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Adobe Flash player

綠建築示範基地參訪活動

活動目的:

  我們透過向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發展協會送交『我愛綠建築-台北市私立復興小學校內活動』合作計畫書的方式,希望能利用課餘時間,參加綠建築示範基地參訪活動,透過實地踏查身歷其境,從中了解「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綠建築的重要精神。


▲透過向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送交『我愛綠建築』研究計畫書的方式參訪綠建築示範基地活動

活動日期:

101年10月14日(日) 09:00

101年10月27日(六) 09:00

101年10月28日(日) 09:00


參訪活動申請窗口: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 95 號 3 樓 電話:(02)8667-6111 #177 許雅芳 / #181 陳志豪 網址:www.taiwangbc.org.tw

活動地點: 1.北投圖書館   2.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3.淡海汙水處理廠


設  計:吳明修建築師事務所 

基地面積:13015 平方公尺 

建築面積:3579 平方公尺 

樓地板面積:43664 平方公尺 

實際建蔽率:27.50% 

建築構造別:鋼骨、鋼骨鋼筋 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構造 

樓層數:地下 3 層,地上 14 層 

建築類型:觀光旅館類建築 

申請版本:2001 年更新版 

通過指標:6 項指標 綠建築設計理念 本建築包括住宿棟、集會棟、教學棟等三棟,提供公務人員及一般 民間團體訓練講習與住宿餐飲服務。建築量體以南北向配置,降低 東西曬之影響。鄰接辛亥路一段側之土地,共留設 2,000 餘坪之空地 作為都市綠地,不僅種植多樣性喬木、灌木,並保留近百年樹齡之 蒲桃老樹,塑造出公眾休憩活動空間。

綠建築等級:黃金級

生態綠化設計

        本基地法定建蔽率為 40%,本建築物設計建蔽率僅為 27.5%,儘量將空地綠化、留設水池,並將其延伸至地下庭園。基地內共留設約 4 公頃土地未開挖地下室,以提供植物生長所需之土層,庭園部份採 用覆土手法;基地與鄰道路人行道以親和性花圃銜接人行道上之小 喬木以延續生態足跡至基地內外區域,其多層次混種綠化手法,一 方面提供人行道種植不同高度之植栽,另一方面亦可有效阻隔都市 噪音。

基地保水

        基地約 4 公頃未開挖之土地提供植物生長所需之土層,設置多處水 池,以雨水及游泳池溢流水作為庭園澆灌用水,並舖設透水舖面。 基地四周及庭園的透水性舖面讓雨水可以滲透到土裡,一方面降低 排水系統負荷,一方面涵養地下水,有益都市微氣候的調整。

日常節能指標

        外殼節能:配置是將住宿棟配置於基地北側,坐北朝南,南側則配 置會議棟及教室棟。住宿棟與教室棟之連接,是以雙層高的玻璃天 橋作連絡道,在教室棟前作一玻璃圓錐形尖塔,作為交通的樞紐亦 成為中庭的視覺中心,圓錐形尖塔特意置於教室棟牆影下,以期夏 天不致於溫度提高。住宿棟建築物南向採雙層牆設計,除可達到遮 蔭功能外,雙層牆間之氣流亦可達到降溫效果。

二氧化碳節能指標

        本建築物共分三座量體,建築外型大致規則,建築設計採模矩化規 劃,詳細統合每個細部的合理尺度,減少材料餘裕與空間浪費。集 會棟為鋼骨構造、住宿棟為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教學棟為鋼筋混 凝土構造。建築物施工採逆打工法,以縮短工期並減少污染;內部 隔間採用輕隔間構造,外牆採 PC 板設計,廁所與浴室採用整體衛浴 規劃,庭園花台邊牆面磚則使用再生建材,有效減少 CO2 排放。

汙水垃圾改善指標

        污水指標:本建築的污水處理設備設於地下層,住宿棟的自助式公 用洗衣間設於地下三樓,將廢水排入廢水槽,再進入下水道,另於 專用廚房設置一大型的油脂分離裝置。 垃圾指標:於地下三樓設置垃圾冷藏設備,配合環保清潔車每天將 廚餘及一般垃圾予以清運。(資料來源: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上圖為陳海曙教授指導我們的團隊成員了解綠建築的概念(本圖由綠色奇蹟隊提供)

----------------------------------------------------------------------------------------------------


        汙水處理場藉由雕塑性手法傳達「建築本身即為一件大型公共藝術」的想法,打破污水處理廠建築方正單調的傳統造型,並可作為淡海新市鎮及淡水漁人碼頭自行車道景觀遊憩之中繼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前方那一片廣大的弧線草坪,這是利用簡報室及大廳頂層,塑造出壯闊的弧面大草坪,運用優美的弧線讓建築富有動態活潑的感覺。

        建築西側原本的地勢較低與外部基地形成高差,外部空間利用回填土填高至與外部道路平高,開放為一般民眾可自由參觀之綠地公園。並配合生態池及溪流之自淨流程,呼應污水處理之功能使用,打破傳統污水廠生硬之印象。建築以T 字形的方式配置,將前方的簡報室屋頂設計成一個弧形的大草坡,並配合後方兩量體交錯,相互交疊出豐富的動線變化。並將戶外空間區分為:丘陵地形區、河谷溪流區以及平原廣場區。

綠建築等級:黃金級

生態綠化設計

        基地內的綠地面積比例高達3 8 %,並以多樣化的植被、水文、氣候、空間來提供多樣化的綠地品質,設計生態水域環境及不受人為干擾的多層次生態綠化,創造小生物棲地的環境、水池的自然護岸,創造豐富的生物基盤。基地綠化面積達4 3 4 3 m 2,選用台灣原生種及誘蝶誘鳥之植栽、複層綠化等手法。基地保水方面設有高比率綠地供雨水滲透,創造基地內優質之微氣候環境。基地規劃生態水池及蓄水容量達2 3 9 m 3, 具備滲透型功能的滯洪池, 可於雨量大時蓄洪,達都市防災之目的。

節能設計方面

        本建築前方的弧線草坪位於簡報室及大廳頂層,除了景觀美化的作用,也可以形成良好的隔熱效果。在立面的開窗設計上則引用了「管狀元素」,將左側入口鑲以圓型套管式窗戶,以產生水管之意象,並以大型套管作為主要出入口,除呼應排水幹管之造型外,也反映本案之使用機能,其餘開窗皆有外遮陽設計。空調節能由專業空調技師設計,以符合綠建築規範,減低冷氣使用率,節省電費支出。照明節能方面,建物為自然採光設計,室內牆面及天花板採用高明度顏色,提高照明效果,使用高效率燈具並加裝電子式安定器,以達到節能的目的。

減廢設計方面  

        氧化碳減量設計: 建築內部設計輕隔間牆。在空調與電氣通信線路設計方面, 採用明管式設計,未來維修時不會傷及所有裝潢與結構軀體,有助於建築壽命的延長。 廢棄物減量設計: 基地開發案以基地土方平衡設計、營建自動化、污染防制措施等三個面向考量,務必將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營建廢棄物降到最低。

健康設計方面

        隔音環境方面採用較佳隔音性能之氣密窗,以阻隔外界干擾音。光環境方面透過適當配置讓所有居室空間皆可自然採光。通風換氣環境方面採適當居室深度及對拉窗,使所有室內空間皆可自然通風引入新鮮空氣。室內裝修全面簡單粉刷裝修,減低有害空氣污染物之逸散。設有雨水貯留設施,全面採用經省水標章認證之省水器具以節省日常生活用水量。雨水、污水分流設計,所有生活雜排水管均確實接至污水處理設施,並設有專用洗衣排水管接至污水系統。垃圾收集區有垃圾分類筒及充足運出空間,並於外圍種植美化綠化之植栽,除維護環境整潔外亦可美化基地。(資料來源: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上圖為陳海曙教授指導我們的團隊成員了解綠建築的概念(本圖由綠色奇蹟隊提供)

綠色讀書會

活動目的:

到底北投圖書館具有甚麼樣的「魔法」?蔚為風潮,並入選全球最美的25座圖書館,原來是「綠建築」的魔力,「甚麼是綠建築?」指導老師和我們一起上網找資料,最後我們決定從實地踏查、書籍、新聞剪報、影片等來研究綠建築的重要與好處。

活動時間:

每周日「綠色讀書會」我們都會一起閱讀「有氧建築」,討論研究綠建築及成功案例

活動記錄:


▲老師導讀有氧建築,並以北投圖書館的案例,告訴我們甚麼是綠建築和
EEWH「生態、節能、環保、健康」九大指標。


▲我們專訪北投分館的設計者張清華建築師,也幫我們導讀了一堂「有氧建築」的課程,非常有趣


▲為了瞭解綠建築的重要和定義,我們除了閱讀率建築書籍外,指導老師也要求我們上網找一些和綠建築、地球暖化的相關影片,大家一起觀賞、討論,希望能經由書籍閱讀、影片欣賞,加強我們的課外常識


▲華視&公視的綠建築相關影像記錄


後  記:

  「有氧建築」這是一本非常專業的工具書,剛開始看有些難,但因為每次的讀書會老師都會先指定閱讀範圍,然後每週四我們一起討論,了解有關綠建築及北投圖書館的設計案例,讓我們覺得北投圖書館猶如『開在北投公園的一本書』,從這本書中,我們了解到「北投公園裡的大樹屋」是如何完成的:如果你問我「是否想要擁有樹屋?」我一定會回答「想要」,因為建造樹屋不只是一個小孩的夢想,從建築師追夢的過程中,從樹中我們學到生態發展之道,永續環境的道理及發展成為「綠建築」的道理。(哲安)


  「與自然對話-會呼吸的房子」我們的寶島-台灣,已經變成了一個被鋼筋水泥的高 樓大廈給佔據的島嶼。原本是多麼自然美麗,過度的現代化與科技化,卻讓她蒙上了一層陰影,氣候上升異常,每逢大雨必淹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一棟設計不良的建築物,不但會讓人住得不健康,浪費能源,更會影響環境。一群用心的建築師,正在改寫好房子的定義,努力創造新的建築環境。在潺潺溪水圍繞的北投圖書館,我們可以坐在戶外一邊看書,一邊享受林間微風的吹拂。我最喜歡椅著欄杆,對著大樹發呆,常常會見到小松鼠在我面前開心的玩耍,我都忘了自己是身處公園還是在圖書館裡。在屋內搜尋,就像在知識的森林裡尋寶,沒有高聳的櫃子擋住我的視野,通風明亮,一抬起頭,窗外樹影搖曳生姿,靜靜的陪我渡過悠閒的閱讀時光。這棟美麗的建築物與周圍環境結合在一起,就像張清華建築師所說的:綠建築就是一個環境的一個設計。(柏安)


  「我們的島〜我的綠建築」影片最後介紹了「土造屋」,來自城市的大小朋友,手裡拿著竹子,腳踩泥巴,讓人感覺更貼近這片土地。以前我會覺得,鋼筋水泥的房子較牢固,沒想到這裡 的土造屋,經過了一個世紀依然屹立不搖。我記得有一位建築師曾說過:「傳統的建築就是綠建築」,現在我終於懂了,因為古老的建築處處可以見到與環境融合的設計。其實綠建築最重要的不是符合幾項指標,也不是什麼先進的技術或科技的材料,而是一種態度,一種觀念。如果我們能把這種觀念推廣出去,人人都可以當一顆綠色種子,讓它開花結果,還給地球一個自然美麗的樣貌。(祈翰)


  「綠色魔法學校」作者林憲德教授以建築領域的專業,詳細描寫「綠色魔法學校」的設計概念、興建過程、建材選擇。綠色魔法學校原來是由很注重環保議題的企業家-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先生,所捐贈給母校台南成功大學的研究大樓。會命名為「綠色魔法學校」是有其神聖使命,希望它成為地球環保的教育基地,再由一群環保義勇軍,展開一場拯救地球母親的大作戰。(允彤)


  在拜讀「綠色魔法學校」此書之前,我以為綠建築就是高科技且昂貴的建築,一定要有閃閃發亮的太陽能晶片,殊不知崇尚自然,才是綠建築的根本。綠建築可以是更便宜、更自然、更本土的技術,回歸「營造自然通風,儉僕的建築造型,無華麗的室內設計,重覆使用的家具建材,最少管理的庭園景觀…」綠建築的精神,可以落實在各個角落,深植你我的心中。

  這群企業家、科學家、建築師、學生、志工們聚在一起,組成一個「綠建築傻瓜兵團」要拯救地球,共同打造一艘「諾亞方舟」。魔法學校已啟航,也即將啟動一系列愛地球的魔法列車。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如何打造一個人類與自然生態和諧共存的環境。綠建築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來自平凡生活中的靈感,只要善於觀察自然,你我都可以成為優秀的綠建築專家。我們這組「綠色奇蹟」團隊也期許成為綠色魔法小尖兵,將綠建築的觀念推廣給大家,為地球盡一份心力。(舒允)


註:以上使用之圖片由綠色奇蹟拍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