態池:三號生態池位為後山,分為上下兩池,上池水深約60公分,下池約15~20公分,有活水注進,屬於微流動水域。

4.四號生態池:四號生態池沿著玻璃屋邊建造,水深45公分,最主要是雨水回收空間。

5.無數個生態水盆:生態水盆,屬於完全靜水域,需用人工補充水位。【↑TOP 】

3.4 目前除了青蛙的復育外又增加蝴蝶的復育計畫。

大量種植蝴蝶食草→港口馬兜鈴、大葉馬兜鈴、異葉馬兜鈴、瓜葉馬兜鈴...等。柑橘、過山香、華他卡藤、歐蔓、羊角藤、馬蘭、土肉桂、香楠、桶勾藤、馬莉晶、毛瓣蝴蝶木、爬森藤、飛龍掌血、水金京、魚木…等。

蝴蝶蜜源→仙丹、高氏佛澤蘭、冇骨消、長穗木、冷飯藤、馬櫻丹、繁星花、日日櫻、黃槐…等。並建造簡易網室,保護幼蟲免受天敵攻擊。等羽化後野放,以增加自然界的蝴蝶數量。

【↑TOP 】 ◎本網頁的照片為青蛙ㄚ婆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