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展望 \ 智慧電網

前言
士中
2018年12月5日位於台電大樓一樓的智慧電網展示場揭幕,展示未來電力發展的願景。我們在12月25日下午,搭捷運到台電大樓站,步行至台電大樓參觀智慧電網展示場,之後再訪問台電公司的發言人徐造華先生。

在台電公司前

與配電處陳處長、許副處長合照

士中智慧電網展示場分成六個展區,分別是「智慧用戶」、「自給發電」、「友善創能」、「智慧調度」、「智慧配電」及「發展願景」。由於當天是聖誕節,我們一進入展示場,親切的配電處陳銘樹處長就接受我們的訪問,並讓導覽機器人Pepper唱歌跳舞歡迎我們,真是太新奇了!之後我們依序參觀各個展區,雖然展場不大,但在工作人員詳細的解說下,大家都大開眼界,感覺像是看到未來的世界。沒想到我們的生活中不只是使用智慧手機,連電力的供應與應用也變得很有智慧呢!以下是我們參觀智慧電網展示場的重點紀錄。

機器人歡迎我們到展場參觀

機器人與我們互動,猜同學的年齡

智慧電網
士中
電廠發電後從高壓電塔、變電所、電線桿、變壓器,最後才來到我們的家中。傳統單向傳輸的過程中,用戶及設備並不會向電力調度中心回報即時的用電需求及狀態,倘若瞬間用電量大或發生天然災害,可能導致用戶停電,且較難及時修復。再加上現在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大量間歇性發電的再生能源並聯於傳統的電網系統,若兩者資訊不流通,容易因為電壓急遽上升而超過區域運轉電壓的極限;另外間歇性的能源會造成調度困難,對於台電未來想維持電力供需的平衡越加困難。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套現代化的新系統「智慧電網」將傳統電網及控制中心升級以解決再生能源的 併網問題,讓電力的運用更有效率也更穩定。


說明微電網概念

士中「智慧電網」圍繞在「創能」、「儲能」、「節能」與「穩定供電」為主軸進行發展,透過建立完整的資訊通訊系統,讓供電端與用戶端能夠雙向溝通,掌握每一度電的流向。在創能方面,台電致力於增加再生能源的併網容量及占比,也研擬利用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加強對於再生能源發電量的預測能力及分析未來的用電需求。並透過智慧調度進行發電機組的排 程,解決再生能源供電波動性的問題,達到電力系統的供需平衡。在儲能技術方面,當再生能源佔比提高時,儲能技術可讓間歇性的再生能源變成穩定又容易調度電力。如果再生能源生產過剩能夠暫存多餘的電力,等到電力不足時再行施放,進而提升火力發電機組的運轉效率。現在台電正進行儲能技術的應用,選定場域建置儲能設備並推動儲能系統商業化,鼓勵民間設置大型儲能設備,提高整體電能的利用率。除了供電的智慧化還要著手於用戶的節能推廣,使用智慧電表、智慧家電可讓用戶了解自宅的電費試算、用量分析、節能建議等等,達到智慧家庭的概念。這些資訊回傳給系統後,台電也能藉此了解各地的尖離峰時段,推動需量反應鼓勵用戶在尖峰時段減少用電,離峰時段移轉用電時間,達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觀察社區微電網模型

士中最後,為了確保智慧電網的穩定供電,設置能夠在災害時維持區域內供電的「防災型微電網」 以及使用資通訊技術建置智慧型變電所及配電自動化系統打造完整資訊流。當電力中斷時,台電能遠端掌握及迅速改變供電路線以縮短停電時間,不僅降低人力成本,更能提升供電可靠度,因應政府推動能源轉型之目標。防災型的微電網建置在離島或是偏鄉時,搭配發電和儲能設備,就能避免或減輕天災時,停電造成的不便。例如烏來的福山國小鄰近區域,在蘇迪勒颱風期間,因天災和道路中斷,曾遭遇停電17天,現在台電公司已經在當地建置了防災型的微電網,後來又再次遇到颱風時,微電網能夠維持自給供電28小時,直到台電公司搶修復電後恢復併聯市電。


觀賞防災型微電網的介紹影片

士中2025年將實現再生能源佔比達20%、天然氣50%、燃煤30%的發電結構。智慧電網的發展將是這項目標的關鍵因素。所以我們必須利用創能、儲能、節能的概念並導入先進電子設備、物聯網、大數據、資訊技術與再生能源管理系統,讓台灣擁有一個善用綠能、高品質、高效率和環境友善的智慧化電力網。

 

◎橫幅內容:台電輸配電高壓電塔。

© 2018∼2019台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