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屏爺爺

姓名:

張屏

籍貫:

浙江省埔江縣

年齡:

七十八歲

職業:

內政部警政署顧問暨警聲雜誌社總編輯
 

「我覺得我這一生中所做過最對的一件事,就是把我太太從上海接到台灣來。」

 

在聽耿勁說完我們的來意及專題的內容後,張屏爺爺就誇獎我們做的這個專題是非常有意義的,還說我們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是「國家的希望」。我們當然是受之有愧,但張爺爺的話卻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

張爺爺是浙江省埔江縣人,埔江縣以書畫著稱,尤其是繪畫。看著我們一臉茫然的樣子,張爺爺笑著告訴我們:「我的家鄉還出產著名的金華火腿。」(張爺爺您早說嘛,這樣我們就知道了!)

張爺爺在來台灣之前,原是和父母親及弟弟住在一起,國共內戰後,只有張爺爺一個人來台灣。張爺爺的父親原是在國民政府的法院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時,被要求每天寫一篇自白書,連續寫了 3 個月,寫到後來不願意再寫下去,因為張爺爺的父親認為,「昧著良心的話,我寫不出來!」於是被抓去「勞動改造」 ── 做建水庫的工作。當時建水庫用的不是機械設備,而是用人力來挑石頭、挑土,每挑一擔就可以拿到一支竹籤,有足夠的竹籤才有飯吃。長期下來,張爺爺的父親被折磨至死。

民國 34 年日本投降,張爺爺有位朋友來台灣處理接收的工作,張爺爺對台灣很好奇,所以在 37 年 7 月來到了高雄,一待就待了 3 個多月,因為他非常喜歡高雄,認為「台灣真是個美麗的寶島」。 37 年底,國共內戰日趨緊張,在父母親的催促下,回上海與楊寶珍小姐結婚,當時才 21 歲。 38 年 3 月帶著新婚妻子一同到了台灣,在高雄港務局上班。張爺爺回想起這一段經過,認為這是他「人生中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捩點。」因為「我覺得我這一生中所做過最對的一件事,就是把我太太從上海接到台灣來。」

來台灣不久後,恰逢警官學校在台復校,張爺爺考上了警官學校正科 21 期; 41 年在官校畢業前,就通過特種考試; 42 年再通過高等考試。

「大陸淪陷回不去了,在台灣是兩手空空,既沒錢也沒地,所以只有靠自己努力讀書,才能找到工作。」張爺爺告訴我們他這麼「喜歡」考試的原因。 (我們如果有張爺爺的考試功力,參加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就不足為懼了。)

 
張爺爺祖孫三代
 
張爺爺當警察的英姿
 
張爺爺接受我們的訪問
 
和張爺爺合照

因為警察的工作必須站在第一線和民眾溝通,語言能力就成為一項很重要的工具了。張爺爺說還好他有一些語言天份,所以自己苦學半年後,和地方民眾聊天已不成問題了,甚至還得過閩南語演講比賽的第一名呢!

張爺爺一直到了民國 79 年,才在香港與分離 41 年的母親重逢, 4 年後也曾接母親到台灣過年,住了一個多月,但母親仍舊不習慣這裡的生活,心中又惦記著在大陸的另一個兒子(張爺爺的弟弟)和家鄉的親友,最後還是決定回大陸住。

張爺爺與張奶奶住在台灣的已經差不多有 60 年了,他們習慣台灣的生活方式,喜愛台灣百姓的純樸與熱情,所以也沒有打算回大陸定居。

「這裡就是我們的家。」張爺爺如是說。

 
     

眷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