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薪傳

雕刻家用雕刻藝術將鹿港的傳統文化保存下來,並將它發揚光大。

圖片說明

鹿港薪傳 來源:自行拍攝



雕刻木雕很耗時、且花費心力,更需長期耐得住寂寞

圖片說明

陳宗蔚木雕師與他的作品~粧佛來源:自行拍攝

適性揚才的粧佛技師-陳宗蔚

粧佛工藝指的是製作神像的工藝,工序分為佛像的造型雕塑及佛像粧飾。雕塑可用金、銀、銅、鐵、木、泥土,主要以木雕、泥塑。粧佛技師需學會為不同材質的神像上色。粧佛工序共有16道 :選材、開斧、打粗胚、修細胚、磨砂紙、打土底、塗黏油、牽漆線、粉面、上安金漆、安金箔、著色、畫面、值鬚、入神、開光點眼,過程非常繁瑣,所以粧佛技師的養成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Q:當初如何進入粧佛這門藝術,你在做木雕時心情有甚麼變化?

圖片說明

訪問陳宗蔚木雕師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宗蔚老師從小生長在鹿港耳濡目染喜歡畫神明 、廟宇,也希望與未來志向結合。國中時,美術老師提過台灣美術系很少是東方傳統藝術,但可朝傳統藝術發展,這段話對我影響深遠,我高中時藉由雕刻觀音像打零工,幫陣頭八家將開臉,開啟創作之路,也學習路上靠自己一點一滴慢慢摸索。 但這樣的學習方式無法滿足我對傳統藝術知識的渴求,直到文建會有個四年傳承計劃,在黃志農老師的引薦下,才讓我有機會跟從施至輝老師學習,從22歲開始至今已經五年了很感謝家人的支持。

心得

  

我們覺得『一位藝術家功成名就時,該敬佩的不只是他完成的藝術品,也要感謝默默在背後支持他的家人。』藝術家的作品須經歷時間的淬鍊與伯樂的賞識,才能發光發亮,嶄露頭角,長期的獨自創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家人支持的力量更顯的重要。




傳統與創新並濟~施金福

訪問

Q1.佛像種類有許多種,雕刻時有哪些差異?

A:每位雕刻師風格不同,如果佛像的頭與身長比例大約採5比1是比較寫實的風格,若是七頭身則較具現代感。眼神是佛像的靈魂,不同的眼型能給人不同的感覺。如女生的眼睛要用鳳眼可顯出嬌媚;小孩或彌勒佛則以能呈現出柔和感的月彎型;武將用鷹眼可顯現出一眼看透人心的銳利感;元帥則是虎眼,可彰顯虎虎生風的威武感;比較特殊的是關公、佛祖採用鳳眼雕刻。

圖片說明

施金福木雕師正在介紹他的作品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Q2.那您的作品是用哪種方式呈現?

A:傳統與現代兩種都有,我覺得工藝家要有古代傳統的臨摹與刀工再加上現代的思維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風格的新作品。

圖片說明

施金福木雕師的木雕作品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心得

我們曾在學長姐網博作品『粧佛藝術』中看到,施至輝爺爺說的口訣「站七行六坐五」的基本口訣,意思是神像的頭部與身體比例,站姿是一比七、行姿是一比六、坐姿是一比五,這與施金福師傅的說法略有不同,我想這些都是匠師們多年的心得各有不同吧!不過施金福師傅的作品如他本人一般,帶給人古樸醇厚的溫潤感。

身在鹿港看過許多的不同面貌的佛像,有來自大陸泉州的小佛像,或是不同材質製成的佛像,在時代的洪流中,似乎也漸漸演變出不同的面貌,可能是因為來自不同工藝家的派別、也可能來自消費者的喜好而作出變化,但每個藝術家終會走出各自的風格。而不管「佛」的形式如何變化,永遠是我們心靈的寄託,迷途中的明燈,總是引領我們向善、向上。

圖片說明

施金福木雕施,授權同意書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圖片說明

陳宗蔚木雕師,授權同意書圖片來源:自行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