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計畫
    網站訊息
    計畫總覽
    計劃要素
    貢獻度說明
 首頁
認識太魯閣族
認識新白楊
認識感恩祭
感恩祭體驗
認識祭司  
認識祭品
主題研究過程

 

(1)連結至團隊參賽作品的網址首頁 :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9/cchps/index.htm

(2)備份網址http://210.240.88.200/2009website/

(3)連結至本校的網址首頁:http://210.240.88.194/

(4)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2009227

(5)學校名稱:花蓮縣見晴國民小學

(6)學校地址:花蓮縣萬榮鄉見晴村七鄰八十九號

(7)指導老師:許壽亮主任、艾德林老師及華淑君老師

(8)家長與志工:4人。

(9)參與專題研究學生:10位學生

(10)他們的年紀是:10-12

(11)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shouliang120845683@yahoo.com.tw 

(一)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
地方音樂藝術
(二)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萬榮鄉位於南北狹長的花蓮中區,坐落於中央山脈東部山腳下,本鄉原住民族族群有太魯閣族及布農族,又以太魯閣族人口分布最多;歷史上的太魯閣族人是遷徙的民族,因常居住深山,山區廣大遼闊、部落零散,探訪不易,再來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並不善與外族往來,因此文獻資料記載有限,然而文化相當豐厚多元、特殊,尤其是紋面文化及織布文化(腰機紡紗)等。政府近年來制定了許多保護原住民文化與推銷產業的制度,也掀起一股發掘部落文化的熱潮,萬榮鄉境內有許多在地的耆老及有心人士,發揮了對族群文化的熱忱與關懷,其中有萬榮村的Yusi (優希)織紡工作室、杜溪工作室及馬里巴西文史工作室等;見晴村的馮愛妹之文物工藝品、愛心滿滿及多才多藝的Payi—Iyang(胡則妹)payiUhay(鍾惠芳)從事傳統織布與從事原始苧麻背網製作的李榮發、李榮貴、江進德等;紅葉村的Sachi原住民工作室及紅葉山人木雕工作室。

        萬榮鄉太魯閣族境內 每年都會辦理祖靈祭慶典活動,保留其獨特的豐富文化,與詮釋本族生活文化之意義與價值,他們所展現的傳統 儀式、技藝、文化活動,皆代表祖先智慧的結晶, 每年族人也透過所辦理的祖靈祭活動瞭解文化意義與內涵並提供地方產業行銷 的最好方式。

(三)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祭典是人類感謝祖靈的儀式,各個族群都有屬於自己的祭典儀式。太魯閣族人為了感念祖靈的眷顧,懷抱著感恩的心,以虔誠敬畏的態度舉辦感恩祭。傳統的儀式沒有喧囂的場面,只有莊嚴的氣氛。身為太魯閣族的我們,面對這麼慎重的祭典,想把感恩祭的重要介紹給每個人知道,引起我們想要一探太魯閣族感恩祭堂奧的使命感。

祭祀台上的物品 祭典後族人展現歌舞 狩獵團捕獲之獵物

  我們訪查了太魯閣族人口分佈最多的花蓮縣秀林鄉與萬榮鄉,以行動親身參與共同探索太魯閣族感恩祭盛事。

  在感恩祭儀式中,從祭司祭品的準備到祭典儀式的舉行,從祭司的祝禱到樂舞的呈現,都有祖先留下來的道理。我們由查閱影片及書籍資料,分享無緣親見的過去;從實際參與感恩祭活動,體驗隆重的現代祭儀;由祭儀與音樂、舞蹈的結合,學習傳統的文化;由訪問耆老與社區人士,傳承祖先的智慧。
  見晴國小的師生願意承接文化使節的使命,藉由這樣的訪查探索,結合學校與社區資源,一同傳承與延續族群的文化生命,讓更多人分享太魯閣族豐富的文化。

透過電腦整理資料與訪問 透過視訊會議訪談 訪問後繕打心得報告
(四)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本校網路環境是光纖高速寬頻,因此作品上傳與資料下載都不會造成學生、老師或志工額外等待的窘境。由於白天的時間都在訪查、體驗及上傳紀錄,因此網頁製作幾乎都是利用星期六進行,最後修改的部份就交由學校指導老師負責,負責計畫執行老師在家都利用至少中華電信最低寬頻(256K/64K)的網路環境ADSL上網,以E-Mail方式接洽 慈濟大學志工及其他指導老師。學校內部有專屬的網站伺服器提供各小組心得或報告上傳,網界博覽會網站之工作進度報告統一由計劃負責人上傳。

(五)我們克服的難題
困難問題 研究實際情況 克服的方法
(1)技術障礙

當初學生背景調查時,只會上網及打字,因此在數位器材設備及網頁製作花了很多時間指導。

配合學校資訊課程,加強學生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機及數位錄音筆的使用操作與資料傳輸。網頁製作部分,利用學校中午電腦教室開放時間由指導老師指導小朋友。

(2)語        言

訪談與體驗過程,對象 只有少數的酋長或族長,資料相關有限,語言方面亦需要多方翻譯。

訪問過程中,盡量使用數位攝影機及錄音筆記下紀錄,回去整理資料時在向社區家長或會說國語之耆老請益。只要是耆老描述有關物品名稱、部位或操作體驗部份,都會請他以肢體語言或重複的動作加強印象。

(3)經        驗

本校第二次參加網頁博覽會,經驗及資料都有傳承。

有經驗老師持續傳承工作。

(4)觀        念

這次的網頁競賽是一項研究工作的呈現,研究團隊應確立正確的態度觀念去面對,研究中包含的會議討論、小組分工、資料蒐集、訪問技巧、心得上傳、資訊設備使用操作、資料數位化整理、影像處理、網頁製作等,研究層面之廣,並不是一般的教學環境與學習情境可以應付的,過程中難免發生不知所措的窘境,顯得無助與無奈。

要能統整學校、社區、學生與志工一起研究專題,建立團隊心理準備與學校行政支援非常重要,沒有心理準備,就會怠惰,作品根本無法完成;沒有學校行政支援,老師與學生孤軍奮戰,終究彈盡人亡,因此我們花了許多時間與團隊及社區聯繫,有關繁複的行政作業流程都由學校來接洽,讓團隊順利進行研究。

(5)團隊溝通

在研究的過程裡,與大專志工的聯繫剛開始出現了一些困難,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學校未能善盡計畫執行的主導權,讓他們無所適從,沒有方向;二是志工們所就讀的科系都不相同,要規劃統一時間參與共同活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社區訪查工作能儘早與受訪者聯繫,時間確定後告知志工團隊,讓他們做好時間規劃,還好本次網頁作品截止日在寒假末,大家都還可以互相溝通聯繫做最後衝刺。

(6)合作分工



 

確立主題方向後,要有豐富多元的資料,分工是關鍵因素,從「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一句話告訴我們合作分工的重要性。

在網路搜尋資料,搜尋到的資料一定要詳加讀過,確定符合研究主題或研究相關的題材後將資料數位化整理,以FrontPage軟體或本校網站伺服器提供的好站連結,將資料內容以主要標題陳述及超連結方式系統化整理,往後在社區踏查之前或之後,可以隨時加以參考與對照。

慈濟大學的志工們於學校圖書館借閱有關祭典儀式的書籍,特別將文獻資料加以整理,因為這在訪問的過程中非常重要, 祭典儀式相當複雜,耆老們回應問題的內容幾乎都含在此範疇內,如果不先做好功課,那訪問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校老師除了於現有課程中進行教學外,更利用中午或放假時間指導小朋友心得寫作、網頁製作及社區踏查的工作。

(7)進度掌控
 

本校團隊雖第二次參加網界博覽會,但因為學校課業及活動的關係,進度掌控不是很理想,特別是進度報告上傳的時間管控,如不隨時做紀錄,有可能後面的報告及工作就會被壓縮,無法完整呈現工作進度內容。

有關進度的掌控,先將工作進度表張貼再專題網站進度中,讓團隊知道現階段任務為何?學校還有另一配套措施就是利用校內伺服器做資料上傳前的準備,團隊們可以先將文字資料彙整,最後統一由計畫執行人將工作進度報告上傳。

(六)感想箴言

見晴國小

許壽亮 主任

        每年的9月至11月是太魯閣族人辦理民俗活動的旺季,往往最深具文化內涵的祭典活動如蜻蜓點水式的時間帶過,沒有人特別注意儀式所含的豐富內涵,本校新白楊文化資訊社一直扮演文化研究的角色,從老師的專業領導、學生的虛心求學及社會資源的支持,讓我們擁有高度的向心凝聚力,走過二次的網界博覽會,過程雖辛苦,但甜蜜的收穫確一直深植在我們的心中。

見晴國小

華淑君 老師

        我們進行這項太魯閣族感恩祭的探索已經二年了,從蒐集資料到訪問耆老,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完成了許多作品,其中當然也包括了現在已經畢業的小朋友的作品。經過了這麼久的努力,看到呈現出來的網頁作品,那種感覺真是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啊!

        經過這次探索之後,我更加深刻的瞭解到太魯閣族文化的深層與內涵,也讓我更有興趣繼續探索更多關於太魯閣族的文化。期望我們「新白楊期望我們「新白楊文化資訊社」能有更多豐富的探索與成果!

見晴國小

艾德林 老師

這是我第二次帶學生做網博,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之後,讓我們的教師團隊們不至於無所適從,不知該怎麼做起,經過老師們深入的討論、以及和學生一起努力之下,漸漸地步入軌道。確定我們研究的方向後,就開始長達數月的奮鬥過程。
  在本活動中就屬我們華淑君老師最為辛苦,一方面計畫整個研究內容,一方面又認真地指導小朋友們,這點是讓我最為感動及佩服的。在指導指導學生的過程中,除了讓學生不斷地成長進步,也讓我從這些小朋友們身上學到了凡事努力過就會得到你意想不到的成果,這是我在這次活動中最開心的部分。

也再次感謝校長、主任及教師團隊們默默地支持與協助,不管成績如何,走過的這一切都比得獎的榮譽來的價值非凡。

見晴國小

六甲 顏慧宇

        從新白楊到現在,感覺時間過的好快,也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祖靈祭的東西,例如:祭司穿的衣服、有哪些祭品,還有怎樣當上祭司等...我真的很開心,也很榮幸老師請我參加網界博覽會,這讓我學到了很多我不知道的東西。

        我也要感謝辛苦教導我們的老師。每次到我們有困難的時候,老師都會過來幫我們解決問題,真的很謝謝老師 ! 而且有時候老師還會帶著我們去別的部落訪問那裡的頭目,真的好棒 ~

見晴國小

六甲 王    雁

        從以前到現在,我在新白楊社團學到了不少。我不但會製作影片,還會拍照、攝影,也會在電腦上畫畫,而且比以前畫的更好看。我也比以前更了解了德魯固的禁忌、食物、服飾等,我覺得自己的收穫真的很多很多~~

        參加網界博覽會我真的很高興,因為可以代表學校參加比賽,也讓自己有了經驗和體驗。雖然心中會有點怕做錯什麼或者漏了什麼東西,但是我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中午的時候,華老師和艾老師都會到電腦教室教導我們,還會告訴我們那裡做錯,又會教我們要做什麼東西,還要注意什麼東西等!!我很謝謝老師們,因為老師讓我學習到如何使用相機、攝影機等。希望如果下一次還有機會,我可以再參加網界博覽會的比賽。

見晴國小

六甲 溫育柏

        我們從開始參加網界博覽會就很開心,因為我們認識了許多有關太魯閣族的文化。而且我們也有認識了許多的東西,例如:怎麼樣才可以認識太魯閣族的文化,還有一些有關太魯閣族的文化東西。我覺得上網界博覽會很好,因為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我希望下次還可以參加網界博覽會。

見晴國小

六甲 徐芳瑀

        之前參加新白楊文化社的時候,覺得很好玩。我們上過的有做網頁、學攝影、拍照甚至還有去參加祖靈祭的活動、社區訪問等,雖然很累,但是我們回來的時候老師會獎勵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聽老師講會很無聊,但是做的時候真的很好玩,真希望下次在新白楊能再做好玩的東西。

見晴國小

六甲 李孟慈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第一次我認識了苧麻,以前人用苧麻來編織衣服,第二次我認識的是有關祭典的東西。從以前到現在,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也認識了許多關太魯閣族的文化和知識,文字方塊:  
例如:祭司、祭典、織布等….。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非常開心,因為可以和好朋友去別村蒐集資料,也可以去認識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希望以後還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

見晴國小

六甲 溫郁苓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網際博覽會,華老師會先跟我們講這學期會做什麼?也要注意什麼……等等。有的時候華老師和艾老師會教我們中午來電腦教室來用資料!

        從上學期到這學期我學到了很多有關祖靈祭的東西,而且,在這裡也非常的開心~~~很高興自己學到了很多知識!!也非常謝謝華老師和艾老師利用他們中午午休的時間來教導我們!

見晴國小

六甲 高瑜琦

        我很開心,因為第一次參加網際博覽會,認識很多傳統文物,每一天中午我們都要去電腦教室打字或畫傳統文物。我們有畫祖靈祭裡面的祭司,祭司說了很多關於傳統文化的東西。我學到了要專心和有關於祖靈祭的祭品。

        也非常謝謝艾老師、華老師教我們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我很開心來到網際博覽會做東西,希望下一次還可以再來參加。

 

見晴國小

六甲 許佩萱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網界博覽會,我們之前學了編織苧麻,用苧麻做成衣服,第二次是學有關祭典的之類的東西。

從以前到現在,我學到了很多,學到了有關原住民太魯閣的東西,像:織布、編織籃子、原注民的禁忌、原住民的文化等......。還有出去訪問老人家,那是我覺得很好玩的地方。因為可以出去訪問老人家,又還可以透過網路視訊跟去訪問的人互相溝通,我們又可以聽的很清楚對方再說甚麼,也可以知道那位老人家是誰。我很開心我學到了很多有關原住民的東西。

 

見晴國小

六甲 何孟媛

        從以前到現在,我學到了很多,我有學到了有很多,有:織布、編織籃子、原住民的禁忌、祭典、原住民的服飾等等...我有參加兩次「新白楊文化資訊社」,第一次參加時我覺得很好玩呢!那時我們有教到訪問祭師,訪問時我還負責錄影呢!

(一)目標與宗旨

        教育是開展學生潛能、培養學生適應與改善生活環境的學習歷程。參與台灣網界博覽會,讓我們團隊的每一成員成長茁壯,培養學生九年一貫理念的實踐,從研究主題確定之後,從指導老師、社區人士及學生志工立即賦予神聖與傳承的使命,要去揭開神祕的太魯閣祭典儀式文化,過程中融合了耆老智慧、專家文獻、學校社區及資訊科技,讓研究過程及內容得以完整精緻呈現。

(二)教育內涵

    研究完這份主題網頁報告之後,對應九年一貫教育理念的內涵時發現,所敘述的涵養內容不就是團隊們親自體驗經歷的過程嗎?並節錄說明於下。
一、人本情懷方面:
團隊們會先了解自我的能力,並尊重與欣賞他人不同的特質及不同年齡文化的差異。
二、統整能力方面:
打破現行教室學習的模式,帶著學生社區走透透,我們不要嚴肅與規範、破碎的知識及死背的記憶,我們要的是理性與感性的態度、知行合一的實踐及人文科技之整合。
三、民主素養方面:
透過採訪提升自我表達與人溝通能力;透過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寫下訪談紀錄與心得上傳;透過團隊分工合作各盡其職;為文化傳承努力,積極參與社會文化活動;透過智慧財產的認識養成守法的習慣。
四、鄉土與國際意識方面:
從苧麻栽種與取苧麻紗原料及植物染的過程中,我們創造鄉土風情貌、生態保育的愛國心,這種歷程絕對可以與其他國界分享。
五、終身學習方面:
在不斷的採訪與紀錄當中,我們已經漸漸領會到學習如何主動找尋資料、彙整資料、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透過資訊媒體與語言的結合,讓學習的成果具有保存與延續的價值。

(三)資訊科技的運用
 

使用科技

使用內容

(1)網路電話

連絡團隊成員及訪問受訪者前的溝通工具

(2)電視

欣賞95年、96年萬榮鄉民俗技藝活動成果影片

(3)攝錄影機和數位相機

記錄社區踏查及民俗活動的好伙伴

(4)掃描器

學生作品及參考書籍圖片選用的工具

(5)錄音筆

紀錄受訪者完整口述內容及訪問後彙整文字紀錄的重要工具

(6)電腦軟體

FrontPage 2003,PhotoImpact 8,EasyPHP+Xoops伺服器,ACDsee圖片管理, 半日通Midi製作軟體,CDex音樂轉檔軟體…等

(7)書籍、期刊論文

有關太魯閣族祭典儀式文化的參考書籍及受訪者提供之研究論文

(8)實地採訪

年邁的受訪對象要親自登門拜訪,將口述資料完整記錄

(四)鄉土大使角色

         首先,先從數位小英雄自己本身以學生的角度去看,這次的研究,真的在很短很短的時間學到很多很多的知識與技能,有同學會問 他們,你們數位小英雄到底在做什麼,剛開始他們會說打電腦,但最後他們已不再這麼說了,因為走過太多地方,訪問太多的人、寫過太多篇的心得 及使用學校各式各樣最新的資訊設備…等,只能說他們真的有此榮幸能參與這項有意義的活動。

        感謝花蓮縣秀林鄉銅蘭村地方耆老許有祥先生、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地方耆老陳林宗義先生接受訪問,您們對於感恩祭的專業知識提供我們很多的協助,也讓我們學習到豐富的太魯閣族文化。

  感謝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地方文史工作者同時也是慈濟大學人類學碩士的旮日羿˙吉宏先生接受訪問,從您的<即興與超越:Seejiq Truku村落祭典與祖靈形象>中,我們能夠完整的瞭解感恩祭的演變,使我們獲益良多。

  感謝胡清香女士,您所編著的<花蓮縣瑟奇克亞族德路固群傳統歌謠集>內容完整的傳達出太魯閣族傳統音樂的原味。從您所採集到的音樂中,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迴盪在遼闊山林間的澎派與悠遠,我們能夠接觸這樣的音樂,真是何其有幸啊!

  感謝花蓮縣萬榮鄉公所、花蓮縣秀林鄉公所舉辦太魯閣族感恩祭活動,讓我們和許許多多的人得以接觸到充滿活力的太魯閣族傳統文化。

        我們是新白楊文化社的一員,文化傳承的小尖兵,這樣的工作我們會持續下去,只有社區與學校密切的互動,在地文化就不會消失。

(六)智慧財產的認識

        每當做完一件訪問時,我們會努力地整理自己的心得報告,雖然只是短篇的文章,但我們覺得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憑空想像很難真實呈現紀錄。老師還做了有關智慧財產權機會教育說明,也讓我們認識智慧財產的意義,當然網站內容引用時我們都會特別小心,所使用的內容,如文字、照片、插圖、音樂、影音動畫或其他素材等,會註明來源出處,為了尊重受訪者授權使用的資料,會附上文獻出處及同意授權書。

(七)發現、教訓和驚奇

很多人為他們自己的理想而堅持下去,受訪對傳統祭典儀式領略豐富的耆老及學者,如紅葉村陳林宗義族長、萬榮村鄭阿源村長、銅門村頭目許有祥先生、音樂採集胡清香女士及旮日羿•吉宏學者...等,發現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堅持自己想做的事,在他們所累積下來的智慧,被我們重視與發掘時,他們展現的那股敬畏祖靈、自信勇氣及專業態度是平常生活中看不到的,他們散發一生中知識的能量,撼動著我們一步步走向文化與社會領域的大禮堂。唯一讓我們覺得應該記起的教訓就是研究時間掌控的不當與族語溝通的能力需再加油。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學生

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攝影

訪談內容紀錄

編輯書面資料

擬定訪問大綱

上傳心得報告

收集資料

50%

指導教師

召開工作小組會議

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電腦技術輔導
填寫進度報告

30%

家長

聯繫其他社區受訪對象

計畫內容諮詢及翻譯工作

5%

社區居民

專家學者

(1)訪問各地曾經參與祭司的耆老及研究此領域之學者。
(2)提供相關書面及歌謠資料。

10%

慈濟大學醫學系

週六及寒假期間提供資訊媒體之認識與體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