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纏花」是臺灣民間的一項傳統手工藝,早期主用於傳統婚禮的祝賀習俗,具有『傳福、承福與祈福』之三福印記。纏花又稱「春仔花」,春仔花取台語「春」、「剩」的諧音祈求年年有餘,是一種用絲線在剪好的紙形上纏繞出來的飾品,其結合剪紙、編織與刺繡的技術,是古代每一位婦女必學的手工藝之一。

婦女在頭上簪插紅色喜氣的春仔花作為裝飾品,因地區與族群發展而有不同的習俗、名稱與成品風格,但實質的核心價值則相同,都是祈求家族的延續與繁榮,纏花所留存的印記是「吉祥、喜氣」。閩南的纏花技法較多,且以紅色為主,用在結婚與成年禮時;客家人的纏花顏色則較為多樣化,做為廳堂供花或衣帽配飾及擺設,用途較閩南春仔花廣泛。

根據宜蘭文史作家徐惠隆對纏花最精闢的註解:「纏」意即纏繞、「花」則指花樣;故其纏花工藝在工藝的分類上,有將其歸類於編織類,亦有將之歸類於刺繡類及紙藝類。

【資料來源引自鄭惠美(2015)】

 ”手捻絲線繞紙柔,鳳髻似雲插石榴;
     加官進祿彎眉月,桔花添香慶好合。”

↑喜宴十二金釵
【圖片由陳惠美提供】

纏花臺灣地區最早的發展時間史料上並沒有過多詳細的文獻記載,但透過地方志、傳統文化研究及耆老長者的口述,大概可確定纏花是起源於清代末期,隨著來自漳州、泉州地區移民流傳到了臺灣,自然也承襲福建地方的風俗及生活習慣,後又因地域性及風俗民情不盡相同,發展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故分為閩南纏花、客家纏花及金門吉花


閩南春仔花
閩南春仔花
【圖片引自何方綺(2015)】

透過兩岸纏花交流得知在中國地區的纏花則以湖北省英山纏花及福建廈門春仔花為主;主要應用於出生、結婚、治喪等民俗活動。據說源於明代,盛於清朝,當時雖有纏花工藝流傳,但保存的作品卻極少,多屬於民俗禮儀、裝飾品,故中國與臺灣纏花同源於民間女紅工藝,多用於婚嫁節慶禮俗上。

【資料來源由本團隊自行整理】
客家供花
客家供花
【圖片引自鄭惠美(2015)】

早期屬農業社會的臺灣,婦女常常利用閒暇做手工活,手巧者還會拿到市集販賣以貼補家用,故為了減少競爭者,製作手法技巧乃是不外傳的家族絕學,僅止於「傳女不傳子」。時至五○、六○年代纏花非常盛行,除了是婚嫁場合中必備的飾品,也用在日常的妝扮及廳堂的擺設


英山纏花
英山纏花
【圖片引自華夏經緯網】

纏花是節慶禮俗衍生的文化產物,是一項屬於庶民生活美學的傳統工藝,融合了社會風俗禮儀、生活文化,為婦女簪插在頭上裝飾用來傳遞吉祥喜氣與祝福之意,在臺灣地區的纏花概分為北部春仔花鹿港繡線花客家纏花金門吉花;而中國福建廈門春仔花與臺灣北部春仔花、鹿港繡線花與金門吉花,不論其樣式、製作材料、用線顏色及造型對稱等,皆非常相似。根據《臺北市志》記載:「花簪有使用造花者,亦有使用生花者。造花係用紅綢或繡線織製,稱春仔花、繡線花、綢春花等。」

在古早閩南婚禮習俗中,新娘、媒人婆、新娘母親、婆婆及其親朋好友等女性親屬,皆會簪戴不同身分專屬造型的「春仔花」,用以慶賀新人百年好合、富貴吉祥,也有敬重長輩之意,男方女眷及新娘母親則以紅色春仔花簪戴為主、女方女眷則以桃紅色春仔花簪戴為主【點連結看更多/資料來源引自陳惠美(2016)】

纏花工藝的今世前生,約莫分為五個時期:
巧藝源起:古籍記載源起於清朝洪厝。
興盛光彩:民國五、六○年代是纏花最光彩的年代,彰化鹿港婦女大多能指上飛花,並拿到市集販賣以貼補家用。
式微沒落:民國七○年代因工業時代塑膠春仔花的出現而式微。
技藝復興:民國八○年代後陳惠美技藝保存人師承謝陳愛玉阿嬤,除教授纏花技法,成立纏花協會,於民國99年文化部正式將「纏花工藝」列為國家無形資產,屬文化資產之「傳統藝術」-傳統工藝美術類。
華麗轉身:近幾年因傳統與新世代的交疊齊力團結,從纏花工藝風華再現到積極推向國際,讓臺灣傳統纏花工藝的時尚美學藝術文化跳躍於世界舞台。

【資料來源由本團隊自行整理】

纏花協會

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成立於2010年,最初成立協會的目的,是讓有興趣的人可以一起來學習、交流纏花工藝,也會開設多元課程讓學員提升技藝及增進情感,協會每年也會不斷鼓勵會員自行承接或辦展覽活動,以推廣纏花工藝,因為這樣的行動力讓纏花在臺灣各地開枝散葉花。

協會是凝聚纏花愛好者一個非常重要的平台,至目前共歷經三次改選,第一、二屆理事長為陳惠美、第三屆理事長由曾國棻擔任,且因具有制度化的規章及定期召開會員大會、參與各式展覽和教學推廣等活動,更能促進會員之間的交流與成長,也因此培養更多新一代的工藝師,這正是讓纏花工藝得以傳承延續最重要的關鍵要素。

另幸得協會纏花志工陳秀敏的促成與協助下,在2010年5月陳惠美老師正式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技藝保存者,並賦予傳習與技藝留存的責任與使命,「纏花工藝」亦變成無形文化財,逐漸受到大家的注視。

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每年皆會舉辦許多大型的展覽活動,最近一次即是在2018年於台南市客家文化會館熱鬧開展的「百花齊放奼紫嫣紅」聯展,展場中彙集會員48件參展作品,創作者以傳統纏花技藝,結合創新媒材與技巧。因有協會凝聚會員的團結與創新創意,才能讓纏花工藝從式微到如此遍地開花的榮景。

曾國棻、陳惠美、謝雅秀


↑(上圖)會員大會合影(下左)會員新技法研習課程 (下中)、(下右)2018年「百花齊放奼紫嫣紅」聯展
【圖片來源引自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粉絲專頁】





工藝師名錄

臺灣各民俗特色的研究,雖見年年蓬勃發展,但是一些特殊技藝緣於技師凋零、文物潛藏於民間或在典藏室中深藏不露難得一見,無法深入了解分析,以致於逐漸鮮為人知,纏花藝術,即有此種危機,「世守勿替」常是成就工藝的基本原則,而工藝師最主要的使命即是傳承,故此工藝師的重要地位牽繫於纏花工藝是否能薪火相傳,綿延不斷的再續百年傳承。

  • 南投縣
  • 花蓮縣
  • 雲林縣
  • 嘉義縣
  • 台南市
  • 高雄市
  • 臺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新竹縣
  • 宜蘭縣
  • 苗栗縣
  • 台中市
  • 彰化縣


【點連結看更多】

工藝師認證

陳惠美老師為落實纏花技藝傳承、給予習藝者技能認定、建立門生制度、並鼓勵更多喜愛傳統工藝之社會大眾投入纏花技藝領域之學習,為維護並遵循纏花工藝基本工法工序之正確性與品質,故訂定「無形文化資產『纏花(春仔花)』工藝技藝保存人陳惠美授業認證辦法」。

凡於陳惠美老師門下習藝並獲頒修業證明者,可透過該辦法申請技能評定認證,並得依據認證對外具名師承陳惠美老師門下,進行有關傳授纏花(春仔花)工藝相關推廣與發展。

該授業認證標的為纏花(春仔花)工藝技藝屬文化資產類別-傳統藝術,其種類為-傳統工藝美術-其他;詳細認證標準如下:

      纏花工藝技藝保存人陳惠美授業認證辦法表列
認證級別 報名資格 試題範圍
(抽籤指定三項)
初階技藝 報名初階認證者,須曾向陳惠美老師學習纏花初階技藝達學習時數30小時(含)以上者,並提供能相關研習證書或可佐證之學習文件等資料者。 百合花、玉蘭花(1)、(2)二款玫瑰花、梅花
中階技藝 報名中階認證者,須曾向陳惠美老師學習纏花中階技藝達學習時數30小時(含)以上,並通過「初階認證」者,且能提出認證通過證書複本資料者。 圓仔花、蝴蝶、 五福花、石榴花
高階技藝 報名高階認證者,須曾向陳惠美老師學習纏花高階技藝達學習時數30小時(含)以上,並通過「中階認證」者,且能提出認證通過證書複本資料者。 康乃馨、牡丹、龜、鹿

初階技藝級別認證合格證書及授證合影


中階技藝級別學習結業合影及作品展示

【資料來源與圖片由陳惠美提供】

纏花故事夢...

【點圖看更多/資料來源引自網路】

一個美麗的約定

施麗梅的纏花夢

鹿港桂花巷藝術村

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一個美麗的承諾:陳惠美老師與謝陳愛玉阿嬤的相遇

陳惠美老師原本是在古董店上班兼作皮雕教學,第一次接觸春仔花是因為女同事賴佳玲要參加舞蹈比賽,所以委託男同事林明毅製作一朵百合的春仔花髮簪。當時惠美老師即愛上春仔花的優雅與細緻,便透過詢問林明毅邀請高齡九十歲的愛玉阿嬤到工藝所教授春仔花並在惠美老師多次央求下首肯收作徒弟。

初學習春仔花之時,愛玉阿嬤會常常說:「以前我要跟別人學做春仔花,別人都不肯教我,因為這是賺錢的飯碗,大家都靠這個維生,現在的春仔花是我自己去鹿港買材料回來研發。」所以愛玉阿嬤當時是跨出了一大步,大方不藏私的將纏花工藝技法傳授出來。

陳惠美老師不忘本的精神與學習的初衷,謹記愛玉阿嬤台灣紅的春仔花製作工法工序,春仔花初次露臉是在朱銘美藝館2003年所舉辦的國際景觀雕塑節用一個甘模仔(竹製大篩子)來展示十二支春仔花,後來逐漸增加為一個展示櫃,直到2008年在宜蘭傳藝中心落地生根正式為春仔花正名,成立「春仔花」工作坊,進而在2012年核准成立全臺第一家「春仔花」台灣工藝之家,並於2013年在宜蘭五結鄉正式掛牌。

陳惠美老師深知若沒有愛玉阿嬤對春仔花的研究自創及無私的教學,春仔花傳統工藝是無法被保存下來的。故在2004年愛玉阿嬤往生時,感念阿嬤對春仔花的貢獻,便在喪禮上許下承諾:「阿嬤妳放心,我一定會把春仔花推廣出去。」,而這一個承諾開啟陳惠美老師的傳藝之路,更為纏花工藝在歷史上寫下重要的扉頁。



↑「春仔花」工藝之家陳設景象-謝陳愛玉阿嬤與春仔花的合影照片
【圖片及資料來源由本團隊自行整理】

從相館賢伉儷到纏花達人:施麗梅與龔顯森的纏花夢

施麗梅老師因為年輕時喜歡花藝,曾經跟日本人學習緞帶花,結婚後才開始接觸春仔花。原本施麗梅老師和夫婿龔顯森是經營照相館生意,因為對於鹿港繡線花的含意非常了解,所以會免費贈送前來照相館拍照的新娘一朵雙石榴,以表達對新人的祝福之意,但約莫10多年前施麗梅老師在採買雙石榴時,卻發現鹿港老街已經沒有人在製作了,不然就是改作緞帶花式的春仔花,她覺得臺灣這麼寶貴的手工藝就這樣沒落實在太可惜了!於是施麗梅老師就帶著這份使命感,尋訪鹿港耆老學習技藝,不斷摸索,加上本身也有製作緞帶基礎,用繡線、紙片、細鐵絲三種簡單材料,一線一纏繞,反覆動作,極有耐心創作出精美的春仔花。

施麗梅老師認為只有傳統的春仔花樣式已經無法與現代生活結合,故在製作春仔花時除了保留鹿港傳統的樣式與技法,更融入現代時尚生活元素,利用創意賦予春仔花新生命,也將原本純紅色的春仔花蛻變成色彩繽紛、千姿百態的各式花樣,賦予每一朵「春仔花」獨特與文化內涵。

近幾年施麗梅老師對春仔花的教學、推廣不遺餘力,連連接受媒體採訪,以宣揚春仔花的傳統工藝內涵與時尚藝術美學,更對於喜好纏花工藝後輩的來訪,常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纏花工藝在學術研究上留下足跡。

↑勾勾纏學生團隊專訪合影、媒體採訪、施麗梅老師作品
【圖片來源引自鹿港春仔花臉書/資料來源由本團隊自行整理】

「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第二春:鹿港桂花巷藝術村

「桂花巷藝術村」位於彰化縣鹿港鎮,是日治昭和年間興建的日式宿舍,原是被閒置棄用的建築,2009年在彰化縣和鹿港區公所的規劃下重新佈局整建,結合城鎮的發展脈絡及增加文化設施,誕生了「鹿港藝術村」,由彰化縣政府輔導的鹿港傳藝聯合工坊即在鹿港桂花巷藝術村駐點,內即包含有從古早婚禮必戴的春仔花演化而來的繡線花,其五彩繽紛、細如絲的繡線到了龔微芹工藝師的巧手裡,與紙片、鐵線纏繞後,就變成唯妙唯肖的玫瑰花、石榴或蝴蝶等。

鹿港是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淳樸小鎮,在清代時是臺灣第二貿易港,當時商業繁盛,處處充滿著傳統文藝氣息,除了本身擁有的豐富文化資產,鎮內古蹟遍布、建築古色古香,流傳的民俗技藝更是鹿港的一大特色,成立「桂花巷藝術村」後,定期遴選工藝家進駐展覽,藉以行銷鹿港傳統工藝,成為工藝家們的展演場地與工作坊,更為鹿港注入無限的藝術創造活力。

閩南春仔花的南部代表,便是以鹿港的謝家為主,桂花巷藝術村也曾舉辦「中華纏花藝術特覽」,邀請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結合鹿港在地優秀的春仔花藝術師們共同進駐展出,作品細緻,讓人看了目不轉睛。走一趟古蹟及工藝聞名的鹿港小鎮,除了增加自己的藝術氣息,更為推廣傳統民俗工藝盡一份心力。

↑(上圖)鹿港桂花巷藝術村街景(下圖)外國遊客參訪春仔花合影
【圖片來源引自龔微芹臉書/資料來源由本團隊自行整理】

民間工藝的保存大使: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位於宜蘭縣五結鄉,由政府籌設並在1996年試營運經過七年的籌備,於2003年10月正式對外開幕。成立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的宗旨是希望能把整個臺灣的傳統藝術保留於此地,讓傳統藝術留存在人民生活當中,傾力推動傳統藝術的維護、研究、推展保存、傳習、展演及推廣等工作,進而帶動民間藝術的再生、發展與創新。對傳統藝術的保存聯繫、關心與重視,達到永續發展民間生活藝術之美。

五結鄉曾是噶瑪蘭族的居住地,福建人林漢生率眾抵此墾荒,而先民墾地拓荒時,採結首制。此制度是漢人的開墾組織,由數十佃戶合為一「結」。待土地墾成後,由第五個結首獲得之地,因而稱為「五結」。近年來因為宜蘭傳藝中心建成,以及政府舉辦的宜蘭童玩節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地方創造收入,工藝師在此地成立工作室或是文化工廠。

閩南春仔花的北部代表,是以陳惠美工藝師為主,曾在宜蘭傳藝中心進行教學推廣以及展示,也因此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工藝師。對於本國與外國遊客而言,宜蘭傳藝中心有許多來自各地的工藝師其作品能打造出結合現代人需求,用文化創意來說文化、感受文化並感動人心,而「春仔花」工坊的成立,亦帶給許多遊客醉心佇足觀賞紅色嬌豔春仔花之美,進而引發學習的慾望;自從陳惠美老師另成立『春仔花』工藝之家後,目前則是由張金蓮工藝師所創立的「東方纏」品牌接續進駐。



↑(上圖)宜蘭傳藝中心街景
(下左)春仔花工坊店面(下右)纏花技藝研習合影
【圖片來源由陳惠美提供/資料來源由本團隊自行整理】

Top
CLOSE

南投縣

張彩淑

纏花竹編工藝師


張彩淑自創技法將十字繡融入竹編,在傳統工藝界嶄露頭角,是知名竹編工藝師。

近幾年她拜師踏進手工纏花的世界,並將纏花的技法加以運用在竹編上,形成特殊的纏花竹編手工藝。

CLOSE

花蓮縣

陳雅紅

絲線心.纏藝情-纏花個展


陳雅紅民國103年首度在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舉辦纏花個展作品琳瑯滿目,包括傳統纏花工藝,更有結合珠寶,融入新美學概念的「飾品與髮簪」與「花卉」系列作品。

CLOSE

雲林縣

林佩瑩

瑩春花-纏花個展

FB:瑩的幸福工坊


林佩瑩不只投入「春仔花」創作,也在社區和學校展開推廣教育;北港鎮長張勝智曾說:「今天她的「春仔花」不只是傳統手工藝而已,它還可以融入雲林鄉鎮的特色,例如:林內紫斑蝶、還有水林的黃金蝙蝠,都融入在她的手工藝裡面。」

CLOSE

嘉義縣

周玉琪

纏花刺繡工藝師

FB:嘉義縣刺繡文化學會

 

在學習纏花的過程中,她認為自己必須肩負起傳承的使命,而嘉義地區又剛好沒有人在推廣纏花,她便有了能在嘉義開出一朵春仔花的期待。。」

CLOSE

台南市

劉淑琴

纏花綻放-師生聯展

FB:劉淑琴

 

任教社區大學的劉淑琴老師,這些年來跟隨著纏花工藝文化資產保存者陳惠美老師的教導及影響下,及台南社大的支持,經由社區大學服務推廣,並到大專院校辦理體驗課與工作坊,深根年輕學子,深獲大眾和學生喜愛。

CLOSE

高雄市

李淑華

纏花拼布工藝師

花心絲-纏花聯展

FB:巧帛拼布

 

李淑華老師每每在鳳山社區大學開課時,都會以輕鬆的方式教導大家春仔花工藝的基本技法, 並進而落實纏花藝術在生活上的實用性,再與時尚流行結合創作。

CLOSE

臺北市

陳湘琳

指上飛花-纏花指彩聯展

FB:樂芙.凱工坊

 

幾年前於策展中初次接觸纏花工藝領域,憑著一股熱情,一頭栽入纏花工藝世界,努力買書自學,也積極向台灣各家名師請益;作品還結合自己服裝設計所學,將不同編織技巧、素材融入纏花創作中。

CLOSE

新北市

林淑瓊

纏花捏塑工藝師

幸福吉光-纏花個展

 

林淑瓊原為捏塑老師,自從遇見纏花,便巧手復刻傳統工藝,一頭栽入美麗新世界,平日不僅致力創作,也為團體展演纏花技藝、開辦教育課程,盼以更多元的題材創作,發掘傳統工藝之美!

CLOSE

桃園市

曾國棻

中華纏花藝術協會理事長

劍獅遊春花鳥爭鳴-纏花聯展

FB:繒_綵工纏花坊


2009年入選第10屆編織工藝獎,與纏花結緣於以此工藝為碩士論文研究主題。

醉心於纏花的曾國棻,是這個領域少數的男創作者。綜觀創作他研究出纏花更多的面貌,已擺脫過去對於纏花固有的觀念;並致力於向下紮根,製作纏花已是新北市三重區光榮國小的一項傳統。

CLOSE

新竹縣

郭凡瑄

客家纏花創藝協會理事長

FB:新竹縣多媒材藝術客家纏花創藝協會


郭凡瑄靠著自身的整體造型師技術以及纏花的結合,在南韓首爾成功拿回IBEAS國際美容大賽的飾品設計和整體造型晚宴,兩兩都奪得冠軍為台爭光,也將台灣的傳統文化纏花發揚出去。

更致力於成立新竹縣多媒材藝術客家纏花創藝協會,凝聚更多同好一起推廣客家纏花。

下一頁
CLOSE

新竹縣

黃珮萱

攻異-纏花聯展

FB:萱言創藝纏花

 

2010年榮獲台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組佳作,運用巧手將纏花用自己的思維及富變化的技巧來呈現,除了延續傳統,更跳脫傳統。

 「攻異纏花聯展」主要專「攻」使用「異」於時下常用的材料來製作纏花作品,訴求纏花有更多創作可能的理念。

上一頁
CLOSE

宜蘭縣

陳惠美

纏花工藝技藝保存人

纏花新趣-纏花個展

FB:陳惠美的春仔花

 

原為皮革工藝師,只為一個美麗的承諾,便一生奉獻於纏花工藝文化藝術,不僅致力於纏花創作,更為了延續傳統工藝而培育許多纏花工藝師的種子人才。

透過參展、推廣與交流,深入國內外的各級學校,以手作的溫度感染更多人因接觸纏花而為之著迷。

下一頁
CLOSE

宜蘭縣

張金蓮

纏花刺繡工藝師

FB:東方纏纏絲工藝館


張金蓮擁有日本和服刺繡、緙絲、織造與歐式宮廷流蘇等專業技藝。近年來將自身所學結合傳統纏絲技藝,創立了「東方纏」纏花品牌。

繼陳惠美老師之後,進駐到宜蘭傳藝中心設櫃,張金蓮表示很多到訪園區的年輕遊客都不知道春仔花的由來,但是對於纏花工藝的DIY體驗,還有纏花髮夾耳環等飾品很有興趣,覺得是兼具古典與創新的特色伴手禮。

上一頁
CLOSE

苗栗縣

施于婕

纏花金屬線工藝師

花線金囍-線飾藝術個展

FB:施于婕線飾藝術


2018年榮獲台灣優良工藝品,施于婕說製作纏花需要的心境可隱喻為「禪」,過去台灣北部的客家人,婆婆多會讓新嫁媳婦在出閣前,親手製作成嫁妝。

近幾年她則讓一根絲線可以天馬行空,也可串古連今,當西方的堅硬金屬線遇上東方的柔軟絲線碰撞出另類的線飾藝術風貌,深受大眾喜愛。

CLOSE

台中市

羅秀玉

禪話●纏花-纏花個展


羅秀玉先後學習北部春仔花及中部客家纏花技法,歷經兩年全職研習,紮實傳統工藝的基本技法,並受丈夫鼓勵,毅然投入纏花工藝,培育後進也結合新媒材再創作,傳承這門在台灣已式微的獨特工藝。

會以「禪話‧纏花」為主題,展出主題文字「纏花」,主要是取禪與纏發音相同,隱喻學習、創作的心境歷程。

下一頁
CLOSE

台中市

劉智慧

國際纏花比賽優勝獎

FB:劉智慧


嫁來台灣的劉智慧利用閒暇時間參加台中市艾馨婦女協進會的春仔花才藝班學習纏花。

劉智慧編織的春仔花已從婚禮用品轉型為精緻藝術品,並協助婦女才藝班學員接訂單,讓不少家庭婦女有了事業的第二春,榮獲中華婦女黨選為傑出婦女楷模。

上一頁
CLOSE

彰化縣

謝雅秀

纏花工藝技藝保存人

纏藝花現-纏花個展

FB:謝雅秀


傳承自母親春仔花手藝的謝雅秀,用心發揚春仔花之美,是家中繡線花第三代傳人。

於2016年獲彰化縣政府登錄為第二位無形文化資產-纏花保存者。從事創作30餘年,她研發創新技法,並投入推廣與教學,將纏花帶入另一個新境界。

下一頁
CLOSE

彰化縣

施麗梅

纏花緞帶花工藝師

FB:鹿港春仔花

 

擅長緞帶花、藝術插花、新娘捧花的施麗梅老師,見到傳統線纏雙石榴春仔花時即對此種細膩精緻的藝品著迷,便向好友謝雅秀學習線纏春仔花製作方法。

近期在台北新光三越開展的「三昧堂全新戲偶大展」中「鳳凰花之舞」作品,即是與國寶級藝術家施麗梅的跨界創作。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