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獲行政院文化獎時,蕭泰然先生曾說:「只要活著允許,就會為音樂而努力。」
在台灣有原住民音樂、有國樂、有傳統音樂,然後我們幾乎就跳到相當前衛的音樂領域中,也就是說在台灣的音樂史裡,缺少了西方調性音樂三百年的發展,因此蕭泰然先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塡補這領域。

 

1967年的蕭泰然先生分別在台、日完成音樂學位後歸國,返回高雄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音樂這顆種子發在各大學區裡,他分別在高雄文藻女子外語專校、高雄女師、臺南家專,及臺南神學院任教,他一心想把音樂撒在台灣的各個角落,讓更多年輕學子認識多元的音樂。這樣的教學生涯長達十年。 好景不常,在1977年因妻子經商失敗而輾轉去美國,他回憶當時是靠經營一家小藝品店維生,本來心裡想音樂夢就會在此埋葬了。卻沒想到在美國的十八年,是蕭泰然的黃金創作歲月。他曾表示:離鄉背井時,非常思念故鄉,來到美國後,看到台灣同鄉熱愛故鄉,參與台灣運動,非常積極熱心;有的人寫詩、作詞發表對鄉土的愛,使我的心很受感動,就把這些詩詞譜成歌曲和合唱曲。

 

美國的繁榮經濟和先進科技並無吸引到他,他開始思念起台灣那質樸的鄉土味,所以他開始陸續的將台灣的歌謠進行改變,融入西方的曲風,如「望春風」、「臺灣調」、「思想起-恆春古調」等都是當時著名的改編曲,同時也創作臺語歌謠和懷鄉歌曲,如「出外人」、「嘸通嫌臺灣」、「遊子回鄉」,表達出海外台灣人思念家鄉的心情,這幾首曲子可是讓當時在海外的台灣人們聽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1980年因創作「出頭天進行曲」而被當時戒嚴時期的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儘管如此,蕭泰然先生不灰心其間曾因心臟大動脈血管瘤破裂而進醫院手術,一度生命垂危,在1993年,那年,台灣發生了二二八事件,他以歷史使命感的心情創作仍堅持完成著名的大型管弦樂曲《一九四七序曲》(1947 Overture)。曲子代表著歷史與音樂的美妙結合,堪稱是台灣史上第一部用音樂紀錄重要歷史事件的作品。
1995年一解除禁台令,蕭泰然先生攜家帶眷返台,並把在國外所見識的所學習到的音樂融合在台灣民族性音樂並在世界各地發表多樣作品並在各地舉辦音樂會。他竭盡畢生精力寫出故鄉的歌、土地的故事,藉由音樂介紹台灣這座美麗之島。在返台期間受邀參觀台灣的饒河夜市和彩虹橋享受許多寶島風光,並玩笑的說:「台灣的楊桃湯、冬瓜茶遠勝美國的7 Up、可口可樂。」

 

蕭泰然的作品屬於古典樂界的「嚴肅音樂」,但卻深得社會大眾喜愛,其中更多的是他對上帝的愛,以及對家鄉台灣無限的疼惜,他用他的音樂替台灣土地或是說替這塊土地上的人發聲,他對台灣很大的貢獻,就是把台灣民謠賦予國際生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