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人文 鄉土文化 宗教信仰 區段徵收 軟橋回憶 媒體新聞資料 回計畫簡報
網站導覽
  歷史人文
 
地名由來
軟橋範圍
漢蕃界碑
經濟發展
交通運輸
百年防洪
自然生態
陽明山管理局
  鄉土文化
 
統一祭祀
探索
圖畫農村
文化保存
 
宗教信仰
 
福裕宮起源
民俗活動表
寺廟建築
媽祖祭典
 
區段徵收
 
軟橋回憶
 
媒體新聞資料
 
回計畫簡報

活力小獅團隊
     
    
軟橋由來                    軟橋的文化保存推手-中正高中孫細老師                            
  中正高中的「軟橋校本課程」為例,說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凝聚、發展與分享領導。軟橋地區位於關渡平原南側,因昔日北投、士林地區民眾往來,搭設簡易木橋而得名。中正高中今日所在的校地,即為當年軟橋地區的居民所捐贈。因為北投士林科學園區的開發興建,使得居民必須搬遷撤離,而地景面貌的改變,亦使得原有的軟橋社區文物面臨消逝的命運。一群有心的中正高中教師們,不忍這一塊在高度都市化發展中碩果僅存的綠意盎然土地,就此伴隨著昔日社區先民篳路藍縷的生活歲月,不留痕跡的隱然消逝於科技經濟發展的蓄勢待發之中,飲水思源早年社區耆老捐地建校的恩情,深刻體認到學校有引導社區發展、傳承社區文化的歷史責任,遂自民國97年起,由歷史科及地理科教師主動發起一系列「戀戀軟橋-軟橋文物影像保存計畫」的教學活動。

此教學活動結合了地理科、歷史科、美術科及舞蹈科等跨學科領域的教師團隊,帶領著學生們走進田野,親身下田以體驗農耕;深入民居以瞭解社區居民的信仰與文化;並協助搶救搬遷軟橋文物暫棲於中正高中校園之內。

在實際情境的「教」與「學」歷程中,共同研究設計了此一深具特色的專題導向式「軟橋校本課程」,並連續於98年及99年,利用綜合活動課程的時間,以「天堂不撤守-比分數更重要的事」為題,進行全校性的校本特色課程教學。除了課堂上的認知教學、戶外的田野教學、學生美展、舞展等大型活動的展演之外,並辦理社區耆老感恩活動,完成了2部紀錄片《軟橋故事》與《軟橋歲月》的拍攝,以及出版成果專輯《戀戀軟橋》乙冊。

此一軟橋文物影像保存計畫的執行,藉由教師們的帶領學生,用真誠的心挨家挨戶辛勤奔走,不僅喚醒了集體的文化保存意識,更感動了社區居民以群起參與的具體行動,持續支持這個計畫的推動。於是,延續第一期的計畫,繼續推出第二期「意義與追尋-軟橋數位典藏推廣暨教學計畫」,同時也吸引了國文科及生物科教師的加入共同參與。

第二期的計畫同時也是中正高中99年執行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的子計畫之一,本期的重點在e化軟橋文化與文物的數位典藏,建置「軟橋文物影像數位文化館」,以提供網站教學及數位學習的平台。此外,更進一步推廣至社區內的國中、小學,啟動垂直整合的教學合作聯盟機制,為在地鄉土的文化傳承,用融入教學的方式向下深耕與紮根。
99年10月中正高中應邀參與北投溫泉博物館的特展活動,以「再多一點凝望」為題,展出了第一期「戀戀軟橋-軟橋文物影像保存計畫」的豐碩成果,希望藉此展出,達到保留地方文化特色,加值整合文化資源,凝聚社區居民認同,建構文化公民社會的目的。就中正高中「軟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歷程而言,社群的發展起源於一群深具文化使命感的教師,對於飲水思源、保存社區文物的價值認同與共享,願意投入於傳承社區文化的願景承諾,經由跨領域的共同學習與互惠應用,共享創新的教學實務。這其中有來自學校內部的支援,更有來自於社區民眾主動提供的人力與經費等外部資源。  
(資料來源:中正高中教師天地第169期 99年12月)
活力小獅於中正高中

心得:我們利用建民里中秋晚會前往中正高中,訪問軟橋居民時,當地居民告訴我們中正高中當時用心的保存了許多的資料在學校的活動中心,他們還把許多精彩的珍貴照片製做成大型的海報貼在活動中心的走道。當時第一期拆除工程的點點滴滴都可以由戀戀軟橋光碟看到中正高中師生的用心,我們採訪動土典禮及上樑典禮也有遇到孫老師帶著相機、攝影師錄影機,遇到搬遷的居民還不忘問心情感覺如何,我們看到孫老師的用心努力。

 軟橋古厝拆除丟棄了許多的農用機具,中正高中收藏一些暫放在學校活動中心,或許這些文物不算古董不值錢,我們有許多小朋友還真的沒有看過這些東西。臺北市寸土寸金,農村聚落在臺北市已經宣告結束。隨著福裕宮新廟完成,委員及里長討論可能會成立軟橋文物中心將這些文物好好留做軟橋的永久回憶。




  
   
2013臺北市立蘭雅國小 活力小獅團隊製作
建議最佳瀏覽器 goohle 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