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電影音樂指的是,所有出現,運用在電影中的音樂。一開始,讓我們先來弄清楚幾個名詞,包括原著音樂(Original)與非原著音樂(Non-original),Source Music與Score(配樂)。
首先我們從一個大多數人可能比較陌生的名詞說起,也就是Source Music,Source Music指的是在電影中有合理來源的音樂,可能來自收音機,可能來自一個樂團,也可能來自一名歌手或音樂家等,你可能就可以在電影中看見音樂的來源,比如《鋼琴師》裏的鋼琴比賽,《紅色小提琴》裏的小提琴演奏,《鋼琴師和她的情人》裏在海邊彈琴的女主角,《第五元素》裏的外星女高音,或者是《女人香》裏飯店的伴奏樂隊等,你也可能無法看見音樂的來源,比如來自收音機的廣播節目(如《西雅圖夜未眠》),來自舞蹈大賽的音響(如《舞國英雄》),導演不用特別去拍攝收音機,或者特別拍攝任何音響設備,觀眾也能在電影的情境中感受到這些音樂來自何處,換句話說,只要電影中的音樂來自合理的,合邏輯的來源,不論電影中有沒有呈現發出音樂的人事物,都被稱做Source Music。
Source Music有時是原著音樂(Original Music),也就是說,特別為專一的電影而寫的音樂,例如在《鋼琴師和她的情人》裏,女主角所彈的曲子都是Michael Nyman特別為這部電影所創作的,而《倩女幽魂》裏聶小倩的撫琴夜歌,或者是《第五元素》裏前衛的外星女高音等,也都是原著的Source Music。但我們會發現,Source Music更常採用非原著音樂(Non-original Music),也就是所謂既存的音樂(Pre-existing Music),如《鋼琴師》裏男主角表演的鋼琴協奏曲,絕對不是拉赫曼尼赫夫為這部電影寫的,《西雅圖夜未眠》裏的一干懷念老歌,《春光乍洩》裏的Happy Together或Tango樂曲,也都不是為專一的電影特別創作的音樂,這些音樂並不是原著的電影音樂,而是被運用到電影中的,既存的音樂作品。Source Music常藉著使用一些觀眾原來就很熟悉的既存音樂(Pre-existing Music),來引發觀眾心情上的共鳴,或者塑造特殊的時空背景。
而Score,即所謂的配樂,指的是,出現在電影中,但我們無法找到合理的,合邏輯的音樂來源的音樂,這些音樂的目的,是用來潤飾和強化電影的效果和表現,但這種聲音不是寫實的,也就是說,是真實世界不存在的,電影中真正寫實的聲音是對白與音效,而電影配樂這種非寫實的聲音,則是一種電影藝術的表達技巧,一種電影語言。電影配樂在發展之初,好萊塢製作公司甚至曾經特別強調,如果電影中要出現音樂,導演一定要交待音樂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因為在電影語言剛開始發展的時期,這些找不到合理來源的配樂讓不少觀眾感到困擾,觀眾聽到了音樂,卻找不到誰或什麼東西在發出音樂,現在的電影觀眾可能會覺得這種困擾很不可思議,因為現在的電影觀眾,對電影中出現沒有任何實際來源的配樂已經很能接受,也很能欣賞了。
Score(配樂)大多是原著的,也就是請配樂家特別針對電影的需求而創作的,但常常也可以是非原著的,如《2001年太空漫遊》裏拿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藍色多惱河當成配樂,《前進高棉》以絃樂慢板做為配樂,或者是《似曾相識》裏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等,都是取非原著的,既存的古典音樂來當作配樂的知名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