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網頁
台灣北管音樂發展
蘆州北管子弟軒社
常見北管樂器
北管工尺譜與鑼鼓經
北管演奏型態
北管音樂類型
北管館閣文物與組織
北管影音欣賞
關於我們製作團隊
網頁內容參考資源
回到北管驚奇開場頁

 

北管音樂會北管戲劇演出熱鬧的迎神陣頭


 

北管音樂演奏型態多樣又豐富,在台灣民間戲曲文化與藝陣之中,其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後場音樂角色,例如:亂彈戲劇、四平戲劇、台灣本土的歌仔戲劇、布袋戲、魁儡戲、道教儀式、佛釋道儀式、宋江陣等民俗藝陣、祭孔儀式音樂、客家八音等。

北管子弟社團的音樂演奏型態,除了平時藝員們的聚會聯誼活動與樂曲練習之外,最常出現的活動以廟宇迎神賽會的北管音樂陣 頭,與宗教祭典場合的過場音樂表演演奏為主,增添宗教活動的熱鬧氣氛。

另外,如有遇到子弟社團內的成員或是交情好的友人婚喪喜慶等活動時,皆會以排場或出陣頭的型態,來表示對喜慶祝賀喪事弔慰

 

北管子弟社團的表演形態,以下列三種為主:排場遊街出陣戲劇登台

排場清唱

›什麼是排場?

排場又稱為「擺場」,類似西樂中的室內交響樂形式。目前北管子弟社團大多以排場音樂性質的活動型態為最常見

›表演時什麼樣子?

排場,是指子弟們以坐的姿勢圍成圓形或U型的隊形,有純音樂的牌子演奏,或搭配演唱戲劇情節的方式呈現音樂。

正式演出時,還會佈置子弟社團內收藏的文物在隊型的中後方,以增加演奏時的視覺華麗場面。收藏文物,包含繡有社團名稱的綵旗、宮燈、精緻的木雕綵牌、鼓架及大銅鑼支架等。

蘆中憨子弟繪製排場

›所用的場合及時機為何?

北管音樂以排場演奏,是子弟社團花費金額較少,也是平常練習演奏方式,可於室內或室外舉行。
演奏場合時機,通常在西秦王爺或田都元帥樂神祭典、正式音樂會展演、廟會中的迎神遶境、結婚祝壽慶典及喪事祭典等之中。

›演奏的編制如何?

排場演奏多以鼓吹類樂器組合的「牌子」演奏為主,演奏時也會穿插演唱北管戲劇中的曲詞,另外也可演奏明清時期流行的民謠小調,使用絃吹類樂器組合的「細曲」演奏。

鼓吹類樂器編制又稱「武場」,有下列基本的人員:

1. 以打擊單皮鼓樂器的人為「頭手鼓」,又兼打拍板與梆子樂器,負責指揮整個樂隊的節奏與下達演奏手勢指令,讓其他演奏者採取應當的演奏。
2. 打擊通鼓及扁鼓樂器的人為「二手鼓」,主要與頭手鼓相互搭配演奏,有時也可指揮樂隊的節奏。
3. 還有打擊大銅鑼、手鑼、響盞、大鈸、小鈸、嗩吶(小吹)、噠仔等樂員。

台北南韺社北管排場

絃吹類樂器編制又稱「文場」,有下列基本的人員。

1. 以演奏領奏樂器的樂員為頭手絃,分為福祿派的殼子絃樂器或西皮派的吊規仔樂器。
2. 演奏二絃樂器(似南胡)的樂員為二手絃,主要與頭手絃搭配合奏使用的樂器。
3. 還有演奏三絃(秦琴、梅花琴)、月琴、笛子、簫、揚琴等樂器的樂員。

北藝大傳統音樂系在潮合社社慶排場演奏

›常見的演奏曲目為何?

排場演奏曲目,以北管戲劇演出時所用的音樂為主,可以文場音樂組合,亦可武場音樂組合,依照子弟社團學習的演奏能力,有時還會加入戲曲中的官話唱詞。

較常見的排場曲目有「扮仙戲曲」、「乙江風」、「風入松」、「二凡」、「將軍令」、「玉芙蓉」、「犯兒水」、「普天樂」…等北管戲中常用的曲目。

 

top

 

戲劇登台

›什麼是戲劇登台?

藝員於臉上化妝穿上戲服,在架設的高台上演戲稱之為「上棚」,又稱「搬戲」、「粉墨豋場」

›什麼是北管戲?

在台灣北管戲劇,有分職業性質的亂彈戲班與四平戲班(俗稱內行),與由北管子弟社團成員組成業餘性質的「子弟戲」(俗稱外行)。而四平戲劇已失傳,現今子弟戲大多以亂彈戲劇為主。

蘆中憨子弟繪製北管戲

›什麼是子弟戲?

子弟戲是北管子弟社團中,最具代表性也是難度最高的表演方式,其所需的人力、物力與財力相當的多,且學習時間也較長久。因子弟社團大多數依附於地方上寺廟內,只要子弟社團在各方條件許可之下,皆會聘請職業北管戲班人員來,教授演戲的身段臺步與唱腔,以表演北管戲劇酬謝神明,並且成員們皆以能演子弟戲為最大的榮耀。

›北管戲中的北管音樂?

北管戲不論在身段臺步與曲牌唱腔皆有嚴謹規則,戲劇中北管樂器,皆要依照前場演員的身段臺步與唱腔,演奏固定的曲牌與曲路。
曲牌演奏場合
,例如:皇帝上朝時演奏「朝天子」、宰相出巡演奏「大鑑州」、逃走趕路演奏「風入松」、一般飲酒演奏「月眉詞」…等。
「曲路」
即節奏演奏,依據戲劇中演員的喜怒哀樂 表演情節,與戲劇情境不同演奏不同的節奏樂曲,而有分為福祿派的平板、流水、慢中緊、緊中慢…等,與西皮派的西皮、二黃、倒板…等曲調。
而所謂「三分前場,七分後場」,說明了北管音樂在子弟戲中,扮演極重要的後場伴奏角色。 北管戲後場樂器配置與北管排場演奏相同,後場樂隊的位置分別在戲台左側為武場的打擊樂器,及戲台右側為文場的絃吹樂器。

›北管戲中的腳色有哪些?

北管行當,就是前場演員角色,類似於中國戲劇中的生、旦、淨、丑的分類,在北管戲劇稱為「上六柱」「下六柱」的分類。
上六柱為老生、大花、正旦、三花、小生、小旦;
下六柱為公末、老旦、二花、副生、花旦、副丑。
各角色演唱時聲腔發聲方式可分為「細口」「粗口」細口以假嗓音演唱的有小生、正旦、小旦、花旦等,粗口為其餘角色使用本嗓音發聲,演唱「官話」曲詞。演員另外還有唱一般人聽得懂的閩南語「白話」曲詞。

北管戲劇角色的辨識方法:

1. 小生副生角色,分別為男主角與男配角人物,為年少的男性人物,無戴嘴鬍鬚者。
2. 老生角色,戴有黑鬍鬚或惨鬍鬚的年老男性人物,其動作、舉止、語氣和神態相當穩重。
3. 公末角色,為戴白鬍鬚的男性人物,主要為北管戲劇開場前的報臺角色
4. 正旦角色,為女主角人物,年輕的女性人物,重唱腔的正派婦女者。
5. 老旦角色,為年老女性婦人。
6. 花旦角色,青年或中年女性人物,性格為活潑爽朗者,重說白、作功、神采,唱腔清秀美麗、靈敏乖巧。
7. 小旦角色,性格的年少女性人物,唱腔細膩清爽。
8. 大花二花角色,俗稱「花面」,臉上畫有勾型線條的臉譜,身份、年齡不限定,代表性格剛正、曠野或險詐的人物
9. 三花副丑角色,人物性格忠厚與奸詐,語言與動作較為滑稽可笑的人物

福祿派北管亂彈戲-下河東(上)

›開始演北管戲了!

佈置戲台時,會將代表北管子弟社團的繡旗、宮燈、彩牌與砌末道具等佈置於戲台上。
演子弟戲前,北管子弟社團成員會供奉北管戲樂之守護神,「西秦王爺」或「田都元帥」於戲台後,所有演出成員皆要以檀香、水果與金紙,虔誠地祈求演出順利平安。
當鞭炮響起,後場樂師們打起一段鑼鼓聲響,以北管鼓吹類牌子演奏「鬧台」,向觀眾宣告隆重大戲北管子弟戲即將開演。
子弟戲劇內容以吉慶戲之稱的「扮仙戲」開始,又稱「擺仙」,接著分下午與晚上各演出一齣「正戲」,又分別稱「日戲」「夜戲」,演完正戲後便是「小戲」,又稱「暝尾戲」,這樣才算是演出完整的「一臺戲」

北管戲台後藝員與神明

›什麼是扮仙戲?

扮仙戲是北管戲重要的表演戲齣,應用在廟會慶典與祝壽喜慶等時候,具有高度的儀式性功能,反映人民對神的共同祈求。
扮仙戲的開始,以鼓吹類吹奏扮仙戲中的曲牌,前場演員們裝扮成天上神仙下凡,以簡單隆重的臺步陸續出場,並於戲台上排列出擺仙的隊形,口中以官話唸詞祝福民間人們。
扮仙戲的劇目常見的有《天官賜福》、《長春》、《卸甲》、《三仙會》、《醉仙》、《封相》、《蟠桃會》、《富貴長春》、《三仙白》…等。
大致由神仙戲的神仙祝賀「跳加官」的封官晉祿、人間戲的《金榜》與家庭團圓等,三種吉祥喜氣戲內容組成。

扮仙戲往往也是決定北管子弟戲,演出成功與否的關鍵戲齣。

北管扮仙戲劇目

›什麼是正戲?

正戲日前大多是北管亂彈戲的戲目,其內容多是具有歷史背景,描述忠孝節義、因果循環、全家團圓等思想精神的故事劇碼。
依照其唱腔與曲調不同,分成福祿派又稱為「舊路」戲目,與西皮派又稱為「新路」戲目
像是舊路戲目有《黑五門》、《探五陽》、《王英下山》、《紫台山》、《藥茶記》、《斬經堂》、《鬧西河》…等;新路戲目有《黃鶴樓》、《晉陽宮》、《蘆花河》、《天水關》、《空城計》…等。
在戲目名稱上「新」開頭的戲目,都屬於 新路戲目,例如:《新金榜》、《新困唐》。
子弟社團所蒐集的戲目數量多寡,與紀錄上的字誤等因素,使得各地的戲目名稱皆會有些微的差異。

潮和社北管子弟戲-三進士

top

遊街陣頭

›什麼是北管陣頭?

迎神賽會活動中,常有各式各樣的表演隊伍走上街頭稱為「陣頭」

北管子弟社團也多會隨著神明遶境而出團演奏,由鼓吹類樂器組合為主,絃吹類樂器組合為少數,及常有配合神將或舞龍舞獅等的隊伍形式出現。

出陣頭可是北管子弟社團趁機展現實力與財力的時候,在「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的觀念下,往往會將代表子弟社團的華麗綵旗、宮燈、彩牌、精緻雕刻的鑼鼓架、鼓亭等文物遊街展示,並且卯足全力將最好的技藝展現出來。

蘆中憨子弟繪製陣頭

›北管陣頭的分類?

北管陣頭常出現於神明出巡時神轎的駕前樂隊(清音),結婚壽慶增加熱鬧氣氛的慶賀樂隊,此時皆會展示代表喜慶的紅色宮燈及綵旗與彩牌等文物,稱為「紅頭陣頭」

另外,還有喪葬出殯時的弔唁樂隊(什音),此時展示的文物皆會用白布條綁上,並且換成代表哀傷的黑色宮燈,稱為「烏頭陣頭」

›北管陣頭的組成?

北管陣頭樂器編制,基本上與排場演出樂器編制是相同的。

而樂隊組合有時受到演出經濟條件的約束,因此陣頭規模也有所不同。

通常隊形排列,前方有繡著社團名的「頭旗」為引導,而樂隊大銅鑼為先,再大鈸、小鈸、小鑼、響盞,中間為鼓架,鼓架上有一套鼓類樂器,包含單皮鼓、梆子、拍板、通鼓、扁鼓,後面緊跟隨著數支嗩吶的組合,此為常態隊伍編制 。

但如遇大型活動或增加陣式時,除了鼓類樂器之外,各種吹打樂器都可隨意增加數量,以增加熱鬧氣氛。

蘆洲繞境三重聯樂社北管陣頭

›北管陣頭的演奏方式?

北管陣頭的演奏曲目,以純音樂性質的鼓吹樂器「牌子」演奏為最多,另外還有北管絃吹樂器用的「絃樂譜」及少見的「掛辭牌子」演奏形式。

鑼鼓樂器在陣頭中,擔任北管音樂陣頭的節奏安排,連貫不同的牌子演奏,與單一樂曲的旋律進行等,嗩吶等絃吹樂器則負責整首樂曲旋律進行。

通常以《風入松》牌子為開場,再接著演奏《急三槍》,或者由打擊單皮鼓的頭手鼓,打出《五槌頭》「鼓介」,告訴其他樂師要更換演奏的牌子。而吹嗩吶樂器的頭手吹或拉絃樂器的頭手絃,得知鼓介指令後,再吹拉出ㄧ段牌子的「掛頭」(即牌子開始時的散板樂片段),頭手鼓就知道要演奏哪一首(套)的牌子,就可以進入完整旋律演奏程序。

蘆洲繞境-北管絃譜陣頭

›北管音樂中鼓介?

鼓介,為北管牌子中鑼鼓打擊樂器,用來控制樂曲節奏。

分為清奏鑼鼓介,主要在於樂曲的開始前、結束後或樂曲中破開的休止時段所打擊,具有樂曲銜接的作用,例如:《火炮》、《西帽頭》、《五槌頭》、《緊板介》、《緊戰》、《急急風》、《空牌》等;

另ㄧ為插介鑼鼓介,主要於旋律進行中替樂曲增添變化用,例如:《豎二倒三》、《單箸五槌頭》、《彈箸五垂頭》、《哭相思》、《一鑼》等。

蘆洲繞境-合義社北管陣頭

›北管陣頭演奏什麼?

北管陣頭普遍演奏的曲目,是由子弟社團所學中,挑選熱鬧的又適宜賽會場合情境的牌子,大多為北管戲曲中皆會用到的過場樂,或曲牌為演奏主要曲目。
例如:《風入松》、《急三槍》、《普天樂》、《不是路》、《一江風》、《二犯江兒水》、《大瓶爵》、《天貴香》、《放疆》…等;
亦有較哀傷與優雅的「絃譜」絲竹樂器演奏,例如:《福祿壽》、《一枝香》、《百家春》、《七句詩》、《水底魚》…等;
與單純只於宗教儀式音樂演奏的《金葫蘆》、《火神咒》、《五團花》…等。

top

 
 

最佳螢幕解析度1024x768 DPI
台北縣蘆洲國中憨子弟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