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居住過眷村的人來說,眷村的生活,是一段充滿了艱辛、但卻又美好的回憶。由於內戰的失利,物資極端缺乏,軍人的待遇又不高,因此在眷村初創的日子,一切從簡。貧窮,是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但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也因為絕大多數的人與親友分隔兩岸,眷村就成了他的新家,街坊上的鄰居成了他的家人。眷村內有南腔北調的口音,也有大江南北的地方小吃,大家彼此互相幫忙、互相依靠,同甘共苦的走過那一段充滿了心酸及艱困的日子。
在那個年代,政府的財政困窘,絕大多數軍人的待遇都很低,要難維持一家大小的溫飽,並不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眷屬們多會做一些家庭代工或是販售小吃來貼補家用,於是眷村便開始成為大陸地方風味小吃的發源地。
中國人自古即有南米北麵的飲食習慣,台灣是以米食為主,撤退來台的部隊中,北方人佔了很大的比例,也因此為台灣在吃的方面,注入了麵食的文化。
麵粉製品不但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當點心食用,一般而言可分成四大類:冷水麵、燙麵、發麵以及層酥麵。西式麵包店中的點心大多是用層酥麵做出來的,眷村小吃則多屬於前三類,大略介紹如下:
燙麵:
發麵:
眷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