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其實並不是任何一種食物都可以作為主食品,米之所以作為我們的主食因為它具備以下幾個特性唷:
1.能提供營養需要
2.米的食味較淡,能與任何副食品調配,而且吃不膩,而雞、鴨、家禽、生猛海鮮再好 吃,餐餐當飯吃,幾餐下來必然吃不消。 3.五穀類中以稻米最適合於台灣濕氣高、雨水充沛的氣候條件下種植,所以稻米收割量遠 冠於其他麥類等穀類作物。
稻米不僅是多數中國人數千年來賴以為生的物
質基礎,其影響影已深入到倫理和精神的層面。因為 米除了供應大多數中國人的三餐外,在逢年過節中, 如年榚、粽子、糕餅、各式粿類等應景米製品,及過
去無論人出生、成年、結婚、過壽甚至死亡,米食都 在儀式中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米食是最適合國人體 質的主食,也與國人生活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
4.五穀類中以稻米最適合於台灣濕氣高、雨水充沛的氣候條件下種植,所以稻米收割量遠
冠於其他麥類等穀類作物。
5.因為稻米不必仰賴國外的進口,因此市場價格都可以大眾化,人人都可以消費得起。
值得強調的是,人體這部機器,是以葡萄糖做
為燃料,而葡萄糖的主要來源是澱粉,在台灣澱粉的
主要來源應該是米飯,而不是麥類或黑麥麵包,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宜由澱粉來供應,不是具有甜甜的糖。因此米飯的最大營養價值是它提供我們人體無時
不需之活動熱量的主要來源。也由於主食攝食量最多,所以它所含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等保全營 養素也佔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米飯的蛋白質含量約有6~8%,亦有高達11%的品種,常有人誤以米飯
的蛋白質差而加以忽略,其實,米飯雖因含較少量的離胺酸(一種人體所必需之胺基酸),但仍較麵粉高
,且這種不足量易由同時吃進的其它副食品,如肉、魚、蛋、黃豆製品及牛奶等食物所含多量之離胺酸加以彌補而提高其營養價值。與麵粉蛋白質之品質相較,在台北醫學院保健營養系主任謝明哲教授一篇文章中指出,由老鼠營養實驗顯示米飯蛋白質之淨蛋白質利用率及生物質均高於麵粉。
但是近年來國人飲食習慣逐漸地在改變,米食在
我們生活中慢慢被忽視,例如傳統的菜單上,米稱為 主食,而魚貝類、肉類、蔬菜等稱為副食,也就是米 為「主」而其他食品則是「副」,但在今天,這樣的
「主」、「副」關係已不再那麼明確,也就是許多人 由「吃飯配菜」變成「吃菜配飯」。另一方面由於麵 食的普遍化,許多家庭原有早餐的稀飯、飯團,成了
麵包、饅頭,外食人口的增加,麵條、漢堡更取代了 原有的米飯,甚至彌月油飯、節慶的粿類也慢慢被蛋糕替代,根據台灣省農林廳統計民國61年,台灣地區每人每年吃掉133公斤的米,但到了77年,已遞減為
74公斤,由於白米消費的劇減,使得稻米過剩,產銷失衡,米價難維合理價位,農民所得偏低,糧食平準基金鉅額的虧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要以進口的麵粉來代替我們原有的主食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