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英王太后的百變帽子  姑娘的帽子有婚別
顛覆傳統 鞋子變帽子 「遮耳帽」讓今冬造型絕對5星級
思考帽電一下變聰明

用十年心血 孕育帽子莊

    蔡麗敏突破自我邁向星光大道

製作拉菲亞帽的澳洲海倫•明斯基女士

帽的新聞

英王太后的百變帽子(取材於89918日民生報)

 今年八月四日才歡度一百歲生日的英國王太后。圓圓的臉,和藹的微笑是她的正字標託誌。頭上的帽子和頸上的三串珍珠項鍊,更是她出席各種場合的必備之物。

 許多攝影師都說,王太后的帽子千變萬化,而且永遠搭配完美。王太后的帽子當然是專人手工設計製作的成果。

 倫敦Chelsea街上,住著一位老婦人葛斯黛諾維爾,便是王太后的頂上工臣。王太后所有的帽子都出自她的手,也是她現在唯一的顧客,葛斯黛諾維爾從一九六九年開始為王太后作帽子,目前已經退休了,只留下這位大主顧。

 「每次王太后選好布料之後,宮中負責管理她服裝的艾芙琳艾里歐特夫人便打電話來,讓我過去取布樣。我再根據布料的質地、色彩去設計幾頂不同的帽子。王太后總是在最後要出門的時候,才看天氣、心情、選定要戴的帽子。」

 這位快樂的王太后偏愛粉色系、粉紅、淡藍、淺綠都是她偏愛的色彩,最近幾年,她更喜歡加了紗網的帽子,除了掩蓋她的年邁之外,還添增了一分神秘的色彩。

 在所有的帽子當中,諾維爾最喜歡一頂淡藍色的帽子,在一邊邊綠配有淡玉石做成的小花苞,風一吹就發出清脆的碰撞聲。諾維爾說:「王太后一定也非常喜歡,在那段時間裡,她在公開場合戴了三次,攝影記者都快瘋了。」那是王太后九十歲生日的行頭。

 今年在她的百歲生日上,她又是一身淺藍,戴上了一頂新的淺藍色紗網帽。讓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位百歲王太后的頂上風光。  <TOP>

姑娘的帽子有婚別(取材於聯合報副刊)

 大陸少數民族女性,藉著外表服飾或梳髮的改變,來表示其已婚、未婚身分的情形,十分普遍……

 數年前一位新加坡的年輕男人,去雲南石林遊玩時,因為好奇,用手觸摸了一下當地撒尼姑娘的帽角,最後竟驚動了兩國外事處出面協調,才總算平息了這場紛爭。 

婚前婚後頂上有區別

 自此之後,當地的導遊在入石林前,都會千叮嚀萬囑咐男遊客,撒尼姑娘頭上的帽角,可別輕易碰。

 撒尼姑娘的帽角為何男人碰不得呢?因為在撒尼人觀念中,那帽角是代表姑娘的「貞潔」,只容有意與其論及婚嫁的男人碰觸,而一旦嫁為人婦後,那帽上的「角」就消失了。那「角」也就是辨識已婚未婚者的標示。

 如撒尼人般,大陸少數民族籍外表服飾的改變,來反映其已婚、未婚身分的情形十分普遍。

 像苗族的未婚少女是頭戴平頂縮摺帽,外纏三角巾;婚後就改戴無底或半底覆額摺帽,外紮紫色頭帕。居於黃果樹瀑布地區的佈依族,姑娘婚前是頂纏花頭帕;婚後就改戴狀若簸箕的「假殼」。

 哈尼族姑娘頭頂上,綴有紅絲線、銀泡的兩頂小帽,戴到婚後懷孕後就要摘除。

 在大小涼山的彝族地區,想要知道姑娘已婚否,就去數數她頭頂上折疊的長形頭帕層數,若是厚厚的一疊,那肯定是頗有「婚齡」的;而若是戴著頂荷葉帽,或頂著個似一口炒菜鍋的黑帽,則是不僅已婚,且是幾個孩子的媽了。

 大理白族分辯已婚、未婚,以及是否已招贅成婚的,就看婦女新月型帽邊的白絲穗。長長飄垂身旁的是未婚姑娘,縮短了一半長度的,就是家裡招了個贅夫;而完全沒有絲穗的,則是嫁為人媳的。 

異裝異俗裝扮也不同

 要知道阿昌族婦女的年齡,就看她包頭的大小,包頭越大者,年齡自然也就十分「資深」;佤族則是細數女人掛在腰上的藤圈,圈數愈多,就離「人瑞」資格愈近。

 因「掀起你的蓋頭來」這首新疆舞曲,而讓許多人都感覺十分眼熟的那頂綴有一撮俏皮貓頭鷹羽毛的哈薩克姑娘小圓帽,是未婚的象徵,在結婚生子後,就得脫下來,換戴上頭巾。

 瑤族則正好相反,已婚的婦女才能戴以黑白兩布做成的頭巾。

 信仰伊斯蘭教的東鄉、保安、撒拉與回族,當地有首民族就告知了外人,要分辨是否是未嫁身,必須是佩戴「豆綠色的蓋頭」,只要女人入了夫家,過了一兩年,「新娘」變「老娘」時,綠色的蓋頭立即就變色為黑白了。

變法變身辮子藏玄機

 也有以「變髮」來區分,是在婚姻「牆裡」或「牆外」的。

 如藏族牧區以「碎辮子」為美,但未婚女子卻只能梳雙辮,要到結婚那天,才能把長髮辮梳成許多細碎的辮子。

 維吾爾族恰好倒過來,未婚姑娘都梳上十幾條辮子,婚後就改梳為兩條了。

 祁連山上的裕固族,未婚少女梳五至七條髮辮,已婚的頭髮改梳為三條長辮。

 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婦女,老年人梳一條長辮;中年女人也梳一條辮子,但會留上與耳垂相齊的鬢髮;未婚姑娘梳四條長辮,在初嫁還算「新」時,不改未婚時四條辮子的梳法,但會在長辮上裝飾銀幣或白色鈕釦。

 普米族在婚前,會將長辮挽於頭上,並綁上一條紅線,以示未婚身分;婚後則把那長髮辮藏於黑布頭巾內,不再輕易示外人。

 錫伯人、土家族的女人一結了婚,立刻就將長辮改梳成髻。

 畬族少女的頭髮用紅色絨線掺在一起編成獨辮,兩鬢夾上兩根銀簪,定婚後就取下一根;結了婚,則要把頭髮高高梳個髻,會戴上個筒狀高帽。

 而大小興安嶺上的婦女,則是以富麗的頭飾,來影顯自己未婚的身分;達爾族上了年歲的婦人,就用白毛巾圍裹額頭,來表示自己已「年高德劭」了,他們還會以身穿長袍的寬窄合身與否,來表明身分,年齡每長一些,長袍的腰身就放寬上幾吋。

 有「香格里拉」之稱的雲南中甸的藏族,做了婆婆有了孫子的女人,才有資格穿襯以羊毛的披肩。

 林林總總的概說下來,突然發現一件耐人尋味的事,那就是為何少數民族男性的服飾裝扮,都沒有任何已婚、未婚的區別呢?是因為沒有像女人那般的愛美,所以沒有將心思花在「變裝」上,還是另有他種想法呢?這就不得而知了。<TOP>

顛覆傳統 鞋子變帽子(取自自由時報北部新聞2008/4/24)

帆布鞋改成的帽子,顛覆一般人對於帽子的概念。(記者羅正明攝)

 〔記者羅正明/中壢報導〕全台十一所大學昨天在中壢藝術館舉辦帽子聯展,各式各樣的帽子創作令人耳目一新,甚至顛覆傳統,連鞋子都能變成帽子。首獎是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學生林書豪,作品名稱是「暝悟」。

 十一所大學計有中央、中原、清華、交通、新竹教育、中華、中國科技、玄奘、明新科技大學及育達技術、親民技術學院等。今年是第八年聯展,主題是「心手相連、華麗帽險」,上百件參展作品有搞怪、有裝飾、有創意、有前衛等。

 這些帽子都是在校內奪得創作獎後,才有機會在藝術館展出,百件作品再經總評審後,首獎是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學生林書豪,作品名稱是「暝悟」。

 他用菩提葉、斗笠、稻穗、流蘇等素材組合帽子,各自代表思考、孤傲、收穫、漂泊等意義。林書豪昨天還把作品拿給主持聯展開幕茶會的中大校長李羅權戴,由於作品太過前衛,李羅權不好意思戴,但仍肯定學生的創意。

 另中大學生黃怡傑創作的「我用腳踝都想得到」就是一例,將穿在腳上的鞋子,戴在頭上傳達逆向思考重要性。

 學生王節生創作的我們廚房萬能帽,不鏽鋼鍋、鋼刷、菜瓜布、水管、耳機全部結合在帽子上,想用什麼工具,可以隨手拿來用,帽頂上還附設有食譜CD,做菜可以邊聽、邊學,功能齊全。 <TOP>

「遮耳帽」讓今冬造型絕對5星級(取自生活周報2005.12.31)

記者黃郁心報導 攝影記者林韋言

 出門前若擔心髮型不夠完美,挑個適合自己的帽子就能搞定所有問題。帽子除了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獨有的時尚感,不僅廣受明星藝人的喜愛,也被不少愛美達人用來當作整體造型的重點單品,像今年冬天必備的遮耳帽就是造型師李明川的五顆星推薦品。 

遮耳帽完美示範

 今年超熱門的帽款首推具飛行員架勢的遮耳帽,因為它適合所有的臉型,戴起來不會有不搭的困擾,再加上本體造型設計感就很搶眼,不用花費太多心思在服裝搭配上,是造型師李明川強力推薦的必備帽款。

 今年流行的遮耳帽類型主要分成三大重點:一、假皮草的毛毛飛行員遮耳帽,服裝的選擇不要太過厚重。二、單色毛線織的遮耳帽,配件可多一些,也可搭配彩色條紋圍巾。三、彩色編織的毛線遮耳帽,因本身色彩豐富度已很足夠,需注意領口附近不要太複雜,髮型重點也不能都集中在肩膀附近,否則會顯得過於厚重,只要隨意紮個辮子就會很好看。 

 <TOP>

思考帽電一下變聰明(取自國際新聞2008.10.01)

神奇電磁脈衝帽

利用微電磁脈衝激發潛能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有種理論說,每個人大部分的潛能都未發揮出來,現在科學家研發一款「思考帽」,利用微電磁脈衝改變大腦運作方式、激發大腦驚人潛能,提高創造力,實驗顯示有顯著效果。

 雪梨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中,讓受試者戴上一個裝有電磁線圈的網狀帽型裝置,用電磁脈衝衝擊受試者左腦1015分鐘,實驗展開之前和之後要受試者憑記憶各畫一隻狗、猴子或者臉型。

 左腦通常理解事務較宏觀全貌,並會抑制處理細節事務的右腦。

 英國每日郵報930日報導,這份29日在英國皇家學會會議上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11名受試者中有4人戴過帽子後畫的圖樣更自然;有2人找出之前看過的文章中未發現的字句錯誤。第3次實驗顯示受試者能更快估算出螢幕上出現的圓點數目。 

受電影雨人啟發展開研究

 這項實驗是受到如電影「雨人」達斯汀霍夫曼所飾演「學者症候群」患者啟發,這些人通常潛藏驚人數理或藝術天分,卻因為嚴重心理障礙無法展現出來,自閉症有10%的人都是學者症候群患者。

 這種名為「穿顱磁刺激」(TMS)的技術過去研究已顯示,在治療憂鬱和精神分裂症前景可期,儘管科學界對箇中原理還不清楚,但是只要精準針對大腦活動過度或不足區域給予電磁脈衝刺激,就能緩和或激發活動力。澳洲進行的這項實驗,據信是「關閉」大腦主管整體概念思考的活動,讓原本一直被人無意識儲存的細節訊息釋放出來。

 不過這個「思考帽」目前只能讓人的潛能曇花一現,效果約僅維持一小時。 

電一次效果約維持一小時

研究員史奈德教授相信,這項實驗顯示人人都有內在潛藏的天分,只是無法挖掘出來,因此也沒辦法充分發揮全部的潛能。他的最終目標是要將這種技術再精進,讓人隨時都能藉此激發出創造力。

<TOP>

用十年心血 孕育帽子莊

蔡麗敏突破自我 邁向星光大道

(取自鍾於所愛 會計師轉型打造帽子時尚天地2007/07/03)

 【記者連掌旭/騰雲里報導】攝影/周業輝

 帽子莊莊主蔡麗敏說道:「當客人帶著笑容買下店裡的帽子時,是她一天中最開心的一件事。」

 在騰雲里中,有位美麗、散發學子氣息的帽子熱愛者--蔡麗敏,外表看起來年輕,但大家可別小看她,她可是騰雲里中的帽子達人呢!本身就住在騰雲里內的蔡麗敏原先嘗試過非常多的工作,在十年前當會計師時的一個因緣際會之下,發現在青年公園附近,竟然沒有一家販售帽子的專賣店,而後透過親戚的關係,轉而投入了帽子的產業中,至今「帽子莊」也已步入第十一年了。

 帽子莊的帽子款式非常多樣,舉凡太陽帽、登山帽、休閒帽、鴨舌帽、紳士帽、淑女帽、棒球帽等等都有在賣,蔡麗敏表示:「夏天到了,很多客人都選擇中空散熱式的太陽帽,以達到舒適又美觀的效果。」提到了販售帽子,蔡麗敏更是自豪地說道:「來我這邊選購帽子的客人,甚至還有從桃園聞名過來的!」 

雙面帽深受莊主喜好與推薦。

  除此之外,由於帽子是服飾時尚的裝飾品,蔡麗敏時常利用休閒時間,走訪各地觀摩學習,將更美好的服飾產品、資訊與思潮帶回社區,提供所有喜愛帽子的民眾。 

 藉由社區部落格-騰雲里的家的專訪,蔡麗敏想對大家說,不管里內或是里外民眾需要,甚至是喜歡服飾的,都可以來帽子莊瞧瞧,一定能使您感受到不一樣的驚喜! <TOP>

編織文化環保精神   交錯自然雋永感情

製作拉菲亞帽的澳洲海倫•卡明斯基女士

(取材89年4月9日民生報)

  近年來,環保已成為許多產業的重要課題。以製作拉菲亞帽馳名國際市場的澳洲女士海倫•卡明斯基,堅持取材自大自然、延續地方文化手工藝的產品哲學,則可說是一種「文化環保」的範例。

  今年十八歲的海倫•卡明斯基(Helen Kaminski),出生於雪梨一個港邊小鎮,從小在澳洲的鄉間生活,培養出與大自然的親密關。

  後來海倫成為畫家,與家人住在坎培拉的牧場。當時他的作品賣的很好,卻開始出現創作的無力感,有意把創作力轉換到另一個領域。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朋友收藏的舊帽子,引發幫孩子作帽子的動機,而這頂帽子必須足以阻擋澳洲強烈的陽光,而且耐的住孩子粗手粗腳的對待,因此材質很重要。

  海倫在當地園藝店找到拉菲亞葉為材料,編出一頂輕巧的帽子,外型類似梵谷等印象派畫家外出寫生時長戴的帽子。

  這頂帽子後來成為海倫著名的經典商品─Classic

  一九八四年,澳洲Vogue雜誌發表了若干在農場的帽子照片之後,海倫的訂單蜂擁而至。隨著帽子的需求量快速增加,海倫逐漸無法獨自應付。她輾轉找到生產最佳品質拉菲亞葉的馬達加斯加島,並將製作中心轉移到那兒。

  一九八七年,海倫在馬達加斯加的小型工作室裡,教導當地廿個當地婦女用手編織她設計的帽子。之後,海倫的製帽事業就在他們的帶領下,都十分的嚴謹。

  例如,拉菲亞葉的纖維得之不易,需由專人從野生的拉菲亞樹群中裡非常小心地採集。為了下一季的收穫及生態保護,採收過程中,不能傷害任何一棵拉菲亞樹。

  而每個帽功在上生產線時,都必須經過半年的訓練。一頂帽子約需一人一天的工時才能做好。

  海倫的帽子後來發展出多款設計,製作方法略有不同。最基本的作法是將拉菲亞葉編織成等寬的長辮子(Braid),在於帽模上接連成型,一頂帽子約需七十公尺長的辮子才能完成。其他還有全用手工鉤針之成的(Crochet)帽子,或是一半辮子、一半手鉤而成的帽子。

  今天,海倫已是當地手工藝品最大購買商,位大約兩千名的當地婦女創照工作機會。而海倫之付合理工資及尊重自然環境的態度,則為自己贏得一批擁有一批專業技術的忠誠工作群,嚴格執行高度品管。譬如,編織好的拉菲亞辮必須視等寬的(大約一枝冰淇淋的竹片寬度),做成的帽子才美,過寬或過窄一律淘汰。

  一九九一年,海倫為了發展四季商品,邀請有毛毯帽生產及製造專業的夥伴加入,正式創立了海倫•卡明斯基公司。除了拉菲亞產品之外,海倫在澳洲也在生產其他由澳洲棉花、高品質羊毛及特殊毛毡製作的商品。

 

在老祖宗手藝中挖寶 呈現精緻解實用的產品

  「海倫很喜歡熟悉的風味,用的舊舊的老東西,感覺最對味。她設計的拉非亞帽,多數都刻意不把拉菲亞葉的毛邊修乾淨,而這樣的帽子戴過一陣子之後,就會有一種使用過的氣質……」。

  海倫對舊東西的偏愛,在他選擇商品的種類時,表露無遺。例如,當他有意開發手袋系列時,他頭一個看上的是新幾內亞士著到森林裡採甜薯時,背在肩上的袋子。海倫覺得這種袋子型既貼身又好看,一九九三年,就開始用啦拉菲亞葉製作的款袋子。

  這款用法文「袋子---Sac」命名的背肩袋,融合了實用、美觀和手工等多元的價值,不僅是該品牌的第一個袋子,後來有成為該品牌最暢銷的手袋,創照每年約三千萬美金的零售業績。

  接著,他注意到印尼峇里島附近有一種傳統手工製的柳條編籃,她知道如果不做點事,這種手工藝也許一、二十年後就絕跡了。於是,海輪到當地找到可以做這種籃子的老師傅,開始發展這類產品。葛籃說,現在峇雖然還可以看到類似產品,但他保證海倫出品的籃子品質更精緻。

  此外,海倫也推出了手工刺繡帽帶,採用法國進口的薄棉紗布,在印尼下單刺繡,疑調定價約新台幣兩千元,可能因為供繳成本高,目前之接受預訂。

  葛籃說,海倫想做的是休閒風尚(Casualfashion)─簡單卻又古典,而使用者能夠自行決定怎麼穿戴。同時,這些產品又能為傳成地方文化肩負起責任。

  而這樣的產品哲學完全是從海倫個人的生活風格出發。她熱愛大自然,跟朋友最熱衷的休閒活動是騎馬、做帆船出海等。當他開發商品時,也堅持從大自然取材,運用它們的原始獨特本質,發展出適應悠閒生活型態的產品。

  而設計群為了獲得更多特殊的技術,經常走訪世界各地的手工藝中心,不對充實背後產品需要的支持。葛籃認為,在這樣的過程中,海倫不僅協助若干即將失落的文化技藝傳承下去,也為落後族群創作有尊嚴的工作機會,而他自己也是贏家。

  即使已是贏家,葛籃說,海倫的生活態度還是跟他的商品風格一樣低調。然而,她的低調卻讓人感受到豐富。這點,從草帽上一枚小小的營色標誌可以了解─它不是誇大的品牌logo,而是一顆渺小的拉菲亞的種子造型,而這麼小的金屬,卻又同時扮演了固定帽上調整帶的角色。<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