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

Get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動

稻米種類  下一頁

全世界稻米基本上分兩大類:稉稻(Japonica rice)與秈稻(Indica rice),兩者在外型上的差別是,稉稻的米粒較圓,秈稻的米粒較長。至於米質方面,稉稻的直鍊式澱粉比率較低,米質較軟黏;秈稻的直鍊式澱粉比率較高,因此米質較硬。

至於糯稻則是一般稻米的變種,圓糯米是稉稻的變種,長糯米是秈稻的變種。糯米由於澱粉鍊的組成方式與原本的稻米不同,直鍊式澱粉比例極低,因此黏度更高。而且由於其澱粉顆粒有凹洞,因此光線透過時會發生折射,導致米粒呈現白色不透明,與一般米的半透明大異其趣。

剛收割下來的糯米,因為還含有水分,填補了澱粉的空洞,因此呈現透明外觀,與一般稻米很難分別,曬穀之後才會變成不透明。

農委會臺中農改場研究員許志聖博士表示,直鍊式澱粉超過20%以上的稻米,因為硬度偏高,超過一般臺灣消費者的接受度。目前國內稻米將近85%是稉稻,秈稻與糯稻多半用於加工,很少作為白米飯主食。

如果比較世界上的稻米栽種區,會發現稉稻的範圍比秈稻小。前者原產於日本、韓國,後來推廣到中國東北與部分沿海區、臺灣、美國加州等地,後者則種植於中國大陸、東南亞、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地。

許志聖指出,這種分布差異一方面是由於稉稻屬於溫帶品種,耐熱性較差,臺灣已經是緯度最低的栽種區;另一方面熱帶亞洲的居民習慣以手抓飯食用,因此本來也就不會喜歡黏度高的稉稻。因此國人雖以稉稻為主食,但政府派駐南太平洋、非洲、拉丁美洲的農技團,在當地推廣的卻清一色都是秈稻,原因就是考量到氣候與文化。

本頁資訊來源

彰化縣立大村國中2016網路博覽會 津津樂稻小隊製作

建議瀏覽解析度:寬度1000px以上 【追尋完美之稻~許志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