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發展 \ 經典回顧

經典回顧
士中2018年10月20日星期六,一早我們在士林捷運站集合,老師帶我們搭捷運前往國父紀念館站,再步行去松山文創園區,參觀「電力大地」—臺灣電力文化資產保存特展 (Power Infrastructure as Landscape- Taiwan Power Cultural Heritage)。

松山文創園區「電力大地」展覽

參觀前的大合照

士中走進古色古香的展場,就看見入門處的曲面滑坡,讓人忍不住想衝上去,上面由高而低順著曲面而下的文字敘述,是各個水力發電廠的名稱及發電量,看到這個展板,我們才知道大甲溪的發電量是所有水力發電廠中發電量最大的。坡道周圍還擺放許多高塔礙子,我們後來訪問台電的工作人員,才知道這些形狀特殊的礙子有絕緣作用。

有絕緣作用的礙子

水力發電廠的名稱及發電量

士中為我們導覽的是從大甲溪發電廠退休的鄭郁邦廠長,他為介紹台灣電力發展的歷程,他語重心長地說從事電業的人努力工作,大家才有便利的生活,工業的發展也需要電力的支持。因為電力是屬於公共建設,電力的規劃必須領先社會發展五年甚至二十年,因為一座電廠從規劃,到建設完成可以運轉要將近十年的時間。

鄭郁邦廠長導覽照片

觀看水力發電廠老地圖

士中展場主要是介紹水力發電,這是台灣最早期主要的發電方式。展場分成五個部分:「川流地景」、「水力地景」、「眾聲地景」、「山塔地景」以及「記憶博物館」。現場有許多老照片,和年代久遠的設計圖,在鄭廠長的介紹下,我們更明白這段百年的電力發展過程。參觀時,我們拉開布幕走進去,就像走進隧道,解說看板和紀錄片說明了如何開鑿隧道引水發電,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讓開鑿隧道更有效率更安全。

東西輸電線路耐風雪的鐵塔
(來源:台灣電力文化資產保存特展)

現場有人示範攀登鐵塔

士中現場甚至有一座鐵塔,我們看見有人示範攀登鐵塔,可惜體驗活動限12歲以下才能參加,所以我們只能看小朋友爬了。想到以前為了搭建起橫跨中央山脈的輸電線,工作人員必須在深山裡搭建鐵塔並拉線,真是艱辛。

觀察控制發電設備的旋鈕

觀察水輪機構造

士中記憶博物館的展區讓我們見到許多古老的設備,有各種電表、照相機、電話、門牌…等。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字機,竟然要一個字一個字挑出來排上去,比起現在的電腦鍵盤打字,以前的人真是太辛苦了!能近距離看到這些過去長輩口中所說,或是電影場景中的骨董,真讓人覺得不虛此行!最後我們開心的拿主辦單位送給我們的明信片蓋上紀念章,收穫滿滿的踏上歸途。

各種古老的設備

觀察古老的打字機

蓋紀念章

三個小時的參訪活動真是收穫滿滿

 

 

◎橫幅內容:台電輸配電高壓電塔。

© 2018∼2019台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