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知不可 \ 認識溫泉

士中台灣許多地方都有溫泉,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溫泉的科學知識吧!
溫泉的定義
士中溫泉法規定,「溫泉」是指從地底下自然湧出或人為抽取的泉水,水溫達攝氏30度以上。但是有些學者認為高於攝氏38度以上的泉水稱作「溫泉」,比較符合一般人對溫泉的認知和期待。

形成溫泉的條件
1. 熱源:可能是火山的岩漿活動,板塊運動造成的地溫梯度,或是正常的地溫梯度(越往地球的深處,溫度越高)。
2. 地下水:地表下有多孔隙的含水層。
3. 裂隙:岩石中必須有深長的裂隙,才能讓熱水通往地面。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溫泉與地熱 (林筱妮繪製)

不同區域的溫泉成因

三種岩石 (林筱妮繪製)

 台灣 三種岩石的分布區域圖 (林筱妮繪製)

1. 火成岩區溫泉:
士中主要熱源來自岩漿。火山噴發或火山劇烈活動可以形成豐富的裂隙和斷層,讓水可以滲入地下被加熱,吸收火山氣體成分而形成溫泉。例如:台北的大屯火山群溫泉,離島的龜山島和綠島。

龜山島

綠島的朝日溫泉 (照片來源:台東縣政府觀光旅遊網)

2. 變質岩區溫泉:
士中主要熱源來自較高的地溫梯度。造山運動中,高溫的地殼抬升到淺處,由於岩層是熱的不良導體而無法快速散熱,所以就累積了多餘的熱量在地殼淺處。例如:台東的知本溫泉。

知本森林遊樂區的溫泉泡腳池

知本溫泉區的溫泉煮蛋和玉米

3. 沉積岩區溫泉:
士中比較少見。溫泉水來自地殼較深處,新地層下有重要的老地質構造通過,地下熱水就沿著這個構造的裂隙上升,穿過疏鬆的新地層到地表形成溫泉。例如:苗栗的泰安溫泉。

 泰安溫泉風景區 (照片來源:廖本揚提供)

 泰安溫泉 (照片來源:廖本揚提供)

溫泉的化學成分來源
1. 固體源:各種岩石、土壤、火山昇華物、鹽類、礦床、生物等。
2. 液體源: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岩漿水等。
3. 氣體源:火山氣體、地層內因變質作用或交代變質作用(岩石在變質過程中有外來物進入)生成的氣體、生物代謝產生的氣體等。

噴氣孔附近的礦物結晶

龍鳳谷的溫泉區

依照化學成分的溫泉分類
1. 氯化物泉:以氯離子為主,大多是中性,但火山氣體會造成酸性。
2. 碳酸鹽泉:以碳酸氫根離子為主,大多是中性和弱鹼性
3. 硫酸鹽泉:以硫酸根離子為主,大多為中性,但水源若是來自火山氣體,以及硫化物氧化,則是酸性。

◎橫幅內容:台北捷運的彩繪列車。

© 2018∼2019台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