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陳惠美榮譽理事長專訪】 專訪對象:首位纏花技藝保存者陳惠美職人
專訪時間:2018年01月13日
專訪地點:宜蘭「春仔花」台灣工藝之家
專訪內容:本專訪主要分為四大問題領域【點圖看更多】

【保存重建】

1.請問什麼樣的機緣讓您想要保存纏花(春仔花)這項技藝?老師您在2011年時被文化部登入為無形文化資產首位纏花工藝技藝保存人,請分享您當時的心情?

【惠美老師答】 當時我在古董店上班,一位女同事為了舞蹈比賽需要春仔花,請一位男同事製作,我第一次看到這朵春仔花便覺驚為天人、十分精緻。經過詢問男同事才知是謝陳愛玉阿嬤教他做的。後來,我便央求愛玉阿嬤能否教授纏花技藝,於是就在台北市華陰街工藝研究所內教學,起初我只抱持著要學習這項技藝,但不久後我便對它產生興趣,四處研究南北部春仔花的差異,因為它代表著台灣的傳統文化,而且最重要的是對阿嬤的承諾,所以決定將它發揚光大。 當時未曾想過會獲得認證,只認為這項工藝非常重要。多年前發生一件非常逗趣的事情,當春仔花獲得無形文化資產時,我四處跟人們誇耀春仔花獲得認證了,多年之後,芳綺撰寫論文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獲得認證的不僅是纏花工藝,而我也同時獲得登錄技藝保存人肯定。


2.請問老師您在幾年前有發行手作纏花的書籍,近期亦出版『春仔花細工─傳遞祝福的纏花手作』述說春仔花之美,請問您有打算要再出影音版本的相關作品集嗎?

【惠美老師答】在「春仔花細工」書中即可掃描QR code立即進入Youtube影片教學,但如果大眾需要,我們仍會考慮。


3.另外想請教老師,得知您有一套纏花認證標準,讓喜歡纏花的後輩可以經由檢測取得證書,請問您當時成立此項認證時的想法是什麼?

【惠美老師答】因推廣至後期,種子師資水平參差不齊,藉由推出認證標準是希望學員能對春仔花有責任感,也希望維持它的技藝水平,才推出此認證機制。

【傳承團結】

1.請問您在2010年草創『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時,其成立機緣與願景為何?當時有多少夥伴成員?成立至今因『纏花』慕名而來的會員有多少人?

【惠美老師答】 成立纏花協會,最初的理念是想要維持師資水平,並且給予春仔花一個歷史定位。 協會成立至今會員約有七、八十位,來自於全國各縣市,亦經常性舉辦會員聯展與技法研習,會員們甚至屢獲設計大獎。


2.藉由協會運作團結許多不同世代熱愛纏花的人,而目前將纏花工藝做為第二事業的工藝師大概有幾位?分布在台灣哪些縣市?

【惠美老師答】現在將纏花作為第二事業的工藝師不勝枚舉,有些甚至會利用網路行銷或者開起材料行及工廠,因為是全國性的,所以分布地區很廣,各自經營的有聲有色。


3. 另外請問協會每年是否會有固定聚會和研習?資訊交流的管道與推廣大致有哪些形式呢?

【惠美老師答】針對會員需求會定期另聘師資研習,並將春仔花結合不同媒材創作。 本協會通常在LINE的群組中互相傳遞訊息,亦在臉書成立「中華纏花藝術協會」粉絲專頁公告資訊。 纏花協會從2011年成立以來,理事長的任期改選是三年一次,原本第一屆理事長任滿,我打算交棒給年輕人,可是當時協會腳步未站穩,成員推舉說要我再連任一屆,因為許多的會務推動還需要有一個精神指標,於是就這樣連任兩屆的理事長,最近一次改選是2016年3月的第三屆理事長,由協會創會成員之一的曾國棻先生獲選,相信協會在他的帶領下,會有另一番嶄新的作為。

【創新創意】

1.請您分享在接觸這個傳統產業時有趣的經歷?開始以中國傳統十二生肖為創作念想,其靈感、動機來自於何處?

【惠美老師答】早期教學生剪紙,我問學生有沒有看到「紙紋」,而學生誤認是「指紋」,因為發音相同,我指的是紙的紋路,學生恍然大悟後便哈哈大笑。當時在宜蘭傳藝中心開起店面時正值鼠年,於是開始轉變花樣設計十二生肖,我很感謝老天爺看見我的努力,所以很眷顧我,很奇妙的是從「鼠年」開始,用台語發音便是「從此開始」的意思,展望春仔花就此會發揚光大。


2.老師您說經由謝陳愛玉阿嬤所創作的8支春仔花和您後來補上的4支所結合的『喜宴十二支』春仔花是學習纏花的基礎工序工法,那麼當您在創作十二生肖時遇到最大的製作與構思困難點是什麼?


  【惠美老師答】以纏繞技法而言「鹿」是最難纏的,因為鹿的身體有角度,所以有困難點,朋友們甚至還戲謔我「婆婆難纏」。另外當時馬的造型因為新材質的絲線難以纏上去,由於弧度不對導致整個手感沒了,還因此停頓多時才完成,所以最困難的應該非馬莫屬。


3.老師您積極地為纏花作品添加不同形式的素材做為創新,請問您對於未來纏花工藝的創新,認為還可以朝哪些面向努力?

【惠美老師答】可以將纏花與任何媒材搭配,纏花的胎體也不一定是紙片,可以使用金屬片、塑膠片。造型不一定是花卉,可以朝向多元化生活用品發展。

【發揚推廣】

1. 這幾年您致力於將纏花推向國際,請問您曾經到過哪些國家推廣纏花工藝?其推廣內容是演講、實作還是展覽交流呢?

【惠美老師答】我曾去過美國、日本、中國,近年去了土耳其,大部分都是展覽,在日本也有商品販售。早期來參觀的大多都是台胞,外國人較少,可是這次去土耳其,他們的展覽邀請了二十多國的工藝師還有土耳其當地的工藝師一同展出,對我來說,這次去土耳其交流是獲益最多的,跟以前是完全截然不同的。


2. 報導得知2017年蔡英文總統外交訪問時,亦會帶纏花致贈友邦友人,請問是哪一款春仔花?而蔡總統又是如何接觸到您的纏花作品呢?

【惠美老師答】 小英總統出訪並贈送邦交國家的胸針系列叫做《繽紛》,結合百合與梅花等造型,外觀帶給人們繽紛的感覺。當時於總統府一樓大廳展出,總統認為能受到文化部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亦能代表台灣的文化且具藝術價值,所以他們才會選擇將纏花贈送給友邦國家元首夫人。


3. 請問這些國際交流推廣中當地人們給予您什麼樣的回饋?而其中印象最深刻是什麼呢?

【惠美老師答】之前在外地展出時當地人們會發出咂嘴聲表示嘖嘖稱奇,並且非常樂於實作纏花。另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在土耳其,有一位教授帶著他九歲的小女兒來參觀,小女孩不但買了書,第二天還專程來學藝。她非常有耐心、手也很巧,戴上自己做的耳環後更滿意的笑了,那位教授說他的小孩對於實作纏花這種袖珍的東西很有興致,所以才再次陪她前來實作纏花耳環。


下一頁

【發揚推廣】

4. 在您纏花推廣期間是否曾經遭遇什麼事情,令人覺得比較挫折、困頓?

【惠美老師答】對於學生功成名就我非常開心,但現在許多學生都忘了抱持感恩的心態。當時愛玉阿嬤曾感嘆無人願意將纏花傳授給她,因為那是一個飯碗,所以我很感謝愛玉阿嬤肯把這項技藝傳授給我,如今纏花也是我的飯碗,但這是一項傳統文化,我必須將這項技藝傳授下去。所以我希望學生學習這項技藝時要懷抱著感恩的心,不是將它視為理所當然,若你欲將這條路延續下去,就要能「不忘本、飲水思源」。

5. 最後請您給未來欲踏入纏花這個領域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惠美老師答】對於學習一件事情要一步一腳印,徹底了解其中所蘊含的內涵後再去改變,切勿完全不理解就急於改變它,如此成品便會沒了最初的韻味,另外要記得賦予它新的生命,這樣纏花才能走的長長久久。我非常鼓勵年輕人加入,其思維因有所不同,可以在纏花中加入不同元素。早期阿嬤傳承下來的12支春仔花不再局限結婚嫁娶用,我將它轉變成立體裝飾品或是壁飾,讓它的層面變得更大了,所以鼓勵投入纏花領域的年輕工藝師可以一起加入春仔花融入生活美學的復興運動。

上一頁

展覽名稱:纏花新趣-陳惠美創作個展 展覽日期:2017年11月04日 至 2017年12月03日 展覽地點: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6樓

專程來到台灣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聆聽陳惠美老師的講座,她不僅詳細訴說纏花的古今典故及恩師謝陳愛玉阿嬤的故事,更談到對恩師的感恩之情,介紹創作技法時,她強調做纏花時要「有法變無法」,拿捏「鬆緊、鬆緊」之間的節奏,這就是認識一個傳統文化的奧妙,她也警惕現在的年輕人要「飲水思源、勿忘本」這樣纏花之路才能走得久遠。


她的作品添加水晶、皮革等媒材於纏花之中,更添豐富之美,她說每每在課堂首次教學生做纏花時,特別強調只能用紅色線,嚴禁使用其他顏色,她說這是對阿嬤的尊重,要扎實的打好基礎,當你完全了解其中內涵與精神時,才可以隨心所欲的運用其他顏色創作纏花,纏花不只是重複纒繞的動作,更要去構思並抓住自身的感覺,如此才能做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老師的纏花作品包含昆蟲、花卉等等,所以纏花是一項非常豐富的手工技藝。要是當初陳惠美沒有從愛玉阿嬤手中傳承這項技藝,可想這麼細膩而袖珍的傳統技藝至今恐怕已銷聲匿跡,所以要飲水思源感謝所有對纏花有貢獻的人們,讓臺灣的一項傳統工藝又再次重現,並嶄露頭角。

陳惠美老師之展覽作品
【圖文來源本團隊自行拍攝撰文】
展覽名稱:瑩春花-林佩瑩創作特展 展覽日期:2017年11月03日 至 2017年11月30日 展覽地點:台北市中山公民會館

來到中山公民會館參觀林佩瑩老師的纏花展覽,看到實體的纏花作品,有別於圖片其細膩精緻真得令人讚嘆,難以想像這是需要多麼的心思縝密才能做得出來;今天也看到了傳說中的大人物—林佩瑩老師和曾國棻老師,當林佩瑩老師導覽她的作品時,纏花栩栩如生,若不細看甚至會以為那是真的花朵;老師的多件作品與剪絨結合,配上纏花做成的其他動物或是背景油畫,簡直美如圖畫,讓人心動想珍藏一幅。


當天的活動流程有開幕茶會、作品導覽,還有本團隊最期待的DIY做纏花,今天要做的是簡約風的胸飾,實作中讓我們體悟到做事真的需要靜心而不急躁,就像纏繞纏花時的一鬆一緊節奏,老師說看學生做出的纏花作品就能窺探出創作者當下的心境,這話是千真萬確的,當自己纏繞第一片纏花與接著纏第二片時隨心境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質感,雖然真正組合一朵纏花不是這麼簡單,可是如果連基本葉片作品都無法勝任,遑論組成一朵纏花,可見尚需要有熟練的技巧、靈活的巧思,還有最重要的是「態度」。


本次探訪獲得的體悟是感謝對纏花工藝鍥而不捨的前輩,努力傳承、推廣才讓臺灣這一項傳統藝術沒有就此消失。我們對老師想把這項傳統工藝流傳下來的使命感感到由衷的佩服,更增強本團隊製作「纏花專題網站」的想法,藉由所學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介紹這項臺灣獨特的傳統工藝文化,甚至帶給國外友人對纏花有所念想,進而引發體驗纏花工藝的興趣。


林佩瑩老師之展覽作品
【圖文來源本團隊自行拍攝撰文】
探訪名稱:宜蘭縣五結鄉-尋根找祝福 探訪日期:2018年01月13日 探訪地點:宜蘭縣陳惠美春仔花台灣工藝之家

為了親自拜訪陳惠美工藝師,本團隊一行人起早出發,就在五結轉運站休息途中,巧遇要前往迎娶新娘的新人,我們先是發現有一位婦人頭上戴著一朵塑膠春仔花,於是便好奇的上前詢問,原來她是媒人頭上戴的正是屬於媒人的「梅花」春仔花。親眼見證正在研究的主題,活生生的就發生在生活日常,我們為此感到新奇、喜悅與驚奇,不僅和這一行人合影還趁機行銷陳惠美老師的手作春仔花


終於抵達春仔花台灣工藝之家時,陳惠美老師的熱情款待與親切接受專訪的態度,令本團隊倍感溫暖,早已忽略天氣的低溫;接下來的訪問時間,過程中雖然嚴謹但是卻也不失有趣,最後惠美老師還帶領我們DIY纏花鑰匙圈,果然大師出手不同凡響,過程非常有趣且容易上手!今天尋根找祝福的行程就在大夥帶著親自完成的纏花鑰匙圈拍照合影後,畫下一個美麗的句點。


非常充實的一日行程,尤其是探訪靈魂人物-陳惠美老師,藉由她的細說讓我們更深入瞭解春仔花的奧妙,希望春仔花這項傳統手工藝可以永流傳,並再創榮景!

陳惠美之作品 1.猴平安 2.羞花閉月
【圖文來源本團隊自行拍攝撰文】
探訪名稱:纏花繞指柔—曾國棻纏花教室 探訪日期:2018年06月07日 探訪地點:板橋小遠百

今天我們一群人為了觀摩曾國棻的教學,帶著迫不及待的心情來到位於新板特區的板橋小遠東百貨公司,第二次看到曾國棻老師,他依舊笑容可掬的表情讓我們緊張的心情稍為緩和,參與纏花教室課堂中他總是用非常專注且溫和的態度進行教學,另外發現也有少數的男學員參與其中,趨前詢問男學員為何會被纏花吸引,原來他在高雄時即見過纏花這項工藝,並被它的巧而精緻給吸引住,上網查閱後便一頭栽進了製作纏花的熱忱,後來發現曾國棻老師就在板橋教授纏花,便參與課程且學以致用為自家的神明供奉纏花


稍後客家局長也前來探訪,並感謝曾國棻老師對客家纏花的大力推廣。今天親眼看見曾國棻老師和學員們製作的纏花是那麼地精緻細膩,也再次感受到學員們對纏花的熱忱與執著,相信藉由這種形式的教學推廣會讓纏花不再就此消聲匿跡,而是更為人們所知曉與流傳。

曾國棻老師實作講解、學員作品
【圖文來源本團隊自行拍攝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