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位置與自然環境
          位於中山高速公路的西側,附近有都會公園,接鄰大社區,西南側則有海洋科技大學,如圖18。

    圖18. 楠梓地區範圍
  2. 淹水程度
    針對楠梓地區淹水地點、淹水時間、淹水高度與退水時間,以及訪問居民對該區淹水可能原因做統整,分析如下:
    1. 淹水深度
      楠梓地區的淹水情況算是四個區域中較為平均的,除了五常里的部份區域有100公分的紀錄,其餘地區都約30~40公分的深度,而淹水時間也平均集中在十九號的3~5點(大潮),並沒有比較突出的時間點(圖19)。

      圖19. 楠梓地區凡納比颱風淹水等深線圖
    2. 退水時間
      楠梓區域的退水時間就有較大的差異,圖20觀察到,從五常里到楠梓舊街附近,大約都要8小時後水才退完,而高等法院附近則需要5小時後才退完水。

      圖20. 楠梓地區凡納比颱風退水等時線圖
  3. 淹水與地勢關係
          由圖21可觀察出,楠梓的周圍地勢較高,有點像個臉盆,水可以順流而入,因此地勢影響了水流的方向。本身楠梓地區地勢較低,加上來自大社的地表逕流,來不及排去,造成淹水。

    圖21. 楠梓地區地形圖
  4. 淹水與土地利用
          楠梓在2005年與2011年衛星影像圖比較下,以楠梓火車站為中心向外的建楠路與楠梓新路到與大社交界的興楠路等,皆是發展許久的聚落,因此這幾年下沒有特別大的改變(圖22)。
          在楠梓的郊區─土庫,這區域類似高雄大學附近,原以空地為主,但在這幾年興建了許多房舍,面積為0.1536平方公里,與德民路相接的德民陸橋又正式通車,未來土地可能陸續開發,人口、房舍也會高密度分布。

    圖22. 楠梓地區土地利用圖
  5. 淹水與跨河構造物的關係
          位於楠梓區域中的六座橋樑都擁有橋墩,這六座橋分布十分密集,且其中兩座橋的通水遮斷面積率都有達到3%以上,這在全部後勁溪上跨河構造物數據中算是第二高。且經實地考察後發現,各個橋的橋墩集中在一小部分的河道上,彼此間距離又小,容易阻礙溪水流動,加上短時間的大量降水,高密度的跨河建造物便成為淹水的元兇之一。
    橋樑名稱 橋樑在水面投影長度(cm) 橋墩數 橋墩寬度(cm) 通水遮斷面積率 備註
    惠豐橋 5475 1 148 2.70%  
    加昌路上 6077 1 190 3.13%  
    鐵軌橋   1     無法測量
    水管線   4     無法測量
    楠陽高架橋   3     無法測量
    機車便橋 4516 1 180 3.99%  

    圖23. 楠梓地區跨河構造物空間分布圖
  6. 小結
          由於楠梓地區發展許久,土地利用與先前差別甚小,致使淹水的原因可能與該地排水系統的完善與否、地勢的高低、地表逕流多寡與跨河構造物之通水遮斷面率有關。
          例如楠梓國中小、楠陽路與鳳楠路的交叉口、建楠路的兩側及楠梓舊街,淹水可能原因為地勢較低窪。而高等行政法院前的興楠路以及東側的常德路、對面的五常里從地形圖看來都位於高處,其淹水的原因可能為地表逕流太多,加上河道受人為建築物覆蓋,來不及排出便造成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