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範 先生 - 心靈的攝影師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2013/11/)

採訪時間:2013/11/7 19:30至21:30
採訪地點:捷運永安市場站麥當勞
經歷:

任教於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實踐大學攝影社指導老師,學學文創志業專屬攝影師(參考資料來源:都市酵母官網)

  1. 請問一下您為什麼想從事攝影方面的工作?
  2. 因為我從早期對圖像的敏感度較高,看書時喜歡看與設計和美術有關的東西,而接觸到攝影這件事情後發現攝影可以捕捉一些很美的事物。

  3. 請問您覺得您的生長環境對您的工作有甚麼樣的影響或是啟發您?
  4. 其實反而不是從小的生長環境影響。幾十年前,我們去書店大概只能找到十幾本攝影書,而現在去書店都找的到幾百本,時代改變之後書籍有完全不一樣的數量與規模。 對我的工作來說,主要的影響是在大學的時候上了陳敏明老師的一堂課,在第一次接觸到所謂的空中攝影後影響我很深。一直以來我都是很隨性的去拍照,但是遇到老師後才發現其實一張照片有很多面向可以討論。

  5. 拍了那麼多照片,請問您有最感動的照片一瞬間或是剎那嗎?
  6. 在拍照時讓人感動的東西非常多,重要的東西反而是在於過程他回饋給你的事物,而非成果。

  7. 您印象最深刻的照片是?
  8. 在拍照時我都會從幾個我比較有興趣的角度去思考,像是照片反映出來的人的狀態或是當下拍照的時候人的狀態。 照片拍出來的事物都僅止於結果,重要的是我會從自己的經驗推測出他拍照時的狀態與意義是甚麼?而我們又是從甚麼樣的角度去拍攝?

  9. 對陽台計畫的想法
  10. 從細部觀察,為什麼台灣的陽台會這樣髒亂?國外的陽台在放置上比較不會做功能性的考量,而台灣把它當作從家中排外以及放置雜物的空間

  11. 在拍攝的時候你會看到甚麼才按下快門?
  12. 我會拍我覺得有意義的事物。不論是透過閱讀或拍攝的管道,我們已經見過太多的事物了,許多我不再感興趣的事物就不再想拍了。

  13. 請問您對有深度的台灣有甚麼想法?
  14. 我們需要去思考這件事情,去思考,去行動,再想想我們可以做些甚麼。

  15. 身為一個攝影師,對自己生長的地方有甚麼樣的使命嗎?
  16. 就身為一位攝影師來說,去觀察身邊的事物,把這些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東西做一個系統性的整理與推廣

  17. 您平常在照相時是會照很多再刪掉還是看到自己喜歡的才捕捉?
  18. 看是對甚麼樣的主題,攝影是個複雜而繁複的學問,我們都會看一下是針對甚麼在進行拍攝。一般我們走在路上,狀態不好時會拍很多照片從中選擇,而狀態好的時候則會直接捕捉。如果走在街頭時看到事情發生時不會多拍它,這些景象是拍不完。這些東西要怎麼樣去使用?在一個人力量有限的時候,都市酵母這個組織能促使大家一起合作,使用大家的專長,也能做出較專業的事情,不會做白工。做出來的結果,也會是比較考慮周詳的結果。

  19. 您當初怎麼知道都市酵母的?
  20. 在學學文創的地方上都市酵母的設計課的時候

  21. 在您認識都市酵母後對您有甚麼影響?
  22. 最大的意義就是,我知道城市開始會有人去為它做改變。認識這個組織帶給我一些感嘆,很多這樣的事情應是政府來做,民間卻做得比較傑出。

  23. 您對都市酵母提出的黏性都市與不國際化有甚麼樣的想法?
  24. 這些都是很好的思考方向。從這個組織開始走到現在,都市酵母一直走在前面,帶著這樣獨特的構想與思維。我們必須要回頭看一下很多事情是怎麼發生的?甚麼是台灣的特色?

  25. 您的工作中最喜歡的是甚麼?
  26. 我最喜歡與不同的產業的人合作。

  27. 你看過最好的地方是甚麼?台北有甚麼可以學習的?
  28. 我無法給你確切答案,因為我還沒有看完。台北最珍貴的資產是人,全台灣有甚麼地方可以做甚麼想法做最快大概就是台北。

  29. 台北最美的是什麼時候?
  30. 沒有人的時候。路上都沒有車子的台北很美好,平常太多人,與平常的感覺都不一樣

  31. 有沒有看到畫面感動到拿不起相機?
  32. 其實有點反過來,到一個地方根本不拿相機。不拿相機能感受到更多東西。拿著相機會把自己框住,反而變成一種習慣。

  33. 教學的身分?
  34. 文化大學:六七年

    實踐大學:攝影社指導老師

    學學文創:開攝影課程

  35. 對我們社團有甚麼建議嗎?
  36. 都市酵母也是在你們決定做了之後,才會發展出這麼多東西出來,在發現這個現象之前你甚至不會組這樣的社團。你們很值得讚賞的層面是在於你們有實際去執行這件事情,沒執行的空想都是虛假的。你們應該也有看到最近的新聞事件也都是在講漂亮話,不過很多人做了很多事情也都沒有發聲。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2013/11/07)


採訪心得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我們到了永安市場的麥當勞進行第三次採訪。經過之前的採訪經驗使我們不再對訪問陌生人感到膽怯。這次我們要採訪的是一位攝影師-汪德範先生。在都市酵母以及水越設計的網站上看到他後,我們發現他參與了許多都市酵母的活動,也決定採訪他。 汪德範是位攝影師,從事將影像留在相機中捕捉記憶的工作。當然汪先生也對生活美學很有研究。我們在訪談中問到他喜歡台北的甚麼,他說了:「人」,不希望太多人的意思。這讓我省思,很多人為了找工作而來到台北,每日早出晚歸也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讓我們失去了我們原本閑適自在的生活,其實人生不只是追求名利,少了樂趣的人生也不再是人生了。 對於陽台計畫,他告訴我們說他拿著相機往街上拍時看到陽台上都是鐵桿。他覺得陽台不是一個放置雜物和曬衣服的地方,汪先生與都市酵母的工作人員都覺得心目中的陽台應該要放置花盆和桌子,讓人們能在陽台聊天而不是放東西生灰塵。汪先生提到許多對於照相的新想法如不帶相機或手機上街,用心的使用雙眼看世界而非侷限在相框中。他與我們分享曾到一個很美的地方的經驗:那時他並不想拿出相機,決定用心把他留在記憶中。 很多時候跟日常生活作息不同的生活會更有趣,如上下學走不同的路,嘗試不同餐廳的菜或是用不同品牌的文具,這都能讓我們在生活中找到美,小確幸也油然而生。

(由組員陳熙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