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稱 |
古稱 |
由來 |
花蓮市 |
花蓮港 |
"奇萊"與日語討厭之意相同,而且台語「洄瀾」和「花蓮」發音相近,清代時雅化為「花蓮港」,日據時期簡稱「花蓮」。 |
玉里鎮 |
璞石閣 |
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之地。另一說是出自「派可可」之譯音,阿美族稱「蕨」為「派可可」,以產蕨得地名 |
瑞穗鄉 |
水尾、
可可 |
因秀姑巒溪、清水溪、塔比拉溪、馬蘭鉤溪、紅葉溪等大小河流,都流經此地匯合而得「水尾」地名。此地平原遼闊,阿美族語「可可」為廣闊的平原之意,阿美族之地名。 |
豐濱鄉 |
貓公 |
有阿美族分布散居,此地萬年青茂盛,所以,地名稱「貓公」,「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萬年青的譯音。 |
壽豐鄉 |
鯉魚尾 |
阿美族狩獵地區,位於鯉魚山的南麓,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尾角的南方。 |
卓溪鄉 |
巴內大、乾溪 |
布農村舊稱「巴內大」,由於當地溪流除大雨外,
終年無水,所以昔日名為「乾溪」。民國廿三年後,八通關道拉古拉古溪上游的內山居民,遷到平地建社,稱卓溪。 |
新城鄉 |
大魯宛 |
泰雅族稱新城一帶為「大魯宛」,漢人譯作「別囉滿」(或「倒咯滿」)。 |
鳳林鄉 |
馬里勿 |
鳳林舊名「馬里勿」,意思是「上坡」。昔日森林茂密,木蘭繞樹滋長,形狀很像鳳鳥展翅,後來的漢人到此地開墾,遂以鳳林為地名。 |
吉安鄉 |
七腳川社、知卡宣、吉野 |
阿美族在此地發現薪柴多,於是稱「知卡宣」,漢人譯作「竹腳宣」或「竹腳川」、「直腳川」,後來,普遍譯為「七腳川」。日治時期日本人又重新命名為吉野。 |
光復鄉 |
馬太鞍、上大和 |
看見這一帶樹荳很多,結的果實可以吃,樹荳阿美族語是「馬太鞍」。民國廿六年日人大改花蓮各地名時,把「馬太鞍」改稱「上大和」。 |
富里鄉 |
大庄、公浦 |
大庄,花蓮縣富里鄉東里村舊名。大庄之名源自清道光25年間,居舊庄(現玉里鎮長良里)的西拉雅Siraya平埔族聚落,因有同族陸續遷來,人數漸增,合 成40餘家,形成一大部落,而稱為大庄,後因感舊庄之地諸事不便,四鄰情況險惡,族人乃逐漸分居於對岸現址,仍稱為大庄。 |
萬榮鄉 |
萬里橋 |
那時這一地包名括鳳林一部分,阿美族上坡的意思,那是漢人移居此地之前,後來,民國六年東線鐵路架設鐵橋之後,一般稱作「萬里橋」。 |
秀林鄉 |
武士林 |
「武士林」,泰雅族的意思是泰新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