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納里是由「穿山甲的部落-大社」、「雲豹的故鄉-好茶」、「向上走的部落-瑪家」三個古老部落共同組成,分別擁有自己祖先的故事、部落的傳說。遷居到禮納里,雖然有了安全的家,但部落中也有許多人是擔心的、憂慮的。擔心的是因為接近平地,傳統文化是否會因而受影響,甚至逐漸消失;憂慮的是傳統文化如何在禮納里傳承、維續,不致因遷村而斷絕。

  原住民部落其實對於文化傳統是非常重視的,但是來到禮納里後,因為環境的改變與限制,不僅生活方式與往昔有大不同,而且部落傳統文化中的很多東西也都不見了,難免讓部落族人的心中有很大的失落感。如何化解部落族人的憂心,保存維護部落傳統文化,減少因颱風災害導致之文化流失,自然也成為重建的重要課題。將近四年的發展,在政府的協助及族人自我的努力,部落的傳統文化也逐漸在新家復生、持續,例如:文化種子的培育、部落報的編輯、部落地圖的繪製、部落文化圖騰景觀的建置等等部落營造相關事項都已逐漸開花結果。

  目前禮納里的一群居民已經在文建會推動的文化種子計畫下組成了「禮納里文化種子」,從生態、文化習俗、手工藝、族語歌謠四個方向來推動部落文化的保存、維續。透過實際部落調查、紀錄,將收集資料彙整編輯成禮納里部落報,每月10號出刊,發放給居民一戶一份。此外,他們還將部落中不同區域的不同文化特色據點,繪製在部落地圖上,同時記錄文化脈絡,提供外來遊客在禮納里進行文化之旅時的參考。

禮納里部落報

禮納里部落地圖

《照片來源:行政院重建會提供》

  此外,走在禮納里,從建築環境中就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原住民文化氣息,行政院原民會曾提出「莫拉克風災後重建區原住民部落家屋建築文化語彙重現計畫」,補助每戶十萬元,自行辦理家屋外牆圖騰裝飾,各家各戶也利用此機會,發揮巧思,規劃、建立自家居屋的外觀。當年剛搬遷至禮納里時,每戶人家都是原本設計的制式居屋,外觀看來都一模一樣,一不小心就會發生跑錯家的窘境,但這幾年後,家家戶戶都變得不一樣了,每家每戶外部依屋主的專長、地位各自呈現出獨特風格,充分表現出原住民部落的文化色彩。

充滿部落風情的家屋牆面裝飾圖騰

陶甕裝飾

陶甕於排灣、魯凱兩族的社會文化裡,象徵著權力與階級

上面的圖騰,乳釘代表女性(陰壺)、百步蛇代表男性(陽壺),二者合體時稱為(陰陽壺)

《照片來源:頑固鷹群團隊拍攝》

  除了各戶居屋的文化圖騰外,禮納里還有一些部落傳統建築的重現,例如:青年聚會所、芋頭窯等等,除此,街道上也隨處可見部落圖騰的裝飾物,不僅令人感到濃濃的原住民風格,更讓孩子或是外來遊客都可藉由這些物件認識部落文化。

青年聚會所

傳統芋頭窯

地上的百步蛇,牆上的百合花,訴說著部落的故事

《照片來源:頑固鷹群團隊拍攝》

  禮納里的一些公共建築景觀也融入部落風情,例如:大社部落的「穿山甲藝文休閒廣場」,遠遠望去就像是一隻穿山甲趴在部落裡。大社有「穿山甲的部落」稱呼,部落裡也流傳著穿山甲與兔子的古老傳說故事,而且穿山甲能鑽地,接觸土地,跟土地有密切關係,因此重建會、世展會依據大社部落藝術家撒古流和部落族人共同討論的穿山甲造型設計理念,於大社部落內協助建造了這麼一座造型獨特、充滿部落文化的休閒廣場。又如:屬於魯凱族的好茶部落稱自己來自雲豹的故鄉,如今到了永久屋部落後,很多好茶人都會在家裡畫上家鄉或是擺上雲豹的圖騰,代表自己難忘山裡的家,充滿思鄉心情,也希望部落傳統精神能傳給子孫,不要忘卻那塊曾孕育部落千百年之久的古茶布安。而興建於瑪家部落的瑪家穀倉(Kubav)不僅是推廣部落農特產品的地點,也是排灣族傳統文化的展現,kubav在排灣族文化是穀倉之意,是部落物產儲存的重要地點,而且禮納里本來就是瑪家的傳統領域,是瑪家人古時候前往平地交易的重要轉折站。

大社是穿山甲的部落,趴在大社部落的穿山甲廣場對族人意義重大

魯凱族的好茶部落是來自雲豹的故鄉,思鄉之情於畫作中處處可見

部落入口處聳立的雕像,正是好茶的祖先-布拉路丹及巴格得拉斯,帶領如同獵犬般的雲豹

瑪家部落稱自己是居住在「向上走的部落」,排灣族傳統上會設置穀倉貯藏物產,以備不時之需

《照片來源:頑固鷹群團隊拍攝》

  關於文化傳續部分,其實部落族人定居禮納里之後,心中曾有個很大的痛,就是「石板」的消失。不論是魯凱族或排灣族,石板是一種技藝與文化的傳承,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只可惜因為土石開採的法規和禮納里居住空間、條件的限制下,這項傳統技術無法於禮納里展現。

大社部落的白仙女說道:

  石板屋是排灣族很重要的文化特色,但是在禮納里,我們卻沒有了石板屋,就我個人而言是感覺蠻遺憾的,沒辦法實現文化傳承。

  為協助部落保留傳統石板建築技術與工法,行政院重建會曾協調勞委會於禮納里開辦了全國首創的「石板牆面藝術工法培訓班」,由峩塞、巴貴美兩位部落老師教導學員石雕與石板拼貼等技術及方法,兩位老師除教授族人石板雕刻技巧,還指導如何製做石板屋模型,讓大家了解石材特性,以便未來能放大到興建真正石板屋。除開班授課外,重建會更在法規的限制下,設法協調取得石板以供部落教學及住家裝飾之用,讓住民們不僅能夠傳承文化,也能學習第二專長,增加就業機會。

勞委會於禮納里開辦全國首創的「石板牆面藝術工法培訓班」

《照片來源:頑固鷹群團隊拍攝》

  對部落族人而言,石板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不管環境如何改變,對石板的感情始終是無法抹滅的。遷居到禮納里後,雖然無法興建石板屋,但從許多地方依然可以看到石板的痕跡,感受到族人對石板的眷戀,在族人心中,石板不只是一塊石片,而是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也是家鄉的象徵。

鋪設於大社部落的石板步道,是由部落族人指導長榮百合國小同學鋪設而成

石板修建而成的屋前矮牆

好茶部落的老畫家將記憶中的家鄉石板屋繪於牆壁上

《照片來源:頑固鷹群團隊拍攝》

  此外,文化扎根從小開始,位於禮納里的長榮百合國小也特別規劃、設計「部落學歷課程」,並邀請部落族人協助教學,培養孩子探索自己部落文化的興趣與精神。

高山、石板屋

位於學校角落的布置,充滿部落情懷

展示於學校的石板屋

同學於部落學歷課程中學習製作的成果

《照片來源:頑固鷹群團隊拍攝》

 
《參考資料》

網站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莫拉克88news

文化部禮納里部落文化種子

台灣世界展望會莫拉克水災救援工作報告

莫拉克重建區旅遊訊息平台

書籍(行政院重建會出版)

重建三週年成果彙編、愛與希望的天空、八八重建報、啟動希望心經濟、

告別莫拉克 88心感動、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作業程序參考手冊、

莫拉克颱風災後救助與安置、在廢墟中站起來-莫拉克災後校園重建

文件

莫拉克颱風災後家園重建計畫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區產業重建計畫

莫拉克災後重建耀動計畫

世界展望會八八水災重建周年關懷回顧

莫拉克颱風災後永久屋基地文化種子培訓計畫

101年12月底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績效

屏東縣莫拉克重建區社區培力永續發展計畫

禮納里部落(瑪家農場)永久屋基地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業務77 題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