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陳惠美

2010年登錄為
台灣第一位纏花工藝保存者

陳惠美老師民國39年生於宜蘭羅東原本從事皮革創作,1998年認識謝陳愛玉阿嬤並接觸到纏花至今已有二十餘年資歷,惋惜纏花的沒落,於是師承謝陳愛玉阿嬤決定將纏花發揚光大。


她早期在宜蘭傳統藝術中心設櫃,除經營皮革皮雕本業,也專研纏花工藝,教學傳授工序工法,更致力創新,讓纏花工藝結合流行時尚;後期創立了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希望透過協會集結同好,能將纏花工藝傳承下去。為了保存纏花工藝技巧,她更集結成冊在2009年出版作品圖集─《春仔花:陳惠美的纏花世界》,又於2016年發行纏花書籍─《春仔花細工:傳遞祝福的纏花手作》


2010年經由宜蘭縣政府提報,獲文化部登錄為我國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美術類別,而她亦成為全臺首位纏花工藝保存者。另於2012年成立春仔花台灣工藝之家,正式為春仔花命名,並以傳承發揚春仔花文化工藝為終身志業。

謝雅秀

2016年登錄為
台灣第二位纏花工藝保存者

謝雅秀老師民國36年生於彰化鹿港從小耳濡目染,跟著外婆、媽媽學習「繡線花」技法已有四十餘年的資歷,是謝家的第三代傳人,也是目前鹿港最具代表性的纏花工藝師


她除繼承祖傳技法,更致力研發創新樣式,且從事教學傳授,對保存纏花傳統工藝貢獻很大,故2016年由彰化縣政府提報,成為台灣第二位纏花工藝保存者


目前活躍於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並在科技大學中授課,全力推動這項深具臺灣文化的傳統工藝技術,亦有計劃性的將出版專書紀錄傳承鹿港春仔花與保留其自行創作的獨特作品。

鄭惠美

2008年為
復刻客家纏花的代表人物

鄭惠美老師為臺灣實踐大學教授,多年來潛心於研究客家服飾,因此與纏花結緣,在復刻纏花技巧中發現,纏花不僅用料便宜,技法也不複雜,唯獨在製作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毅力,與陳惠美一同創立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為研發客家纏花並創新樣式,向文化部申請並獲得客家纏花創新表現技法研究計畫補助款。


著有《古典時尚:織繡風華典藏專輯》《客家女紅工藝系列:纏花》《客家纏花新藝》《客家纏花》等著作。

陳惠美
師承謝陳愛玉阿嬤
為閩南纏花北部代表人物

謝雅秀
繼承祖傳技術
為閩南纏花南部代表人物

鄭惠美
得力於民間文物收藏家
為復刻客家纏花的代表人物

陳惠美:2010年登錄為臺灣首位纏花工藝保存者

陳惠美的春仔花在傳統中融入美學,對於她而言最大的難度莫過於「想做的跟做出來不一樣」,因為春仔花是單純靠手纏,每一個作品都是她經歷過很多次嘗試才完成的;但陳惠美還是堅持手作精神,將春仔花融入現代美學與元素,以傳承文化的使命,而「守護、傳承寓意」是春仔花無可取代的價值,對工藝師來講,傳統工藝的價值不在於守舊,而是要把它的技藝、技法傳承下來,並賦予它隨著時代變化的生命


近年由於投入製作纏花的學員人數漸多,陳惠美老師擔憂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替師資品質把關,特地推出纏花技術的認證機制,把纏花技法拆成15項指標,要達12項以上才通過認證,也是臺灣首位推出纏花認證機制的纏花工藝師。傳承謝陳愛玉阿嬤早期自創8種造型的春仔花,再加上參考蔡謝英阿嬤作品研發的4種造型春仔花,成就「喜宴12支」不單保存傳統的巧奪工藝,更突顯圓滿、福氣到臨之意。


除了牡丹、金萱、百合等各式各樣的花,陳惠美還做各種動物,從2008年生肖「鼠」年開始創作第一隻以生肖為題的作品後,每年生肖就成了固定的創作功課;如今從「鼠」已經歷了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到今年的「豬」年,已齊全十二生肖,讓春仔花的新技藝更顯圓滿。


當年陳惠美跟從愛玉阿嬤學習纏花時,因為都是口耳相授,因此並沒有用書面記載技法,導致許多步驟不明、缺少定義。所以當陳惠美被指定為此項技藝保存人時,即開始定義基本技法,也為每個零件命名。更在2016年出版《春仔花細工:傳遞祝福的纏花手作》中英對照手冊中附有影片與專業名詞定義,力求纏花工藝的傳承可以更為系統化


【相關媒體報導】

★ 傳統美學新時尚 陳惠美的春仔花(公民新聞-2018)

☆ 陳惠美的「春仔花」傳承之路(文化銀行-2018)

★ 陳惠美傾力傳承纏花工藝(熟年誌-2017)

☆ 春仔花細工 看見陳惠美的纏花世界(今日新聞-2016)

★ 失傳喜氣纏花工藝 陳惠美承諾接棒(人間衛視BLTV-2015)

☆ 《匠心獨運百工圖》纏花工藝師--陳惠美(慈濟大愛電視台-2013)

★ 陳惠美巧手保存 春仔花不凋落(udn新聞台-2013)




謝雅秀:2016年登錄為臺灣第二位纏花工藝保存者

鹿港是彰化縣傳統工藝重鎮,為展現彰化縣工藝文化特色,發展暨推廣台灣手工業為目的,彰化縣文化局特別與財團法人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在國家文創禮品館雕塑文創中心共同舉辦「彰采傳薪藝」鹿港工藝聯展


其中文化局指出,傳承自母親春仔花手藝的謝雅秀,用心發揚春仔花之美;即使在傳統禮俗式微的現今社會,藝師謝雅秀也期待透過教學與創作,讓源自於女子閨閣手藝的春仔花處處盛開,綿延不斷,而她的技藝業已於2016年獲彰化縣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纏花保存者


謝雅秀闡述繡線花的不同用途:新娘花-雙石榴,代表多子多孫。娘家要自備一對,夫家迎娶時也準備一對,新娘子當天頭上共要插兩對新娘花。媒婆花只要紅色就好,不固定花形樣。福祿花,花中有鹿〈祿〉、龜〈壽〉等造型,是新娘子獻給夫家婆婆及祖母的。百合花:表示百年好合。而春仔花-型像”官帽”,用途最廣,例如過年時插在”飯春”上,表示年年存,從前台灣不是說年年有「餘」,是說「春」是有「存」之意。春仔花插在”年糕”上,表示年年高昇;插在”菜頭粿”上表示發財。所以當新居落成時擺飾”春仔花”是最好的吉祥花,早期嫁娶時已婚的女性親戚會將春仔花插在頭髮上表示祝福。


「做一朵要多久時間?」謝雅秀表示:「我沒辨法告訴妳,那是要一部分一部分做起,再組成一朵朵的花,纏繞的過程亦會繞進滿滿的祝福心意。」,所以無法躁進。謝雅秀老師的作品結合了編織、刺繡等技藝,除傳承家族長輩的傳統技法外,也曾向梁洪雯阿嬤請教疊形滾邊技法,且自我創新將以往只有花卉的造型新添了動物、昆蟲、水果等樣式,增添豐富之美,並改良傳統花卉造型,自我創新研發出新的花卉樣式,例如捧花、胸花,具有獨樹一格的風氣;她亦在女兒婚嫁時親自纏繞一組新娘捧花與親友胸花,傳遞兩代情滿滿的傳福、承福與祈福印記


【相關媒體報導】

★ 影/高手在民間彰化縣傳統藝師匠師授證典禮(NOWnews-2018)

☆「彰采傳薪藝」展現彰化國寶工藝(台灣大紀元-2018)

★ 鹿秀社區大學春仔花創意設計班(彰視新聞-2016)

☆ 傳統手工藝「纏花」(公益頻道-2016)

★ 謝雅秀繡線花(彰化縣文化局-2012)




鄭惠美:2008年為復刻客家纏花的代表人物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鄭惠美教授在2008年時以為客家纏花技藝傳承再興的重要資源為目的透過田野調查,在台灣客家纏花技藝調查研究報告書中記錄臺灣客家纏花傳世實物資料,建立客家纏花造型和製作技巧之工法解析。將客家纏花依據造型款式繪製紙片,整理並分析,紀錄步驟過程,創作多樣立體纏花造型,保留客家傳統韻味。


並在2015年所著的《台灣客家女紅工藝(纏花)》中分別對纏花起緣、歷史、用途、造型、色彩等做分析闡述,更重要的是對基本技法和創作變化的步驟做分解詳述。除將此特殊傳統工藝技法分享同好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纏花工藝能為大眾所了解、親近,喜歡手作工藝的朋友能按圖索驥嘗試手作,讓「纏花」的印象不只是民俗工藝,而是可以透過文字演繹與手作體驗,更加認識纏花工藝之美,從而喜愛這項女紅工藝。


另外有鑑於近年來客家傳統工藝逐漸式微,亟須保存推動,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特別舉辦首場論壇,並邀請學者專家共同討論「客家傳統工藝產業永續與前瞻」,期使在地客家工藝於傳統中創新,並帶動客家文創產業的發展。論壇中鄭惠美教授即提出人才庫的建立,前期階段為認識傳統工藝,開辦體驗課程,讓年輕世代了解傳統工藝進而投入工藝產業。


【相關媒體報導】

★ 客家纏花工藝書(莉綺亞-2019)

☆ 客家傳統工藝產業永續與前瞻論壇帶動客家文創產業發展(台灣好新聞-2017)

★ 台灣客家女紅工藝:纏花(博客來-2015)

☆ 台灣客家纏花技藝調查研究報告書(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