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擂茶是傳統的食俗。客家擂茶可能源於北宋的中原地區(現河南省固始一帶),南宋詩中有「漸近中原語音好,見客擂蔴旋點茶」句。客家擂茶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客家人更把擂茶帶到了台灣。保留客家擂茶古樸習俗的地方有:江西省的贛縣、寧都、石城、興國、吉安、於都、瑞金等;福建省的將樂、泰寧、寧化等地;廣東省的揭西、陸河、清遠、英德、海豐、汕尾、惠來、五華等地;廣西省的賀州黃姚、公會、八步等地。客家人熱情好客,傳統上擂茶是客家族群招待貴賓所用的茶點也是最普遍的禮節。客家人制擂茶,以婦女見長。廣東、廣西客家人的傳統做法,一般用小米、花生、芝麻、生薑、黃豆等食材經複雜手續加工而成,呈粉末狀。食用時沖入開水調勻成糊狀,或加入涼水在鐵鍋中煮開調勻。具獨特的香味,微咸,美味可口。客家擂茶文化在福建的客家人中亦有分布,主要有兩處:一是寧化縣,一是將樂縣。其中將樂縣的擂茶在民俗中尤其重要。
擂茶又名(三生湯),相傳三國時張飛帶兵進攻武陵之際,因故眾將士無力前進,當時有一位老草醫有感軍紀律嚴明,便獻上家傳的擂茶珍貴配方,以生茶、生薑、生米共同磨成糊狀烹煮後食用,從此擂茶名稱便因而流傳開來。 前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 等地的客籍移民及大陸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區仍有飲食擂茶的習慣。原味擂茶大多是鹹的,早期花東地區的客家移民,除了直接飲用外,有以擂茶泡飯來吃或是加入已炒熟的青菜,蘿蔔乾等一起飲用。在台灣,擂茶為客家人招待貴客的一種茶點,「擂」為研磨之意,以陶製擂缽將茶葉、花生、芝麻等原料研磨後沖入沸水調勻,再加米粒(經過浸泡,蒸煮,曝曬,拌炒而成)後飲用。擂茶能解渴,能充飢,亦可當保健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