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人文 鄉土文化 宗教信仰 區段徵收 軟橋回憶 媒體新聞資料 回計畫簡報
網站導覽
  歷史人文
 
地名由來
軟橋範圍
漢蕃界碑
經濟發展
交通運輸
百年防洪
自然生態
陽明山管理局
  鄉土文化
 
統一祭祀
探索軟橋
圖畫農村
文化保存
 
宗教信仰
 
福裕宮起源
民俗活動表
寺廟建築
媽祖祭典
 
區段徵收
 
軟橋回憶
 
媒體新聞資料
 
回計畫簡報

活力小獅團隊
     
     軟橋由來                  參考資料 - 臺北市發展史(一)、臺北市年鑑

原住民-凱達格蘭族
臺北市位於北臺灣的臺北盆地中央。據地質學者推測,遠古時期的臺北盆地是一個大湖沼,後經多年的沉積,始形成盆地。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到北投採硫,著有「裨海紀遊」,為研究清朝初年北投的重要文獻。《裨海紀遊》一書即如此寫道:「入甘答門(即關渡門),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涘,行十餘里,高山四繞,周廣有百餘里,中為平原。」正是指此。漢人入墾以前的臺北盆地,是原住民凱達格蘭(Ketagalan)族的居所,他們的生活以採集、漁獵、游耕為主。

臺北歷史發展-從荷西到明鄭
16世紀時,已有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的戎克船往來兩岸,在雞籠、淡水一帶從事漁撈與貿易。明熹宗元年(1622年)荷蘭人入據大員(今臺南安平),西班牙人遂於明熹宗5年(1626年)進占雞籠、淡水,建立城堡,從事宣教與貿易。明崇禎14年(1642年)年荷蘭人北上驅逐西班牙人,接收雞籠、淡水的西班牙人據點,展開貿易與傳教活動。明永曆14年(1661年)國姓爺鄭成功登陸鹿耳門、圍攻熱蘭遮城;次年,驅逐荷蘭人,領有臺灣,設承天府,置萬年、天興二縣,此時的臺北即屬天興縣。鄭軍派遣勇衛黃安督水陸軍戌守淡水,其後並實施屯田制度,派兵溯淡水河入墾今關渡、北投地區。至今,仍可見留存的歷史遺跡。

三、清領時期之經營

開發臺北的「陳賴章」墾契
開發臺北的「陳賴章」墾契
清康熙22年(1683年)臺灣歸清朝版圖;翌年,設臺灣府,下轄諸羅、臺灣、鳳山三縣, 從此閩粵移民日增。康熙48年(1709年)陳賴章墾號向官府請墾大佳臘地方(今新莊至大龍峒一帶)後,漢民移墾北臺者日多。乾隆年間,新店溪、淡水河匯集處的艋舺以蕃薯市街(因漢民與原住民交易蕃薯而得名)為始,逐漸形成臺北地區的政治、軍事與商業中心,並在嘉慶年間成為「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全臺第3大港市。同治年間(1862至1874年)大稻埕因茶葉貿易興起,臺北茶名揚國際貿易市場。光緒10年(1884年)臺北建城;光緒13年(1887年)臺灣建省完成。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駐節臺北期間,有計畫的建設臺北城、築鐵路、開街道、設學堂,並將臺北府城規劃為行政區,大稻埕闢為貿易區,今貴德街一帶則劃為外僑居留地。此一城市規劃,奠定今日臺北市的發展基礎。
清代臺北城內的石坊街(今衡陽路) 清代官署巡撫衙門一景 臺灣巡撫劉銘傳
清代臺北城內的石坊街(今衡陽路) 清代官署巡撫衙門一景 臺灣巡撫劉銘傳

四、日治時期

光緒21年(1895年)日本占據臺灣後,在臺北城內設臺灣總督府。明治32、34年(1899、1901年)日人進行臺北城內道路的擴建、水溝的改善。明治38年(1905年)拆除清末建立的臺北府城垣,依基址闢為道路,並連結艋舺、城內、大稻埕三市街,擴大臺北行政區域的範圍。大正9年(19020年)成立臺北州轄市,行政區除前述的三市街外,更往今臺北市東區如大安、中崙、松山等地擴展。

日據時代的臺北市役所(今行政院) 民國20年代的臺北車站前「三線路」(今忠孝西路)
日據時代的臺北市役所(今行政院) 民國20年代的臺北車站前「三線路」(今忠孝西路)

五、光復後之發展

民國34年臺灣光復,明定臺北市為省轄市。同年10月,廢日治時代的市役所,成立市政府,劃為10個行政區;區以下設里,里以下設鄰。民國38年中樞遷臺,民國39年實施縣市地方自治,臺北市首度選舉市議員,成立市議會,奠定民主政治基礎。民國55年12月31日中央鑒於臺北市已成為戰時陪都,且為全臺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中心,遂於民國56年7月1日,由總統明令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並於次年7月1日,將市郊的景美、木柵、南港、內湖、士林、北投等6鄉鎮劃入臺北市。此時,臺北市有16個行政區。

民國79年3月12日臺北市行政區域再度調整,重劃為12個行政區,即大同、中正、萬華、中山、士林、北投、松山、南港、內湖、信義、大安、文山等,並維持迄今。

已被拆除的西門一景 清代臺北北門一景,是目前唯一保存原貌的一級古蹟 清代臺北小南門一景
已被拆除的西門一景 清代臺北北門一景,是目前唯一保存原貌的一級古蹟    清代臺北小南門一景  
心得:百年以來軟橋居民以務農為生活方式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交通便利,另一方面是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軟橋有一部份文林北路的周邊已經發展成為住宅社區,訪問時里長還說建民里是北投區範圍最大的里。建民里成立最多的是修車廠,雜貨店很多間便利商店是2012年才開始出現一間,開於郵局旁邊,商家店面都比較缺乏。相對的橫過石牌橋就可以到達家樂福。磺溪容易淹水所以沒有人想要居住也是很大的問題。我們又有了方向往璜溪淹水修築堤防問題調查。
  
   
2013臺北市立蘭雅國小 活力小獅團隊製作
建議最佳瀏覽器 goohle 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