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12月入住至今,瑪家、好茶、大社三個部落在禮納里展開新生活已經三年多,在政府、民間團體、各界人士協助下,居民們也逐漸站穩腳步,為未來而奮鬥,但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新家和舊居的生活的確是有著大大的不同!遷居禮納里後,雖然有了新家可以居住,但現實的一些生活問題卻也連帶產生,例如:如何維持經濟生計就是一個急迫需要處理的問題。部落的人無法再以往昔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過活,但要完全學習以往陌生的平地謀生模式,對一些住民乃是困難的挑戰!

  為了改善生計,雖然原鄉有災變的危險,但部落中有些人在氣候允許狀態會回到原鄉山上的田地從事耕作。山上好山好水,沒有汙染,土壤、氣候條件都比平地佳,只要勤奮耕作,收成都會不錯。收穫的作物除了可以供應家中生活所需的食物,也可以販賣、增加收入。但部落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回鄉耕作,畢竟回到山上的路途頗有距離,而且山上居所有安全上的疑慮,更重要的是「家」已經遷到禮納里。

瑪家部落住民回原鄉山上耕作

《照片來源:頑固鷹群團隊拍攝》

  面對住民遭遇的生計問題,政府自然出面協助,但是政府的協助不是讓居民不勞而獲,坐享其成,而是要幫大家開創出一條路,讓住民能自己站起來,朝永續發展而努力。因此,在災後重建規劃中,除了包括基礎設施重建和家園重建外,後續還要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希望能幫大家站起來,開創自己的新生活,重建會陸續推動「彩虹永續社區」、「卜拉米專案」、「耀動計畫」等措施的概念就是因此而來。

  為增進部落居民的工作能力與經驗,政府各單位也依據部落產業特色及參考失業者訓練需求,積極展開社區產業發展與人才培力工作,提供職業訓練及工作機會等協助。透過培訓專業人力與組織,協助輔導產業的導入及行銷,增加居民就業機會,獲取生計收入。禮納里各部落的社區委員會也提出多項培力就業計畫,申請補助,陸續以來,禮納里已經開辦許多職訓課程,例如:石板牆面藝術工法培訓班、工坊產業行銷培訓班、自然農法特用作物產銷班、備層架栽培產銷班、烘焙班與咖啡、小米露等產製課程。而目前在禮納里也有不少跟產業發展有關的計畫正逐步進行,例如:瑪家部落∼建造Kubav再現排灣文化產業發展計畫、營造禮納里部落接待家庭暨香草產業計畫、禮納里部落神聖空間營造暨工藝文創產業計畫、瑪家部落∼圓夢工程計畫、禮納里部落原物再生 -幸福加值計畫。

世展會推動烘焙班

學習製作糕點

勞委會石板牆面藝術工法培訓班

學習製作石板屋模型

《照片來源: 行政院重建會提供》

  產業發展是禮納里部落未來生活圓滿的關鍵,三個部落之間又是如何推動、發展呢?經部落共同思考、討論,三個部落形成「大.家.好」部落,秉持互相合作精神,各自發展不同產業方向。

禮納里社區管委會徐惠娟主委說到:

  推動禮納里產業發展不能只以單一部落為出發點,必須思考整個禮納里要怎麼去推廣產業,大家需同心協力討論出一個完整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家互相合作而不是相互競爭,藉由大家分工合作,推展出具有自主性的發展模式。

  目前禮納里部落已經根據三個部落的特性 ,建立出一套部落產業發展方向:

部落 產業發展主題
瑪家 推動農特產品跟原鄉生態旅遊為發展主軸
好茶 推展接待家庭文化旅遊跟香草產業
大社 發展原住民工藝匠師與文創產業

  除了政府力量的協助,行政會重建會也協調民間企業援建部落產業發展,例如:張榮發基金會除在禮納里援建長榮百合國小,提供部落兒童一個適切的學習環境外,還在禮納里辦理產業發展補助計畫。 例如:張榮發基金會結合台糖長榮酒店辦理「禮納里部落旅遊服務品質提升課程」,提供第一階段(初階)三天兩夜及第二階段(進階)兩天一夜課程的食宿與服務接待專業指導,教導禮納里的部落種子如何提升旅遊接待服務水準培訓課程(包括餐飲研發服務、客房接待)。

張榮發基金會結合交響樂團辦理禮納里部落產業發展成果發表會

照片來源: 行政院重建會提供

  為了使禮納里部落的產業發展更加紮根,2013年1月,行政院重建會與張榮發基金會 也和禮納里三部落及長榮百合國小,成立全台灣第一個原住民旅遊產業發展策略聯盟-「屏東縣禮納里部落產業發展策略聯盟」 ,依各部落之文化背景與特色進行策略合作,結合導覽、文創藝品、家庭接待與原民美食等,挾著屏東發源最古老部落之文化優勢, 設計出各種特色旅遊,提供遊客感性與知性兼具的深度旅遊。

屏東縣禮納里部落產業發展策略聯盟LOGO標誌

掛置於長榮百合國小校門口

部落藝術家林文龍先生設計

結盟之珠象徵堅實友誼及聯盟精神

珠串表示部落傳統工藝的意思

百步蛇身及鷹翎代表文化歷史之意

百合花為部落農作物的代表

《照片來源:頑固鷹群團隊拍攝》

   為了發展產業,禮納里規劃設立了一些展店,除已經完工營業的瑪家穀倉(Kubav)外,還有即將完工的禮納里部落產業發展中心,產發中心除規劃了服務中心、部落創意廚房外,還包括四個工坊(布藝珠繡、金工皮雕、陶藝、木石鐵雕刻),呈現部落木雕、皮雕跟編織等部落文創產業。希望透過資源整合及社區族人力量的凝聚,為禮納里發展觀光產業鋪路並永續經營發展。

  現在到禮納里旅遊的人數不斷增加,一些公司、團體甚至組團到禮納里住宿、遊覽。透過政府單位和民間企業的指導、協助,加上部落住戶的努力,禮納里正逐漸走出自己的發展方向。

已經完工使用的瑪家穀倉(Kubav)《照片來源:頑固鷹群團隊拍攝》

即將興建完成的農特產展售中心《照片來源:頑固鷹群團隊拍攝》

 備註:

彩虹永續社區

為幫助永久屋基地居民於新的社會空間早日恢復安定生活,行政院重建會於2010年10月1日提出「彩虹永續社區」的構想,綜括產業、就業、社造、就學、文化、族群、生活等七大面向,由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建立新社區基本生活機能公共設施,以滿足社區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營造比以往更安全、更具特色的居住環境。永續設施包含綜合活動中心、多功能集會所、文化觀光藝術館、文化廣場(公園)、社區產業發展中心、文化展示空間、景觀營造等項目。(資料來源:重建會)

 

卜拉米(Pulami)專案

為加速整合並落實管控各永久屋基地永續社區實際推動情形,行政院重建會於2011年10月28日啟動永久屋基地卜拉米專案,成立專案小組,盤點並整合現階段各基地需求及亟待解決事項,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讓遷入永久屋基地居民得以安居樂業。

卜拉米(Pulami)是排灣族語,是豐收、豐饒之意。在永續社區架構下,行政院重建會選出嘉義轆子腳、高雄月眉大愛、五里埔小林、屏東長治百合、禮納里、吾拉魯滋、新來義及臺東嘉蘭八個大型永久屋基地,以各 個不同基地為單元,透過跨處整合機制,具體掌握各基地現有狀況,並採逐案督導管控方式,全面而有效率推動各基地軟硬體工作。其他基地將視其實際入住與發展狀況,複製此一模式推動,以達所有大小型永久屋均可成為永續家園之目標。(資料來源:重建會)

 

耀動計畫

永久屋興建入住後,後續關鍵課題是產業及生活重建,因此,重建會在「卜拉米專案」平台機制下,於2012年6月起推動「耀動計畫」,從產業、就業、文化及生活照顧四個面向,促進永久屋社區與重建區產業就業,以耀動計畫之執行串聯各部會及地方,強化整合資源,讓重建區居民得到更完整及更妥適的照顧。(資料來源:重建會)

 
《參考資料》

網站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莫拉克88news

文化部禮納里部落文化種子

台灣世界展望會莫拉克水災救援工作報告

莫拉克重建區旅遊訊息平台

書籍(行政院重建會出版)

重建三週年成果彙編、愛與希望的天空、八八重建報、啟動希望心經濟、

告別莫拉克 88心感動、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作業程序參考手冊、

莫拉克颱風災後救助與安置、在廢墟中站起來-莫拉克災後校園重建

文件

莫拉克颱風災後家園重建計畫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區產業重建計畫

莫拉克災後重建耀動計畫

世界展望會八八水災重建周年關懷回顧

莫拉克颱風災後永久屋基地文化種子培訓計畫

101年12月底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績效

屏東縣莫拉克重建區社區培力永續發展計畫

禮納里部落(瑪家農場)永久屋基地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業務77 題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