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部地區,只要提到紙傘、菸葉、板條、敬字亭、藍衫,總讓人聯想到美濃,這個以「山的子民」自居,強調勤勞刻苦民風,並積極培養子女受高等教育的山城,早期因地理封閉加上語言不 通,始終帶著神秘色彩,由於孤懸於荖濃溪北畔,在複雜的社會衝突中,當地居民必須強塑自我意識以對抗險惡生存條件,加上勞動密集的菸業,造就緊密的人際網路動脈、凝聚極強的向心力,卻也因 此讓外人難以融入,更難一窺他們的內心世界。
「客家」,這個處處為客處處是家的族群,千百年來墾拓遷移,鍛鍊出堅忍的毅力與硬頸的精神。客家先民長期的流浪生活,更體會到宗族、家族合力的重要性;他們同舟共濟,休戚與共,具有鮮明的族群認同。
一些學者說,客家人的血液裡有著堅毅深沉﹑無畏無懼和刻苦耐勞的優良品性;漂泊的生活也促使了客家人團結自保,性格傾向於內聚、保守、封閉,一直到今天仍然保存著自己的傳統精神:
1.刻苦耐勞、剛強弘毅之精神:
客家先民,遇亂南遷,蓽路藍縷,因與他族混住一地,時有侵迫,而內養強忍不屈及毅弘之心,勤勞克儉,自成習慣。
2.勤勵創業、.團結奮鬥之精神:
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同舟共濟,因而他們特別團結,表現出強烈的群體意識;在異域的創業中,堅韌不拔、克勤克儉,進取精神。無論在內地或海外,客家人都為所遷之地的開發和發展立下了不朽之功。
3.開埤作圳,同舟共濟,抗拒水患之精神:
美濃地區自乾隆開莊二百七十多年以來,與「水」的關係是決定不同歷史階段的生存命運。在墾拓初期,先民沿著河岸往上游開墾,開埤築圳建立基業,在此時期河流流域的墾拓空間,可說是族群、與自然和社會力鬥爭的分佈圖。「開埤作圳,人人有份」的責任,突顯美濃人對「自助、人助、天助」儒家思想之崇敬,彰顯美濃客家擇濃山秀水而居、選良田優地而耕之「智慧」。
4.重文教、尊天敬祖、念先報本、強調「耕讀」承先啟後之精神:
崇敬先祖是客家人的傳統美德。客家人在歷史長河中不斷遷徙,使他們對故土更加留戀。對家鄉的山水、習俗的懷念使他們緊密團結起來,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困苦。因而,傳統習俗成為聯繫客家人的堅強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