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一當家>均一執行長
呂冠緯執行長
                                                                            1-8題         9-16題
緣起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先生,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理想、有抱負的大哥哥,在訪談過程中我們看到他對教育的熱情與執 著,從一個實習醫生到拍攝影片成為一個藏鏡教師,進而在誠致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先生帶領下加入均一平台。他的專業與熱情影響了許多人,也讓均一這個平台廣 為大眾所接受,我們來看看他的故事吧!
訪談內容
1、執行長我們知道你小時候是數理資優班、音樂班的學生、也很會讀書,你小時候應該 是十項全能令人羨慕的高材生,我們想問你為什麼你功課那麼好,有什麼讀書的訣竅?會不會有人忌妒你?你怎麼調適這個資優生的光環?
      不管再怎麼聰明,我覺得讀書的訣竅就是:你想讀,你才會認真去讀,你不想讀,也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強迫你去讀。後來我會比較認真讀,是因為我的爸爸、媽媽和 老師,他們不是希望我成績變好,所以叫我去讀書,而是如果我想把自己的未來搞糟,我就一直這樣做,這也不關他們的事。所以我才體認我讀書是我自己的事,五 年級之後成績才開始變好。我覺得國小讀書的訣竅是:今日事,今日畢。或著是今週事,今週畢。不懂的東西,想辦法弄到懂,多數的東西應該是可以理解的。至於 國中以後又是不一樣的方式。至於忌妒這個問題,我國小的時候不會,國中比較會。
       資優光環國、高中比較會,但是我覺得重點不是別人怎麼看你,是你怎麼看你自己,然後一直表達出來。然後跟別人說我只是比較努力,掌握到讀書的技巧而已,不 是一直跟別人炫耀說:「我很厲害啦等等,這樣可能會冒犯到別人。」
2、執行長您高中讀師大附中、大學聯考又是全國前七名的考上醫科,這麼長的時間維持 那麼棒的成績,你覺得你的動力是什麼?我們怎麼要怎麼樣才能跟你一樣?
       其實我覺得就是當你有成就感之後,你就會想要更認真去做。有些打籃球很厲害的人,你問他為什麼喜歡打籃球,為什麼打籃球那麼厲害,或 者有人畫畫畫得很好,你問他為什麼可以畫的那麼好。其實最後通常的答案就是他從某個時間點之後,就開始對這件事情很有成就感,然後一直想要讓自己在這個成 就感中獲得更多成就感,所以就更努力。簡單的來說,我大概是在國中的時候,培養出讀書的興趣,尤其理科,因為國中我們班是音樂班,能夠花在讀數學跟理化的 時間的人不多,理化這科還蠻難的!我後來發現我讀的還蠻不錯,然後又可以講解給其他同學聽,讓他們聽得懂。所以就蠻有成就感的,就讓我更想要花力氣把這些 科目學好。 所以其實就是這種想要更有成就感的動機,就會越來越想讀。反過來說,很多同學考上建中、師大附中的同學成績就變不好,不想讀書,常常就是因為第一次段考、 第二次段考遇到一些挫折時,就受到打擊,就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讀書,或是能力大概只有這樣而已,就會開始放棄自己往那個方向的期待,很難去維持那個 動力。所以我覺得我是很幸運的,剛好就是成績都還不錯,所以我就進入成績好的成就感循環,因為你成績比較好,或是你考得比較好然後你覺得這樣讀書比較好, 好像讓自己比較被別人看見,就會更認真讀書,所以就會一直這樣子循環下去,可是它其實不一定是很健康,你應該是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比,所以我們比較希望 是未來你的學習,就像均一這樣子,學會一個東西以後,然後你覺得自己蠻厲害的,然後就再往前學,學下一個知識點,然後你又學會看懂影片,再往下學,所以是 跟自己比的情況下,有學習動力往前走。而不是只是為了成績,因為出社會以後就沒有成績這個東西,所以基本上就是不只為了成績而讀書,要為自己讀書。
       我覺得你要怎麼跟我一樣厲害,我的回答就會是你要跟自己比,就是你要確保,你有比昨天的你還更厲害。我的作法很簡單,就是我每一周, 我都會去想一想這一周我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讀書的效率可以更好嗎?我可以更知道怎麼幫助同學嗎?我可以更會問好的問題嗎?然後去想辦法有一些答案, 新的想法,那就可以越來越厲害。
3、大學的時候,您辦了夢想學園家教班,後來為了幫助更多人,找了更多朋友來做這件 事,轉變成需要營運的團體,也面臨盈虧、裁員,當時的情形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況?對於這樣的轉變是否有改變你幫助更多人的想法?
       回頭來看,沒有面對的很好,因為那時候還不是很成熟懂事,所以就覺得家教班沒有賺錢去支付大家的薪水!所以決定把不賺錢的那邊給它切 掉。我覺得那時候比較不好的事情就是裁員,雖然這個決定表面上是理性的,但是我沒有跟別人有很好的對話過後,才說我們可能有這樣的需要!那時候那些人都是 我的好同學、好朋友,他們就會覺得很難過、很受傷,他們能夠理解這是一個合理的決定,但是他們覺得處理的方式完全沒有顧到人的感覺;這就是以後大家要有智 慧的,我們怎麼樣兼顧做事情的理性,還要兼顧他人的感受,這個是未來大家持續到國中、高中、大學甚至出社會工作,理性地做決定與兼顧人的感受是很重要的。
       我知道我的能力還不夠支撐起我的夢想,所以我需要更多的學習才可以,這也是後來我願意去台北車站那邊更大的補習班,我在那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而是去學如何做事情。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我畢業以後不是決定自己先做,而是先加入誠致教育基金會跟方董事長學習。因為從他們身上,我比較可以了解怎麼樣去管 理一個團隊,然後怎麼樣去處理一些很困難的題目。一直到今年,我重新變成一個負責人,相較於10年前我畢業的時候比起來,我在這方面經驗比以前高很多,做 事的方式也比較成熟。所以當初經驗雖然有一點點痛苦,但是我會更快的知道怎樣去調整。所以我滿鼓勵大家,有的時候你要勇於冒險,然後體會過失敗以後,才知 道有一些長輩為什麼有一些好的提醒,那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也跌過那些跤。
4、當家教與當老師有什麼不同?我們看到你在接受訪問的時候,曾經說希望用大哥哥、 大姊姊的角度,去跟孩子相處,藉由陪伴給予信心!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想法?
      最大的差別是當你一對一的時候,我可以只顧你一個人的需要,所以如果你這一題不會我就解釋這一題給你聽;如果你這個東西還學不懂,我就重講一次,如果你是 比較喜歡打籃球的,那我在教數學的時候,我就可以用籃球當例子舉例給你聽,這樣你會比較有感覺。可是如果我一次是對二十個同學的老師,這時候每一個同學的 程度不一樣,每一個同學的興趣不一樣,每一個同學的速度不一樣,我沒辦法滿足每一個同學學習的需要,所以我就只能統一講述的方式,這時候當老師的感覺就是 我可以變成一個講得很專業的人,但是我沒辦法成為每一個同學的小天使,那種親密感是差很多的。
      我自己心裡面還是比較相信,如果可能盡量讓教育比較接近家教一點,讓每一個同學學知識或是學學科的時候能夠更好,這也是我們想做均一 的原因,因為均一可以成為你們的助教。因為我發現,老師或父母教可能國小還好,但到國中甚至到高中,有時候是學長、姊的角度,會讓同學接受度比較高,所以 當我用大哥哥、大姊姊這樣的角色來去跟大家對話的時候,你比較不會覺得我是你的老師,我高高在上的在教你,你會比較覺得是我是在旁邊去領導你、陪伴你。國 中以上,大家對於這樣 的接受度比較高。接受度高,動力就比較強,所以這是當時這樣做的考量。
5、您在當實習醫生的時候,是在安寧病房,你發現醫療的極限,面對臨終病人的重點不 在於治療疾病,而是最終願望與家人情感交流,是什麼樣的理由,讓你產生這樣的想法,可否跟我們分享這段故事。
       這就是現在在安寧緩和這個專業上面的一個共同的共識,就是當人的生命已經確定已經沒有辦法用任何治療療來延長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專注 他跟家人有更好的關係,還有願望可以達成的狀況,因為這就是他人生最後的一段時間。我去臨床實習,我只是更深刻的體驗到真的就是這樣。所以我應該在我還活 著的時候,去做有意義的事。現在對你們來說死亡是很遙遠的事情,除非家裡有特殊的狀況,不然同學也不會討論這個。
      我在醫院裡面最深刻的體驗就是,那種他知道自己快要離開的人,他可能下個禮拜之後就不再這個世界上的人,他會在他的最後三天至七天, 他要做事情的時候就只有一、兩件事情。一個就是關心他的人的關係怎麼樣,第二個就是他的願望有沒有實現,有沒有機會做到。所以我不要去活一個別人要我活的 人生,我應該要去活一個我自己覺得很有意義感又很有貢獻的人生,這樣才不會有遺憾。因為,我們也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不會在這世界上。
(圖片來源:均等一流隊拍攝)
6、我們知道您是基督徒,你們全家、老婆都是嗎?有宗教信仰對你來說,有什麼幫助?
       對,全家都是。宗教是我人生主要事情思考判斷的依據,我聽過一個演講,就是說你的人生裡面有3個M,第一個M就是Master, Master就是主人的意思,就是它會去影響你的思考的東西,它可以是某種信仰、它可以是金錢、它可以是名利,就是某種價值觀。我覺得對我來說,我的信仰 就是我的Master,但是Master會影響的東西是什麼,那個價值觀就會影響你覺得什麼東西是重要的。所以,就會有第二個M,就是Mission,就 是你會因為有什麼價值觀,所以你會對某種東西很有使命感,Mission就是使命的意思,你就會覺得別人覺得這件事情不重要,但是你會覺得這件事情很重 要,因為你 有某個價值觀,當你有那個Mission,就像我後來覺得教育跟醫療都很重要,但是我更感覺到如果能夠在一個人更年輕的時候幫助他,然後讓他提升,我對這 件事情很有使命感。結果我就開始走在這條路上了,但如果這個時候,你發現有一個人跟你走的很近,然後沒有刻意,她就跟你走在一起,或許她很有可能變成你的 人生當中的第三個M,就是Mate,就是伴侶,所以我現在跟我太太基本上我們的Master,就是信仰是一樣的,然後我們的Mission是都在教育,然 後我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剛好走在附近,然後我們就變成了Mate。所以有一天你們長大了之後,你們要一直問自己,你們的人生的三個M是什麼?我的價值觀 是什麼?然後我的使命感是是什麼?我的另外一半在哪裡?
7、您看見可汗學院的報導後,試錄了幾支理科教學短片,沒想到在網上竟大獲好評,加 上之前夢想學園的經驗,這是不是您棄醫從教,當個藏鏡老師的原因呢?當醫生可以救很多人,當老師是影響很多人,你如何看待你當初的決定?
      算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在醫院經歷很多事情,當你要協助弱勢,他們卻已經進入醫療狀態,能幫的忙其實都很有限。就只能做很短期的照護,離開醫院後 就不再與我們接觸、而教育不同它可以不斷持續,從國小到高中。這樣均一平台都能陪伴他們。
     我覺得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這樣選。怎麼樣衡量是一個好決定,我覺得這種東西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有兩個東西可以參考,一個就是我幫助到多少人,跟我有多滿足。 一個是向外看,一個是向內看。醫生跟老師都可以幫助到很多人,然而幫助的層次不一樣,一個是生理上的,一個是想法上的,或著是心境上的。其實這兩個面向都 很重要,但是我在幫助同學上的心理滿足感比較多,所以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這樣選。
8、您的父母對於你放棄醫生高薪的工作會不會有抱怨?還是尊重你的想法?談談您父母 親對你的教育態度,順便也給我們的爸媽參考參考!
       一開始當然會有一些想法,但是我覺得我可以為我的人生負責,就是我不會回家然後拿家裡的錢,所以最後他們就是尊重這樣子,人生有時候 很難講,就是你以前看到的,你以前以為那條路比較賺錢,說不定20年後的我,因為現在走這條路而比較賺錢,不一定,當然現在確實是當醫生比較賺錢,沒有 錯!
接續下一 頁
1- 8題         9-16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