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軟橋即今磺溪上溝通士林、北投的石牌橋。石牌橋昔日是座木橋,橋身柔軟,人車行走上面會晃動,故名。資料來源:北投區公所 福裕宮管理委員會-賴木郎先生敘述 " 軟橋 " 是早期橫渡磺溪的交通工具,使用竹竿架在溪底做為橋墩兩端橋面只放上一塊木板型成" H "型的樣式,木板的寬度只能讓一個人通過,因此當人行走在橋上時會感覺到搖晃感,因此稱為軟橋。但是" 軟橋 " 竟然都沒有聽說過有人跌進璜溪,那個年代大家的平衡感都非常的好。 早期軟橋地區是屬於石牌區,石牌包括榮華、裕民、榮光、文林、福興、建民、石牌等里。現在大家印象比較深的是建民里-軟橋,也有人稱石牌軟橋。 磺溪以前也有人稱為蜆仔溪因此磺溪從前都可以抓的到蛄呆、土虱、三斑、泥鰍、唧仔魚、流氓(台語),但是隨著農藥的普遍使用後磺溪的魚蝦都不見了。 當時橫越磺溪的軟橋現在已經更名為石牌橋,因為磺溪容易潰堤,所以石牌橋建造百年防洪少見的的高度。 ↓中華民國93年7月完成石牌橋現在的模樣 ↓軟橋因為地質鬆軟又容易淹水因此保有農村聚落 心得:我們研究了軟橋發現了石牌發現到漢蕃界碑,原來軟橋代表的不單是一個地名還是一種歷史一種教育意義。研究地理範圍我們發現了臺北發展史臺北盆地的形成接著發現日本統治時期修築鐵路公路隨著人口的增加,里界問題讓我們不得不重新調整我們的研究項目,因此歸納出了軟橋範圍、交通運輸......許多相關的歷史人文分類項目。 軟橋地區因為防洪政策禁建半世紀直到民國95年(西元2006年)郝龍斌市長定案將農業用地改變為建地。現在的政府相信人定勝天,打算填土六公尺,打造台北市內的第三座科技園區。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原來的農地被政府強制區段徵收,因此軟橋是臺北市少數保有農村聚落的地方。究竟區段徵收對軟橋居民生活會有改變嗎? 蘭雅國小活力小獅團隊在鄭文安校長與曾建富主任(臺北市環境政府輔導團輔導員)還有指導老師洪慧伶、林彩璇及廖焌宏老師陪著大家一同探索這一片地勢低窪土地鬆軟有什麼即將消失的生態?我們會在軟橋生態解說。 |
|||||||||||||||||||||||||||||||||||||||||||||||||||||||||||||||||||||||||||||||||||||||||||||||||
2013臺北市立蘭雅國小 活力小獅團隊製作 建議最佳瀏覽器 goohle 1024*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