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知不可 \ 北投溫泉史

明清時期(1600年-1945年)
士中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生活在現今的北投一帶,他們將煙霧繚繞的地熱谷視為聖地,大部分的原住民都不會接近溫泉。而來台灣的西班牙和荷蘭人會和平埔族進行硫磺貿易,因為硫磺是火藥的原料,是重要的戰爭物資,從歐洲運原料來又太遠了,所以盡量在當地取得。明末清初,鄭成功的軍隊或轄區裡有人犯罪,就會送到基隆、淡水,和北投。北投在當時被認為是不祥之地。
士中清朝康熙年間,因為福州(現今的福建)的火藥庫失火,於是政府派官員郁永河來台開採硫磺,供應火藥原料。隔年,他召募匠役和原住民,到現在的陽明山龍鳳谷和硫磺谷一帶採硫,不過許多前來採礦的工人都因為水土不服而病倒。郁永河將在台灣的見聞寫成『裨海記遊』,是現存和台灣有關的最早報導文學作品。不過後來清朝政府為了避免反清的勢力也取得火藥原料,於是宣佈禁採台灣的硫磺。1893年德籍的硫磺商人奧里在北投發現溫泉。


郁永河採硫紀念碑

日治時期(1895年-1945年)
士中1895年,大阪人平田源吾從日本到台灣,他原本想到金瓜石挖金礦,沒想到到當地才知道只有政府才可以挖金礦,私人不行,他只好放棄這個念頭。而冬季待在又濕又冷的東北海岸,旅途奔波忙碌的他感冒了,他想起在日本感冒的時候,泡一泡熱水 很快就會好,他又聽說台灣也有溫泉,所以就到處尋找。終於他找到凱達格蘭人帶他到唭哩岸下船,在他的印象中泡溫泉一定要有旅館,於是他往感覺比較有人煙的石牌方向走去,後來他發現走錯了,又再找凱達格蘭人帶他尋找溫泉。後來一行人從石牌走到北投,原住民拿了嚮導費往前方一指就一溜煙跑了。

立於石牌捷運站外的漢番界碑

 平田源吾照片 (翻拍自天狗庵遺址看板)

士中平田源吾望著整片竹林、稀少的住戶,和潺潺的溪水,天色越來越暗,他想跨越溪澗到對岸看看,發現對岸也沒有東西,而往回走時,一不小心踩進溪水,竟然發現溫熱的溪水,他喜出望外,原來溫泉在這裡!他一整天的疲憊都在這瞬間消失了。他泡一會兒,才到溪邊的人家敲門,請求收容他住宿並提供食物。隔天早上他再去溪裡泡溫泉,收留他的當地人驚慌的跟三五好友說,一群人便一起到溪邊去看他,他們驚訝的發現平田源吾毫髮無傷。
士中後來平田源吾就在北投溪邊開設了全台灣第一間溫泉旅館「天狗庵」,他非常用心的推廣溫泉文化,還寫了「北投溫泉誌」,在天狗庵之後,新北投一帶溫泉旅館如雨後春筍般越來越多。當年沿著北投溪一直到溫泉路,都是各式溫泉旅館。半山腰上的佳山旅館,是當時最高級的旅館,據說是招待自殺攻擊的神風特攻隊成員,出任務前最後一夜的地方。此外,日本軍方也興建了台北衛戍病院北投分院,以及北投溪旁的軍用浴場(即瀧乃湯的前身)。

日治時期佳山旅館 (照片來源:楊燁提供)

天狗庵入口 (照片來源:楊燁提供)

士中平田源吾鑒於溫泉旅館的消費非常昂貴,不是一般人可以消費得起的,他甚至努力遊說政府興建公共浴場,帶動溫泉觀光文化。所以後來台北廳長井村大吉才會規劃並建設了北投公共浴場(即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前身),以及浴場周邊的北投公園。浴場和公園都是在1913年落成,距今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1916年北投至新北投的「溫泉線」鐵路支線完工,「新北投驛」開始營運,北投成為溫泉觀光重鎮。

井村大吉紀念碑

北投公共浴場 (照片來源:楊燁提供)

日治時期北投公園內的石拱橋 (照片來源:楊燁提供)

目前北投公園內的石拱橋

國民政府(1945年∼)
士中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北投的溫泉產業曾經一蹶不振。日治時期北投的溫泉旅館會有藝妓表演與陪酒,而戰後的省政府發布禁娼令,禁陪酒和性交易,1949年聯合國通過禁止賣淫公約,在台灣也引發廢娼的爭論。然而1967年一張刊登在美國時代雜誌的照片,再度讓北投聲名大噪,北投成為艷名遠播的溫柔鄉。因為早在1954年,北投就成為合法風化區,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大量日本觀光團、商客來台,追求聲色享樂,許多過去低矮的日式溫泉旅館都改建成新式飯店,最鼎盛時期,北投地區有超過70間旅館和飯店。當時有所謂合法的女侍應生,也就是指公娼,她們必須定期接受健康檢查。而為了接送這些「小姐」到旅館和飯店,北投還出現了一種特別的行業-「限時專送」;用摩托車載送乘客到目的地。

北投最老的土地公廟─福安宮

溫泉業者捐獻的瓷磚畫

士中由於北投的美景與飯店林立,1960年代台語電影興起,許多電影都到北投拍攝,因此北投也被稱「台語片的好萊塢」。不過大部分的人到北投 是泡湯尋歡作樂,日治時期的藝妓歌舞伴唱到1960年代後變成那卡西,那卡西是由樂師加歌手2到3人成團,走唱各地。台語歌手江蕙也曾在北投的那卡西走唱。

曾經拍攝台語片的鳳凰閣

北投溪上的石橋是電影中的著名場景

士中自從美國時代雜誌上刊登美國大兵到北投享受小姐陪泡湯的照片後,北投承受輿論壓力長達12年,直到1979年,台北市政府宣布北投禁娼,北投溫泉產業也由興轉衰漸漸沒落了。1980年代,許多店家因為沒有收入都歇業了,有的溫泉飯店就改建成大廈。由於一般人對北投是溫柔鄉的刻版印象不易改變,在地人對故鄉的信心也相對低落。
士中直到1994年,北投國小的師生發起搶救破敗公共浴場的活動,喚起在地居民的團結意識,終於在眾人的努力下,1998年修復後的公共浴場變身為溫泉博物館,再加上展示原住民文化的凱達格蘭文化館,以及鄰近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的梅庭、普濟寺、舊日軍北投衛戍病院等景點,還有新建的免費溫泉泡腳池,形成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曾經沒落的北投,再度成為吸引國內外觀光客的著名景點,2011年登上米其林台灣篇3星級必遊地點。而在2017年,曾遭拆除遷移至彰化的新北投舊火車站(即日治時期的新北投驛)也返鄉,在新北投的七星公園內再度和大家見面。

凱達格蘭文化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

◎橫幅內容:台北捷運的彩繪列車。

© 2018∼2019台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