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歷史
  多樣曲風
時代演變
  演奏樂器
   
   
   

 

文藝復興時期:
音樂由時代的變遷,從以前的古典樂,到現在多元化的樂曲結合,也從只有貴族才能聽到的音樂,變成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旋律,其實在這演變的過程中又分為好幾個時期,各個時期都使音樂有所不同的發展

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近代文明奠基的一個時期,人們開始根據科學的觀點去觀察有關人類和大自然的事物,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開始注重以理性思、科學方式思考研究,在歐洲也產生了許多偉人,雖然在音樂方面沒有如此成就的人物,但確有重大的發展

1.複音音樂的盛行
2.樂譜印刷術的發明
3.器樂曲的興起




巴洛克時期:
在巴洛克時期,音樂史上色彩最鮮艷的,也是最混亂複雜的時期之一。在這時期,音樂的發展是朝著許多方向前進,樂曲的形式與構造也不斷的在發展和演變,這時期也呈現一個現象,就是新、舊不同風格的音樂很明顯同時並存。在參考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發展,我們可以得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在文藝復興時期,複音音樂的創作手法已達到一個顛峰,進入巴洛克時期後,人們在求新求變的時代精神下,把文藝復興時期已經發展的樂曲樣式逐漸的加以變化,求取更好的表現力。在當時,許多新的作曲技法被拿來實驗和改良,所以巴洛克時期產生了許多新的曲式,例如歌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清唱劇及神劇;器樂曲則有奏鳴曲、組曲及協奏曲等。在這些新興的樂曲形式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歌劇的出現,一般相信現存最古老的歌劇是於一六○○年上演於義大利的佛羅倫斯,由於歌劇是一項劃時代的產品,所以「巴洛克」也就是歌劇誕生的這一年,來做為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分界點

古典樂派時期:
 「古典樂派」這個名稱,是後人研究這個時期的音樂風格後才訂出來的。而為什麼要用「古典」這兩個字,是因為這時期的音樂所給予人們的感覺是「高尚」、「典雅」,所以才用古典來作命名。古典樂派時期的音樂,與上個時期的巴洛克時期以及以後的浪漫樂派時期相比較,的確予人相當明顯的差異。古典樂派的音樂給予聆聽者一種單純、明朗、優美、均衡的印象,這和巴洛克時期音樂華麗而且樂風複雜,以及浪漫時期音樂強調作曲家個人情感的宣洩,是很不一樣的(並不是所有古典時期的音樂作品都不包含個人情緒,只是在程度上相較於浪漫時期是輕微多)。
造成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古典樂派的作曲家,受到了當時文學上古典主義精神的影響,所追求的是一種樂曲形式上客觀的美感,所以古典樂派的音樂大都有著統一而且規律的性格

浪漫樂派時期:
浪漫樂派時期的作品佔了目前音樂欣賞最大的比例,其中浪漫樂派的作曲家佔了六成,從整個西洋音樂史來看,即便是只從巴洛克時期到今天將近四百年的歲月中,而浪漫樂派時期僅佔八十年左右,但被列入重要大作曲家名單的比例甚高,由此可知浪漫樂派時期的音樂非常受人喜愛

整個十九世紀,歐洲籠罩在浪漫主義思想潮流之中。浪漫主義其實就是一種與古典主義相對立的思想。古典樂派時期的音樂著重的是形式與規則,它要表現出形式上客觀的美感。浪漫主義既然與古典主義相反,那麼浪漫樂派的音樂便是要打破舊有的形式與規則,這時期的作曲家認為,音樂的主要功能是要反映出他們的情感,形式只是一種表達的媒介,所以當舊形式不足以滿足需求時,他們就任意的去加以變更。因此浪漫時期雖然延用了許多古典時期便已使用的音樂形式,但樂曲在內容上卻更自由、更不受約束
由這樣一個觀念所引起的現象之一,就是長達一個小時以上的龐大交響曲和短至不到一分鐘的小曲子,在這個時期都同時並存,整個音樂世界因此也變得更多采多姿了。

現代樂派時期:
進入20世紀以後,西洋音樂史又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革命,人們開始覺得自巴洛克時期以來作曲家所使用的大、小調音階調性系統,以及傳統的和聲應用,已不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於是便開始尋求新的和聲理論,並且發展出諸如無調性、多調性等等的音樂。

20世紀這一波音樂史的新風潮,應該可以從法國作曲家德布西創造出印象主義音樂開始算起。德布西天生就具有反叛性,他的音樂在和弦的使用上相當大膽,完全不受傳統和聲理論的規範,他並且喜歡應用六全音音階來作曲,可說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作曲家。不過德布西所寫的印象主義音樂,仍未完全打破傳統的調性理論。

一戰以後,奧國作曲家荀白克發表了十二音列系統的新理論,並依據這個理論創造出十二音列的無調性音樂,至此傳統的調性觀念和大、小調音階體系終於完全被打破了。荀白克之後,各式各樣的新音樂理論相繼被人提出與採用,諸如噪音主義、具象音樂、電子音樂、機遇音樂以及微分音音樂等等各種實驗性色彩濃厚的音樂。一般來講,這些新音樂都非常的不和諧,完全否定了音樂必須優美悅耳的傳統觀念。因此許多愛樂者認為廿世紀的音樂都是嘈雜、難聽,而將之列為「拒絕往來戶」

其實在本世紀的音樂當中,仍然有一些並不那麼前衛而教人難以忍受,甚至還稱得上是「好聽」,例如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普羅高菲夫、法國作曲家米堯、浦朗克以及瑞士作曲家奧乃格等人所譜寫的新古典主義音樂,對於現代人來說並不難接受。更何況有些被歸入後期浪漫樂派的作曲家如馬勒、理查‧史特勞斯、西貝流士及拉赫曼尼諾夫等人,他們在跨入廿世紀以後,依然繼續寫作具有浪漫風格的曲子,所以愛樂的朋友千萬不要因為某個曲子創作的年份是在廿世紀以後,就將它列入「拒絕往來戶」,那樣才不會喪失許多聆賞好曲子的機會。

 

2012網界博覽會《FUN 輕鬆》製作,最佳解析度1024x768,本網頁建議使用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7或以上來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