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仙介紹

福祿壽三仙

早期台灣的先民謀生方式主要以農漁與經商為主,從事農漁業者或經商者,往往面臨天災等風險,因此各種信仰便成為精神的寄託,而各儀式也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的一環。其中以酬神還願之賽戲最為公開與普遍,「扮仙戲」是最主要的,描述神仙賜福和加冠晉祿的故事,扮仙戲的台詞、唱詞都是吉祥語,呈現人民對未來的希望。扮仙內容反映台灣人民的價值觀及其人生追求的目標,在扮仙戲中民眾透過演員假扮的仙,向神表達他們對未來的期望,而神人之間在扮仙過程得到交會與融合。

目前台灣的北管、平劇、歌仔戲、布袋戲、皮影戲、傀儡戲都有扮仙戲,而我們所研究的布袋扮仙戲主要吸收北管戲,演出的時機包括慶成、祝壽、還願、祭煞等;一般扮仙戲分為三段,「降神賜福→封贈→團圓」,第一段為福、祿、壽三仙下凡,各帶寶物、講吉祥話賜福;第二段為跳加官,帶有將「官」加於觀眾之意;第三段「某對」,又稱「團圓」。

扮仙戲有「天官賜福」、「三仙會」、「三仙白」、「醉八仙」、「富貴長春」、「卸甲」、「封王」、「封相」、「金榜」等等。其中以「三仙白」最為簡易,使用的也最為普遍,或許因為沒有唱腔伸縮性大,時間可相當自由的調配;也有認為仙與人一樣有階級,福、祿、壽三仙屬無品級的散仙,一般的神明均可承受,如果請「天官」,可能品級較小的(如土地公)會承受不起。

三仙有人認為是「福、祿、壽」,亦有稱「財、子、壽」,各有傳說中的人物,三仙的任務為祝賀人間喜慶,其祝賀方式為帶寶物來,並各講一段吉祥話。福仙帶的寶有喜神或魁星,祿仙帶的寶為麻姑,壽仙帶的寶為財神或白猿。 扮仙的第二段為「跳加官」,只有動作並無口白,代表「加官晉祿」。第三段為「團圓」,即一般稱呼的尪某對,有小段口白,亦在於人間得以團圓美滿。

壽仙在旁邊
福仙在中間
祿仙在旁邊

三仙白無唱腔,所有過場均以嗩吶吹牌,故其時間相當自由;一般三段演完約在二十分鐘。在扮仙過程中另有一相當重要的儀式即─獻七星金「燒用七張壽金疊成者」,其獻金時間很彈性,有扮仙起鼓時或扮仙結束時皆可。獻金的作用:給當地的「好兄弟」、可除穢、敬神等。當壽金在燒時需拂過戲台上演出的道具,對戲團而言,獻金是很重要的過程。

民眾子弟社團拜館互訪時,是以排場扮仙為禮;一般廟會、節慶,初一、十五,寺廟所播放的也是扮仙音樂,所以扮仙戲在民俗技藝或宗教信仰裡佔有一席之地。信仰是人類對超自然力的信服或不可解釋時而產生,故在任何地區的民族中,信仰就是文化的根源,即使受到現代科技的衝擊,應該也要維護傳統地方藝術,讓更多民眾重視文化資產。

福德王廟
美麗的光景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資料來源:布袋戲,中國傳統戲曲
資料來源:掌中乾坤--布袋戲偶