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種籽˙找種籽

     在訪問完種籽設計後,我們感受到手繪與文字的力量,種籽設計重視農業、飲食文化、關心土地上的所有生物,這樣的理念, 在我們專訪完種籽設計後,也像一顆種籽埋進我們的心田裡,當帶著反思的角度來探究我們想要延續探究的議題,更重要的就是找到答案,必須親自去觀察、與人對話,甚至找到專家, 釐清自己發現的問題,然後,你才能把你汲取到的各種知識,運用繪畫以及文字,影響更多的人。


     我們也是一群喜歡畫畫,探索在地的學生,因此我們從種籽設計得到了一顆可以透過自己的行動影響社會與環境的種籽, 我們帶著種籽,尋找種籽,我們開始了一場探究時令飲食與生態保育之間關連的研究行動:


1.都市裡哪裡可以尋找節氣感?走進菜市場就對了。
2.農業技術這麼先進,為何節氣飲食還是這麼重要?
3.什麼是友善農作與里山倡議,我們可以從生活中那些方面支持?

實小孩播種籽「友善農作」、「時令飲食」探究-中興大學農業推廣系訪問

照片提供/拍攝:羅佳羚老師


帶著種籽˙找種籽

「種籽設計透過他們的行動,將設計品化成一顆小小的種籽,種閱讀者的心中。」

「而這顆種籽在我們心田發芽,我們帶著萌芽的種籽,往友善農作與節氣飲食的里山知識前進,帶著種籽,找到另一顆等待萌芽的種籽。」

     在與種籽設計對談後,我們了解,他們設計的理念與關注的議題是紀錄本島上的飲食、節氣、生態,在訪問的過程中,我們知道,種籽設計也剛剛結束一場與林務局 和花東地區原住民部落合作的「花東里山生活展」,里山倡議如何實踐,而節氣飲食為什麼重要,友善農作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態,這些概念都引發我們更多的好奇



1.菜市場找節氣

第二市場&第五市場

108年9月20日;108年10月25日

2.關於友善農作與時令飲食的專家

中興大學農業系系主任  董時叡教授

108年12月11日

3.里山倡議-台灣的龍貓森林

李璟泓老師

108年12月18日


照片說明:第二市場找節氣花絮/羅佳羚老師攝影

影片說明:第五市場菜販阿嬤教我們怎麼處理茴香菜
影片側錄:羅佳羚老師

菜市場找節氣:
秋分的第二市場與
霜降的第五市場

參與者:實小孩播種籽小隊成員

時間:108/09/27(五)&108/10/25(五),8:00~9:20am

市場百味,菜從哪裡來

     在10月25日,老師帶領著我們到學校附近的第五市場。 第五市場和第二 市場非常不一樣,第五市場的生鮮,其他商品都非常地多元。當我們要開 始進入市場,我們看到了一位買菜的阿姨向在地小農買菜,令我們驚訝的 是阿姨買一大袋的菜,竟然只要三百元!我們馬上向前開始問問題。 原本大家覺得在路邊賣菜的人的菜,品質應該都不太好,但是我們走過 去一看,那位阿嬤的菜竟然擺放地整整齊齊,而且菜的品質也不錯,我們 一問,原來是她的女兒和孫女在太平自己種的,原來是在地小農啊。另外一家菜販也告訴我們, 因為現在有許多消費者特別在意出產 地,以及食安的問題,所以我們得到的答案有些是自己種的,有些是雲林 溪湖批發的,讓我們更確定食品的安全。

市場魅力

     接著我們進到了第五市場,解散後,我們分成兩組開始訪問。首先,我 們去訪問一攤菜攤的叔叔,他跟我們說,他和他的爸爸在這裡賣菜已經賣 70年了,他說是因為傳統,所以才選擇這項工作。而這份工作讓他感到最 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和客人聊天。

節氣飲食的好處?

      我們採訪了明金菜圃,老闆從我的問題表示,他會選用當季、當時令的蔬果。因為他覺得,當令的食材、蔬果又便宜又好吃。這反映了現在的一個議題, "應不應該選用當地食材"。比如說:西瓜是比較寒的水果,所以在夏天吃西瓜比較可以消暑。所以當季食材、蔬果較便宜較好吃。所以我們買食材的時候,可以選用當季食材。 上次,我們到第二市場訪問時,有攤販告訴我們:「本來高麗菜只有秋 季和冬季有,但農夫把高麗菜移到高山上,就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了」。因 此我們訪問了消費者,發現夏季和冬季價格差了20元。我們最後詢問了賣菜的攤販會不會依據節氣吃食物,攤販都說會,因為 時令食材比較好吃,農藥少,還比較便宜。

市場就像一本活百科

       當我們進入市場時,發現第五市場和第二市場有很大的不同。第二市場 除了販售生鮮外,還販賣了小吃;第五市場除了販售生鮮,還販售了衣服、壽司、珠寶和甜點小吃。 學習單裡面有一個任務,我們到了菜攤詢問老闆芥菜的料理方式,而老闆很直接地說:「芥菜就 加薑加排骨煮湯就好」。 而霜降有句諺語:「九月起九降,臭頭仔無地藏」,它的意思是缺點無法 隱藏,非常有趣,節氣的季節感也有其俚語,長知識了!第五市場的攤販都很親切,都熱心幫我們解答,他們會依照節氣吃食物 ,他們覺得本來就要吃時令食材,時令食材會比較好吃、便宜,又安全。 另外,這次的採訪讓我們知道「九月起九降,臭頭仔無地藏」,這個俗 語的意思是缺點無法隱藏。就用臺語解釋這句俗語,但我們卻聽得一頭霧水。當他發現我們聽不懂臺 語時,他很生氣地罵了起來,大家都被嚇到了,原來他是想到我們這一代 的小朋友都不會講臺語,這樣下去臺語會失傳,因此覺得很生氣,也讓我們反思母語流傳的問題。沒想到逛菜市場,有這麼多這麼多有趣的事情值得我們去探索。


友善農作與時令蔬果的重要:
中興大學農業系教授
董時叡訪問

參與者:實小孩播種籽小隊成員

時間:108/12/11(三)14:00~16:30


萬物都有生理時鐘---
如果要你每天都熬夜,你會受不了?那麼植物也一樣!

      中興大學農業系董時叡教授針對時令飲食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看法,董教授請我們想想:「按照季節吃時令蔬果有什麼好處?」。 先幾個問題:「你們晚上幾點睡覺?」,有九點、十點,還有二點的。但是教授卻說,古代的時候生活型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差不多五點多、六點多天黑的時候,就要上床睡覺了。 但是現在大家為了讀更多書、玩更久的電動,而故意喝什麼咖啡啊!紅茶啊!吃什麼巧克力啊!之類的,讓身體到十一、二點都還不會想睡。但對身體好嗎?答案是否定的,這樣子做對身體一定不好。 人有時生理時鐘,植物也有植物時鐘。科學家為了讓植物可以在不是時令的時間可以吃到,但是卻會造成全球暖化,還是不要多吃好!教授就說:「蔬果就像你們一樣,如果不在時令時種植,就會需要用其他方式改良, 植物不但容易生病,還會營養不良,農夫種植的成本會增加,還會製造碳排放並造成全球暖化,因此我們應該多吃在地食材和時令食材。

台灣好野菜---野菜很重要嗎?

      「野草或野菜 對我們的自然環境種不重要?」 野草跟野菜對我們的自然環境的幫助是,這樣我們的大自然的土壤養分會比較多元、營養。 那野草跟野菜的差別則是確定人類會食用的是葉菜,不確定人類可食用的是野草。那你們有想過野草和野菜之所以可以長得好的原因嗎?有三個因素,第一個是因為大多數的人都不懂野菜的知識, 因此不會去管它;第二個則是因為在野菜生長的地方,通常都不會有人在那裡,所以也不會有人去觀察到它;第三個就是:動物不喜歡,那人也不會喜歡,也因為這樣他們就能好好的生存在棲地裡。

友善農作和里山精神

      我們的飲食都是來自於這片土地,如果我們善待土地,尊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種動植物,里山倡議就是因為人類也是生態的一份子,我們同居住在這裡,但我們可以靠我們的智慧創造創造共存、共生、共榮,生生不息的地球。 什麼是「里山」?教授說「里山」是日本創造的詞,英文叫做satoyama,他說「里」是指村莊,村莊裡一定會有人, 所以里山是一個要有人的地方;而「山」則是有機的、較簡單的意思,代表里山指的是:一個地方不要受到太複雜的東西影響,裡面的農作物也不能用農藥,最重要的是要有人。 為什麼要有人呢?人雖然只是生態的一部分,但因為是人破壞了原本的生態,所以現在必須去將它恢復。因為如果讓大自然自己恢復,這樣不但沒辦法把生態恢復完整,動物們也可能會受到傷害。教授說:生態觀點不能只以人為主。


照片說明:中興大學訪問花絮
拍攝者:羅佳羚老師

中興大學農業推廣中心花絮-照片人物;董時叡教授
拍攝者:羅佳羚老師


照片說明:李璟泓老師分享龍貓森林的概念以及他的實踐-通霄大田鱉米
拍攝者:羅佳羚老師

照片說明:與李璟泓老師合照
拍攝者:羅佳羚老師

里山倡議---台灣的龍貓森林:
李璟泓老師

參與者:實小孩播種籽小隊成員

時間:108/12/18(三)14:00~16:30


奮不顧身的投身里山倡議,人類唯有創造共榮的生態,才是對人類最好的選擇

     李璟泓老師是一位力行生態保育的專家,因為有一次朋友告訴他在苗栗發現了消失已經的田鱉, 老師火速趕到現場,發現居然還有一塊世外桃源,在通霄鎮的烏眉里,因而買下這塊保有自然生態的淺山地,進而熟識了居住在當地的老農夫、老農婦,而老人家也因為李璟泓老師對環境的尊敬和愛護而感動, 老人家們甚至在下雨天都會特別看看田鱉有沒有淹到水,為了搶救「指標性」生物、甚至在雨天幫田鱉架上竹竿。李老師說:「現在田地的價格都在亂漲,以前的地一坪只要五萬,現在已經漲到二十萬了,大部分的人都買不起。」 而那些買得起的人都只會把田地蓋成房子,所以李老師才會想把地都買下來,但重點是:要先有錢。於是他去向銀行借錢,以後再慢慢還。而他會有這樣的想法是某一年到日本參加一場關於自然生態的研習活動,了解了龍貓森林的理想,想到日本人都開始做了! 台灣擁有這麼棒的淺山區,政府卻還是只有開發兩字,因此決心從自身做起。

當我們停止開發,動物就會慢慢回來,生態也會漸漸豐富

     老師說他在田裡有裝自動攝像機,因為有一天他在巡田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個腳印。那時老師馬上放了一個十塊當比例尺,並且拍下來。 老師說腳印沒有爪痕,所以他覺得可能是類似貓的動物。為了要確定是什麼動物,所以老師決定要裝自動攝像機。一開始,老師用自動攝像機拍到了幾隻調皮又可愛的貓。牠們會去自動攝像機前面拍照, 讓自動攝像機的記憶體都占滿了貓的自拍,也讓璟泓老師非常生氣。(笑著說) 在這麼多次的拍照後,終於有一次在夜晚時拍到了石虎,老師一看到非常開心,在他拍完石虎後,陸陸續續看到了許多生物,像是白鼻心、食蟹獴、麝香貓、鼬獾等,因為當我們把山林還給動物,他們就會漸漸回到這個地方。 璟泓老師說他錄到這麼多動物,代表了現在的大自然正在恢復,也代表生態也在恢復;他還有說人是在跟大自然借地,所以我們總有一天也必須把地還給地球。

建設不能只從人的角度出發

     李璟泓老師在台灣看到許多的石虎被路殺,尤其在中部地區,石虎的路殺最為嚴重; 甚至有些人、民意代表因為覺得石虎妨礙建設,所以有些人會在石虎的指示牌上塗鴉、噴漆,讓石虎的指示牌被破壞。李璟泓老師也看過無數次,一些小動物掉進水溝裡,卻抓不出來。小動物在裡面走來走去, 找不到出口就死在裡面了。李老師出國看到沖繩、西表島水溝內側加上斜坡,讓小動物掉得進去,爬得出來。石虎被路殺的事件頻傳,讓石虎的數量大幅減少,李老師想要建議政府在馬路上設置噪音磚, 車子經過就會發出聲音,石虎就會被嚇跑,讓石虎不會被路殺,讓石虎可以重回大自然。老師在分享中有提到,沖繩西表島馬路上會突起,製造聲音,讓動物聽到,就可以減少路殺。 水溝會有一邊每隔三十公尺就設置樓梯,供動物爬回森林,又不會爬到馬路上被車子撞到,造成動物受傷或死亡。 在台灣,人們為了防止淹水,製造了很多水泥水溝,但是野生動物一掉進水溝,就爬不出來了,只能在裡面慢慢地死去;因此李老師就向政府機關反應,希望能在水溝裡加裝水溝,能讓動物爬回森林。 台灣有上百隻石虎被路殺或被捕獸夾夾傷,所以李老師和其他人就設置石虎警示牌,但當地居民都會噴漆或破壞牌子。李老師說:「因為民意代表會告訴當地民眾,就是石虎害你們不能開發, 土地也只能賣少少的錢,所以民眾會去破壞警示牌」。這實在是個兩難的問題,希望當地的居民可以知道淺山保護對人類也有好的影響,那麼,也許他們會更願意加入保育的行列,而你我都可以有影響力。


這裡開始加上插畫和心得

回到專題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